![]()
这真是一个叙事撕裂的时代!
11月6日,有两家汽车企业巧妙的选一个时间告诉你:造车,芯片很重要!
一个给你讲「期货」,一个给你看「现货」。
有意思的是,拿现货的企业,想让你用,但很多人不知道有什么用;讲期货的企业,告诉你芯片有用,且不出4年你买车就能用。
后者将合作视为新潮流,因为在大众的眼里,造车规级芯片的这件事儿上,整合是能力,适配是生命力;而拿现货标榜的小鹏则告诉你,量产才是能力,算力是竞争力,毕竟,今天不讲大算力的智能,都是耍流氓!
一时间舆论甚至搞不清到底谁的话更可信。
直到有人注意到,围绕芯片自研,给你看期货的大众,合作者不是小鹏,给你拿出现货小鹏,第一的定点企业居然是大众!人们才意识到原来围绕智能化的迭代比拼,正在随着芯片的加入,让竞争的局势与脉络变得更清晰了起来!
文|老杨头
编辑|李佳琪
图片来源|网络
1
大众造芯片,到底分几步?
到今天,如果你还认为车规级芯片,还是一项多么「高深莫测」东西。那么“恭喜你”,你很有可能,成为哪些打着“软件定义汽车”名义的企业,开始用“硬件的高利润”优先盯上的对象。因为在产业链相对分工明确的中国,尤其是对于一些相对有“便利”的企业来说,只需要四步,就能解锁一颗相对能拿出手的「芯片」。
![]()
首先,工程师要根据应用场景来设计芯片,包括电路架构、单元与功能模块,优先确定芯片的性能参数与功耗水平。就像盖房子前要画好图纸,搭好框架。因为这一步,将决定这颗芯片的上线,也就是芯片的核心能力!
有图纸,你就能找来“施工队”把框架搭出来。在芯片上这被叫——晶圆制造。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原型的半导体衬托上,通过一系列的无力和化学工艺,构建出,电路、晶体管这些核心原件。一般来说,这个肉身锻造过程,考虑到对制造工艺的精度要求极高,非芯片企业不会涉及,毕竟一条5nm的晶圆厂产线往往就要几百亿。
这也是为什么迄今为止,所有宣传自研的新势力中,大都是把设计好的“图纸”交给像台积电、中芯国际这样的晶圆代工厂直接形成一个个芯片裸片。像蔚来的神芯5NM、理想的「舒马赫」、小鹏「图灵AI」,而它们所谓自研背后真正的晶圆厂商,不是三星就是台积电。
![]()
到这个阶段,代工厂就可以将这些裸片切割下来,用封装材料包裹起来,再检验芯片的性能、功耗、稳定性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能确定芯片的良品率与可靠性,那么,再次恭喜你,一颗能被算作自研的芯片就算成了!
听起来不复杂是不是?但我还要告诉你,直到今天,即便国内早就不止一家企业能拿出自己的自研芯片,抛开特斯拉,从2024年至今,累计搭载自研芯片的车型超过20款,但如果再比亚迪、吉利、零跑三家规模化企业和所属产品不算,有自研能力且上车的产品,总销量不超过10万台!
这至少能说明,从2020年“芯片荒”席卷全球以来,世界范围内没有哪家企业是因为「自研芯片」从而带动规模的,相反是既有规模带动相关芯片的出货量。
![]()
如果了解特斯拉规模曲线的人或许还记得,我们以特斯拉为例,从2016年开始着手自研车规级芯片,到2019年自研的14nm芯片财开始在ModelY和Model3上大面积上车。彼时特斯拉正处在,针对产能问题彻底松绑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40%的规模上升期,其财务压力放缓、单季盈利,也都是在这段时间完成的。换句话,是既有规模摊薄了企业布局芯片的成本效应,而不是自研芯片反哺企业的规模提升!起码从目前看,如果寄希望自研来通过抬高芯片这条硬科技的护城河,进而起到排它作用的目的,还没有企业能全面实现!
这也从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小鹏图灵AI芯片的初期良率只有为75%,远低于芯片行业基础量产标准90%的主要原因。
2
地平线之于大众,作用在于效率而非创新!
