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人的钱都花在哪?央妈告诉你这里藏着几个“反常”

0
分享至

每年,当夏天如期而至,都有一份报告会出炉。

它由央视总台研究院牵头,联合了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和北大国发院。这阵容堪称“国家队”,他们——选取中国的10万个家庭作为样本,进行一次关于“美好生活”的消费趋势调查。

这件事,他们从2006年干到现在,已经快20年了。这10万个样本,构成了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民生感受型调查。

2025年度的这份《美好生活大调查》报告,照出了当下中国人的欲望、焦虑、渴求,以及那些正在发生的,深刻的“反常”。

最大的“反常”:下沉市场的全面“反攻”

我们先看总盘子。

2025年,中国人最愿意增加消费支出的十大方向,依次是:旅游、保健养生、数码产品、学习培训、运动健身、文化娱乐、家电、医疗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



这是一个让许多人(尤其是高线城市居民)感到意外的趋势:在2025年,下沉市场的消费意愿,全面超越了高线城市。

我们来看数据:三线以下的低线城市,在旅游、保健养生、学习培训、家政服务、养老、汽车这六大领域的消费预期,全面超越了一、二线城市的居民。

更彻底的是农村。农村常住人口,在保健养生、数码产品、学习培训、家电、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租房、买房自住这八个类目上,消费预期均超过了城市常住人口。



这个趋势,解释了近两年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为什么旅游景点“人山人海”,但客单价却不增反降?

答案是:结构变了。

以往被高房价、高生活成本压得喘不过气、不敢消费的一二线城市中产,在消费决策上开始变得“抠门”和“理性”;而与此同时,那些“原本不花钱的人”——广袤的县域和农村人口,开始出门“花一点钱”了。

他们的“一点钱”,汇聚起来,就是滔天巨浪。

这股浪潮,不仅仅是“有钱了”。更深层的动因在于,相对于一二线城市“房贷即是宿命”的压力,下沉市场(尤其是县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可支配时间的“双重宽裕”,让他们拥有了更强的消费底气。

前些年政策端大力推动的“县域消费”,在2025年,我们终于清晰地看到了需求端的“回响”。

旅游:从“奢侈品”到“精神刚需”

旅游,高居2025年国民消费意愿榜首。

平均每三个人里,就有一个计划在新的一年增加旅游消费。在过去五年,这个比例始终高于30%。

这个数字的背后,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心理变迁:旅游,正在从曾经的“可选消费”,变成某种常态化的“精神刚需”。

它不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自救”。在“996”和“内卷”的重压之下,旅游成了一种必要的“压力释放阀”。工作太累,生活太卷,必须出去“充个电”,否则精神真的会“死机”。

但人们打算怎么花钱?





1. 高性价比是王道,而非“穷游”

近七成(68.78%)的受访者,一年的旅游预算在2000元到19999元之间。

请注意两个关键词:“一年”和“19999元”

这说明,大家想的不是一次性的“奢华游”,而是高频次的“性价比游”。一万九的预算,足以支撑起“五一”、“十一”、年假,外加数个周末短途。

这也不是“消费降级”,而是“消费模式升级”——人们用更少的钱,换取了更多的出行次数和情绪价值。高铁网络的成熟,让“特种兵式旅游”和“周末换城”成为可能。

2. 谁在花大钱?被忽视的老年人

那么,谁肯花高价?答案是:60岁以上的人群。

在勾选“年度预算5万元以上”的人群里,老年人占比最高。他们不搞“特种兵打卡”,他们要的是“慢奢侈”旅行和出境游。

他们有时间,有退休金(部分人群),更有一种“世界还很大,再不看就晚了”的紧迫感。

更有趣的是,老年人对“智慧旅游”的拥抱程度,远超年轻人(高出9个百分点)。为什么?

