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曹操,曹操到”这句俗语产生的主流说法源自曹操救驾汉献帝的故事。
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中,董卓死后,其旧将李傕联合西凉军旧部杀回长安,逼死王允,重新掌握大权。可怜汉献帝才出虎口,又入狼窝,再次沦为李傕、郭汜的“傀儡”。直到李傕、郭汜反目,汉献帝在亲信的保护下出逃,一路颠沛流离,走投无路之时,大臣杨彪向汉献帝推荐曹操,说他平定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于是,就在李傕、郭汜的追兵杀到时,夏侯惇奉曹操之命率军前来救驾,并将李郭联军击溃。实在是很有“说曹操,曹操到”的感觉。
不过,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并未直接出现“说曹操,曹操到”这句话,只是曹操在救驾汉献帝过程中如同及时雨一般的神兵天降,让后人将这段故事比附为俗语“说曹操,曹操到”的源头。并且关于曹操救驾汉献帝的初衷,在《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也有不同的说法。
![]()
《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
太祖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彧、程昱劝之,乃遣曹洪将兵西迎。
可见曹操选择救驾乃是出于自己独到的眼光和谋士们的力劝,而不是得到了汉献帝的诏令。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中关于这段故事的描述却是:
太尉杨彪奏帝曰:“前蒙降诏,未曾发遣。今曹操在山东,兵强将盛,可宣入朝,以辅王室。”帝曰:“朕前既降诏。卿何必再奏,今即差人前去便了。”彪领旨,即差使命赴山东,宣召曹操……曹操大喜。正要收拾起兵,忽报有天使赍诏宣召。操接诏,克日兴师。
在这里,曹操救驾则变成了他与汉献帝的“双向奔赴”——曹操已有意起兵救驾,又恰逢汉献帝诏命前来,于是欣然前往。不过,无论是哪种说法,曹操在救驾一事中表现出的机敏迅速都和“说曹操,曹操到”这句俗语的内涵基本一致。
![]()
除此之外,民间关于“说曹操,曹操到”还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独揽大权的时候,在朝廷中耳目众多,无处不在,所以在朝中说曹操坏话的人总是要很小心,说不定一说曹操,曹操就能接到耳目的禀报,下一秒就能出现质问。这种说法十分契合曹操的“奸雄”形象,因而也广为流传。
而真正与“说曹操,曹操到”这句俗语最为接近的出处,应该是明末清初的文人毛宗岗在点评《三国演义》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中曹操乔装躲过吕布追杀这一情节时的批语:
见了曹操,反问曹操,舍却曹操,别赶曹操。谚云:方说曹操,曹操就到。
以此来感叹曹操逃命脱身的惊险。
事实上,无论是哪种说法,“说曹操,曹操到”这句俗语背后所反映出的乃是曹操做事迅速果断的风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