一般来说,在芯片行业出现良品率过低的类似情况,要么是在设计端企业无法从市场真实的需求进行开发;要么是在测试环节缺乏充分验证;但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规模!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小鹏会在科技日上明确表示要将图灵AI芯片以大众为定点企业,以及大众决定在中国投资至少2亿美金,以合资方式决定自研芯片的根本原因。
不过,大众与地平线的此次合作,很多人将其单纯看成是一种“投资”行为,所谓大众花成本、地平线负责技术,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相比之下,与地平线之间的合作不同于大众此前与小鹏的合作模式,而是围绕中国市场基于软硬协同一次更加彻底的提效式合作。
![]()
首先,双方是以酷睿程(CARIZON)来作为合资合作主体,来展开自主设计并研发系统级芯片的业务。这里需要强调,酷睿程是一家CARIAD与地平线联合成立的合资企业,而大众旗下的CARIAD,本身就是一家专注于汽车软件解决方案开发的公司。具备在整车系统协同、软件开发以及与电子电气架构的适配等方面的经验。目前,CARIAD中国拥有超过1100名工程师,拥有从架构设计、系统开发到验证量产的完整研发体系,为大众作为第1家自主研发芯片的跨国车企,提供相应的研发基础和技术能力。
此外,CARIAD还具备来自大众集团的全球资源和技术支持。一方面,其已经在中国建立起本地化的研发体系,另一方面,与VCTC以及小鹏汽车之间联合开发区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也让CARIAD具备了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和特点,实现芯片本地化的研发和应用的能力。
![]()
之所以与地平线合作深化,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专业分工与优势互补,确保芯片与软件的深度融合。首先,地平线具备从“芯片架构”到“整车智驾系统”的全栈掌控力,可以更好帮助大众在自研芯片过程中的效率问题;其次,大众还能更好学习并掌握全栈研发的能力,包括芯片设计、算法开发、系统集成等各个环节,借助地平线的量产经验,提升自身在芯片量产方面的能力,加速智能驾驶技术的规模化量产与商业落地。
因此,CARIAD中国在接下来大众与地平线的合作中,扮演的绝对不单单扮演投资方的角色,而是通过合作进一步达到提效的目的。目前,地平线拥有自主研发的BPU架构,且该架构通过算法、编译器、架构设计三者相结合,实现了高算力、低功耗、强适应性的平衡,如征程5芯片能在8W典型功耗下提供130TOPS算力,以架构的技术优势和规模化的基础,这些优势都能确保大众自研芯片在规模和能效上具备突出竞争力。
3
4年后,大众的智能化水平将从「追赶」完成「领先」!
如果对比其他企业可以发现,围绕芯片自研的工作,大众无论是时间与体系效率上,已经全面追平,甚至赶超国内新势力。如蔚来神玑NX9031整个项目周期约四年半,小鹏自研的图灵AI芯片研发历时约5年,理想汽车自研芯片从立项到交付上车大约花费了3年左右时间。
目前,按照大众对于CEA架构的迭代计划可被分缩小差距、能力追平到全面领先三个阶段。
第1个阶段,也就是从明年开始,将有4 - 6款搭载CEA架构的大众车型推出,大众基于高集成度的区域控制器优势,将减少30%车内控制单元,降低系统复杂度的同时提升运算性能,集成高级驾驶辅助等功能完成快速上车;第2个阶段,将从2027年正式开始,并推出完全自研的CEA 2.0,将车型将扩展至10款,届时在华全部燃油车将搭载CEA架构,将燃油车也实现备整车OTA能力,可远程优化发动机效率、换挡逻辑等,全面实现国内企业未企及的“油电同智”布局;第3个阶段,也就是从2029年开始,大众自研芯片将与CEA 3.0实现垂直整合,将有80%的大众车型将搭载该自研芯片与CEA 3.0,不仅在功能与应用上彻底追上新势力,在成本控制、多车型适配效率上大众也将形成与对手的差异化竞争力。
![]()
在这一阶段,软件系统的适配性更强,软硬件兼容问题产生的调试成本和时间大幅度缩减,新功能的开发与上车周期加速,直接提升适配功能的研发和生产效率。
届时大众也将实现从芯片、软件、架构到整车的完整技术生态,智能化也将就此变成大众整个产品体系的一项标配而再非是短板。从这一点,人们可以看到,大众用规模换效率的竞争内核在智能化时代依然得到了延续。传统汽车时代,大众通过一个平台的造车理念支撑在华300万规模的体系发展,在智能车时代,大众将用一个完整架构串联起全能源格局的产品谱系。
迭代节奏越来越快,覆盖产品越来越广,现地化特征越来越明显…这也是为什么说从布局自研芯片后,大众围绕智能化时代全面竞争的地基彻底打好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