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又“赢”了。随着2024年东北三省的最新人口数据公布,一句戏谑的话语迅速冲上热搜:“东北又要少一个班级的学生了!”
黑龙江减少了33万人,辽宁减少了27万人,吉林减少了22.1万人。三省合计一年流失超过82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消失。辽宁的死亡人数比出生人数多出整整22万,吉林的出生人口甚至不足10万。
出生率垫底、离婚率封顶、死亡率爆表,人口“三杀”,一场无声的社会实验。网友调侃说:不生了、不过了、不活了。好像一个段子,但其实是中国最早交卷的一次考试。
东北人坐在早市的小板凳上,喝豆腐脑、磕茶叶蛋,看全国还在鸡娃、还在996、还在争当“优质劳动力”。他们已经在终点等我们。
![]()
所以别嘲笑东北。东北不是落后,而是提前——提前老,提前悟,提前把现代社会的剧本演完了。
东北是最“体制”的地方
东北的体制,一直是“以国企为主”的。大厂、大矿、大厂长、党委书记、调度室,所有命运,都能从“红头文件”上找到影子。
这种结构在历史上,是计划经济的荣耀;在现实中,是“利出一孔”的体制复刻:一切听命,一切归口,一切审批。也正因为此,东北最早进入工业化、最早城市化、最早老龄化、最早低生育化。
东北是未来样本,只是大家还没意识到——你现在羡慕的“管理精细化”“全流程审批”“网格化治理”“智慧城市”,都是东北式的延伸。
你笑东北“厕所都得找人”,可现在的孩子上个兴趣班、挂个号、报个志愿、加个群,不也都得找人?找工作呢?家里没有过硬背景,萝卜坑轮得到你?去磕头吧,磕破再说。
东北不是落后,是我们未来的样子,只不过他们先冻上了。
“东北病”不是病,是环境进化
2024年黑龙江出生率3.35‰,每千人只有三个新生儿。听起来惨,其实精准。人干啥不都要讲讲“值不值”?房子不好卖、教育没出口、工作不稳定,那就不生。
别的地方在算早教班的钱,东北人算明白账:既然起跑线都塌了,不跑了。
离婚率更狠,辽宁有一年离婚率是结婚率的两倍。东北女人的劳动参与率64%,全国最高。她们从厂里、矿里、医院、学校走出来,发现男人那套“我养你”已经过时,“我自己养我”更稳。
于是,“爷们天下”崩塌,家里变成“女主外,爷们歇着”,婚姻成了工业时代最后一个倒下的铁锈厂。
死亡率爆表?那不是病多,是老得早。辽宁60岁以上人口超25%,但人均寿命78岁。
他们不是活不下去,是活得太明白——机器停了,烟囱凉了,心气散了,人也老了。
东北的“铁锈”,是遥遥领先
全球铁锈区都有同一个循环:经济不振→人才外溢→生育下降→老龄化加剧→经济更不振。美国底特律、日本东北、西欧矿区,哪一个不是从辉煌坠入寂静?东北只是快了点,用40年走完别人200年的路,再次遥遥领先。
东北的“三杀”,只是完成了一次时代的交接仪式。他们亲手送走了旧工业时代、送走了“多子多福”、送走了“凑合过日子”,也送走了“奋斗即救赎”的幻觉。
你笑他们摆烂,其实他们只是比你更早看透了题:努力不一定有结果,生育不一定有回报,婚姻不一定有意义。于是,他们交了白卷,顺手还折成了纸飞机。
![]()
多管管,就都东北了
今天的年轻人动不动就喊“要有人管管”。这话听着像是秩序的呼唤,其实是对控制的渴望。这种“规训人格”,正是一种东北味——需要确定性,害怕出错,害怕违规,害怕被孤立。合群,明白吗?就是合群。
上学听老师,工作听领导,生活听算法,情绪听流量。“会多管的”,成了新的优等生。而“多被管的”,成了新的顺民,而这就是东北化。
嘲笑东北,理解东北,成为东北,超越东北。
东北,提前走完了这条路。他们没有被时代抛弃,他们是时代的领跑者,他们只是提前到达了终点。
其实挺好的,人少是非少,地大物博活着不难。人,不就图个松快嘛,我挺想去东北生活的,天天泡澡,不香吗?
![]()
(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