我们猜测,AI导游、翻译软件,乃至景区里开始出现的“外骨骼机器人租赁服务”,正在打破老年人出行的“体能壁垒”。科技,让“腿脚不便”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他们更敢出门了。

3. 巨大的供需缺口与“单身经济”

然而,市场显然还没准备好。报告指出,目前国内能拿得出手的、服务老年游客的出境游产品,占比仅有14%。这背后是巨大的供需错配。

当所有人都盯着“主力军”——年轻(18-35岁)、未婚、女性——这个标签时,却可能忽视了那个真正手握重金的群体。

当然,“主力军”的标签也看到另一个真相:旅游服务,在亲子游之外,更可以被当作“单身经济”来深度挖掘。未婚群体比已婚群体更爱旅游,无孩群体比有孩群体更爱旅游。

这本质上,是一场“悦己”的胜利。

健康消费:“U型”分化与“服务者”的渴求

健康消费的两个大头——保健养生(第二)和运动健身(第五),牢牢占据了榜单前列。

这背后,是中国人对“衰老”和“死亡”的集体焦虑。

2025年,农村居民对保健养生的消费热情,15年来首次超过了城市居民。这说明“惜命”的观念,已经彻底穿透了所有阶层。

但这份报告最有趣的发现,在于健康消费市场的“U型分化”——“中间人群”的偏好,与高低两端截然相反。

1. 按收入看:

  • 低收入高收入家庭,都更愿意“保健养生”。
  • 中等收入家庭,则更愿意“运动健身”。

2. 按学历看:

  • 博士、硕士中专、小学学历人群,更愿意花钱“保健养生”。
  • 本科学历人群,更喜欢花钱“运动健身”。

这个“U型”曲线,堪称一幅绝妙的社会素描:

高收入/高学历人群,他们买的是“确定性”。他们用昂贵的保健品、基因检测、私人医生服务来“投资健康”,本质是在购买“安全感”和“时间”。

低收入/低学历人群,他们买的是“保险”。他们“不敢生病”,因此更依赖那些“立竿见影”或“广为流传”的保健方式,这是一种朴素的“防御性消费”。

而“中间阶层”(中等收入/本科学历),他们卡在了中间。他们拥有“知识资本”,知道运动健身是“政治正确”的健康方式;他们有一定财力支付健身房年卡,但又没有充裕到可以随意购买高昂的“健康服务”。他们是“自律者”,也是“内卷者”,健身房里的汗水,是他们对抗阶级滑落和身体衰老的“中产宗教”。

3. “服务者”急需被服务

在“医疗服务”(第八名)中,一个出人意料的洞察浮现:服务业人群(餐饮、销售、护理等)和物流/运输人群(快递员、司机等),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最为迫切。

他们是这个城市“毛细血管”的维护者,干着高强度的“情绪劳动”和“体力劳动”。在问卷中,他们勾选“心理压力/情绪不好”和“睡眠问题”的比例奇高。

“服务者”急需被服务。但现实中,动辄大几百的心理疗愈和健康管理,显然没有把这个最庞大的群体考虑在内。一个服务于蓝领的“精神拼多多”,或许是这个市场最大的空白。

养老:“学区房”之后,“医区房”或将到来

养老消费,排在第十。

报告再次确认,中国老人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依然有根深蒂固的偏好。谁也不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被“放逐”到一个陌生的环境。

因此,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业态需求爆了:一线城市居民对“长者食堂”的需求,显著高于二、三线城市。(广州最高,达35%)

道理简单到残酷:一线城市生活节奏快,年轻人“996”是常态,自己都吃不上热饭,谁来给老人做饭?“长者食堂”解决的,是这个超大城市在高速运转中,最先“失灵”的家庭功能。

但老年人最关心什么?

你以为是“价格”?错了。

  1. 第一关心:医疗健康服务(附近有没有医院?能不能上门看病?)
  2. 第二关心:适老设施(有没有电梯?会不会摔倒?)
  3. 第三关心:照护服务(护工专不专业?)

