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气温骤降,心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寒冷天气对血管的刺激、生活习惯的改变,都可能成为致病诱因。除了常见的保暖、控压等注意事项,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引发关注——睡眠超9小时竟可能间接损害心血管。为了守护健康,这些冬季护心知识点,一定要转发提醒身边人!
![]()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季”,低温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升高,血压容易波动,心肌梗死、中风等急症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而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更会让血管“雪上加霜”,其中四类因素尤其需要警惕。
极度愤怒等强烈情绪波动是心血管的“隐形杀手”。当人处于暴怒状态时,心率会急剧加快,血压瞬间飙升,血管承受的压力陡然增大,极易诱发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进而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冬季天气寒冷易让人心情烦躁,学会情绪管理,保持平和心态,成为护心的重要一环。
睡眠时长的“两极陷阱”同样不可小觑。长期睡眠不足6小时,会导致身体处于过度疲劳状态,内分泌紊乱,血管收缩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而很多人误以为“多睡有益”,却不知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可能会降低身体代谢效率,影响血液循环,同样对心血管健康造成间接损害。成年人保持7-8小时的规律睡眠,才是最适合心血管的“休息节奏”。
久坐后突然的“报复性”锻炼,堪称冬季护心的“雷区”。冬季人们户外活动减少,不少人长期久坐不动,突然心血来潮进行高强度运动,身体和血管难以适应瞬间的负荷变化,容易引发心率骤升、血压波动,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久坐人群可从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步提升运动量。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和“三高”人群,冬季防护更要精细化。这类人群应加强血压监测,根据血压变化及时咨询医生调整药物,避免自行增减药量;同时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做好头部、颈部、手部等部位的防寒,避免血管因寒冷刺激急剧收缩;饮食上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摄入,保持清淡营养,降低血管负担。
冬季护心,既要抵御外界寒冷的侵袭,更要规避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从管理情绪、规律作息,到科学运动、精准防护,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心血管健康。记住这四大风险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让血管在冬季平稳“运行”。赶紧转发给家人朋友,一起筑牢冬季心血管的“防护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