这说明,老年人及其子女在做选择时,是极度“理性”的。他们要的不是“世外桃源”,而是“安全感”。

更有趣的是,第四、第五位是“适老化商品”和“娱乐设施”。这一届老年人的需求,早已不是“有人管饭、有人陪看病就行”,他们需要有品质、有乐趣的晚年。

那些远离城市、售卖“田园牧歌”概念的养老地产,可能只是活力老人的“度假村”。当他们真正老去,“回到城里,住进离医院近、健康资源丰富的社区”,才是真正的刚需。

这会给房地产带来什么?一个清晰的信号是:“学区房”的狂热正在褪去,“医区房”的时代或许正在到来。

学习与家政:“下沉”的热情与“U型”的重现

我们再来看两个同样“反常”的领域。

1. 学习培训(第四名)

最大的“反常”是:中国下沉市场人群投身学习的热情,在2025年居然比一线城市还要高。

  • 农村常住人口的学习消费意愿,高于城市人口。
  • 三线城市居民的意愿,高于二线和一线。

在地级市中,宿迁、忻州这两个“学霸”城市,愿意增加教育消费的人数占比高达54.6%和51.5%,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8.12%)。

为什么?

因为在一二线城市,“学历贬值”和“985毕业即失业”的论调,让很多人陷入了“习得性无助”。

但在下沉市场,“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依然滚烫。在那里,一个新考的证书、一项新学的技能,能立竿见影地带来收入的提升。这种“向上流动”的渴望,是原始且强大的。

2. 家政服务(第九名)

家政消费领域,再次出现了“两头高、中间低”的U型分化。

  • 高收入/高学历(博士):需求最强。他们要的不是“保姆”,而是“家庭生活解决方案”(如儿童成长陪伴师、收纳整理师、上门代厨)。他们用金钱购买“时间”。
  • 低收入/低学历(小学):需求紧随其后。他们不是“懒”,而是“必须”。他们需要有人“搭把手”,照护老人和幼儿,以便自己能脱身出去工作。这是“刚需”。
  • 中等收入/本科学历:需求最低。他们是“夹心层”,时间略有盈余,积蓄没那么宽裕,更倾向于“自己能搞定,没必要花钱”。

与此同时,农村家政消费的需求也在猛增,增速远超城市。这说明,即便在乡村,“花钱买服务”的观念也已普及。

而中国家政市场3000万从业人员,面对5000万的需求人群(尤其是高端服务),缺口依然巨大。

最后的私域:AI、宠物与“情感替代”

最后,我们看看中国人的“私密空间”。

1. AI 与智能家居

在“数码产品”(第三名)消费里,AI备受关注。居民最期待AI融入生活的方面,“智能家居”排在第一(50.8%)。

谁最需要智能家居?答案是:全职爸妈。

他们的需求超出了平均水平7.19个百分点。这背后的逻辑很清晰:

AI(智能家居)对他们而言,不是“酷炫科技”,而是“解放工具”。智能摄像头、智能恒温杯、扫地机器人、语音控制的家电……这些设备,一方面让育儿更精细,另一方面,把他们从繁重的家务中解放了出来,实现了“去家务化”。

这是一种“赋权”——让他们在“爸/妈”的身份之外,重新获得了对生活节奏的部分掌控。

2. 宠物消费(第十三名)

宠物消费的心态,则更值得玩味。

非传统家庭(未婚、离异、丧偶、无子女)的养宠意愿,显著高于已婚和有子女群体。

这说明,宠物正在替代人类亲属,成为单身人群的生活伴侣和家庭成员,承载了主人对伴侣和子女的情感寄托。

这就是“情感替代”。

因此,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75.81%的人把宠物消费大头花在了“宠物保健品”上,其次是玩具、训练和医疗。

当一个“物种”被赋予了“家人”的身份,它的一切消费就都“人化”了。人们将自己对健康的焦虑、对陪伴的渴望,投射到了宠物身上。“我可以不吃,我的猫/狗必须吃好。”

这完美呼应了前面“单身爱旅游”的趋势,它们都是“单身经济”和“情感经济”的体现场景。

结语

10万个家庭,10万种生活。

这份报告的价值,在于它用数据验证了我们的“体感”,也戳破了我们的“想当然”。

它告诉我们,消费的背后是心理,心理的背后是社会。

旅游,是在对抗“压力”;健康,是在对抗“焦虑”;健身,是中产的“自律”;养生,是两端的“自保”;养老,在寻找“安全感”;学习,在渴求“上升”;AI,在解放“劳动力”;宠物,在填补“孤独”。

它还告诉我们,不要再迷信“一二线城市”的经验,中国的未来,在于那个广袤的、复杂的、充满欲望和活力的“下沉市场”。

在这幅2025年的消费图景中,你,又看到了谁的影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这两个新闻放一起看,讽刺得让人无话可说

这两个新闻放一起看,讽刺得让人无话可说

清书先生
2025-11-12 15:55:46
何立峰会见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负责人时指出  中美双方应共同维护好、落实好元首会晤重要共识和成果,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发展

何立峰会见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负责人时指出  中美双方应共同维护好、落实好元首会晤重要共识和成果,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发展

新华社
2025-11-12 22:08:01
连连数字(02598.HK)宣布管理层人事任命:章征宇2026年3月正式接任首席执行官 带领公司迈入技术驱动新时代

连连数字(02598.HK)宣布管理层人事任命:章征宇2026年3月正式接任首席执行官 带领公司迈入技术驱动新时代

时代投研
2025-11-12 11:24:06
日本出现内讧!高市早苗向中国做承诺,台当局:有一事,奉劝大陆

日本出现内讧!高市早苗向中国做承诺,台当局:有一事,奉劝大陆

健身狂人
2025-11-12 14:23:11
远离“造神陷阱”,这一次,返台遭围剿的馆长,给所有网红提了醒

远离“造神陷阱”,这一次,返台遭围剿的馆长,给所有网红提了醒

洲洲影视娱评
2025-11-12 15:58:05
罕见!央媒对高市早苗火力全开,骂得相当难听,奉劝她别满嘴喷粪

罕见!央媒对高市早苗火力全开,骂得相当难听,奉劝她别满嘴喷粪

时时有聊
2025-11-12 20:45:52
高市早苗通知全球,不撤回涉台言论,话音刚落,解放军攻击11亮相

高市早苗通知全球,不撤回涉台言论,话音刚落,解放军攻击11亮相

大白话瞰世界
2025-11-12 13:26:25
香港一对兄弟被发现陈尸家中!初查死因令人唏嘘

香港一对兄弟被发现陈尸家中!初查死因令人唏嘘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2 14:56:02
小天才灰色产业链曝光:点赞50万账号卖500元,有学生每天花6小时养号

小天才灰色产业链曝光:点赞50万账号卖500元,有学生每天花6小时养号

南国今报
2025-11-12 23:18:04
高市早苗凌晨3点开会,原因让官员“惊掉下巴”

高市早苗凌晨3点开会,原因让官员“惊掉下巴”

鲁中晨报
2025-11-12 10:11:03
高市早苗涉台言论后,急盼美国支持,特朗普:日本也不算美国朋友

高市早苗涉台言论后,急盼美国支持,特朗普:日本也不算美国朋友

临云史策
2025-11-11 22:00:26
套路太深!知名软件被指看人下菜,你的电脑正沦为“提款机”

套路太深!知名软件被指看人下菜,你的电脑正沦为“提款机”

电脑报
2025-11-12 17:30:28
请神容易送神难!有一说一,现役NBA最无交易市场的5大巨星如下

请神容易送神难!有一说一,现役NBA最无交易市场的5大巨星如下

毒舌NBA
2025-11-12 14:45:50
泪目,C罗重磅官宣41岁告别世界杯,1.83亿年薪也难弥补毕生遗憾

泪目,C罗重磅官宣41岁告别世界杯,1.83亿年薪也难弥补毕生遗憾

削桐作琴
2025-11-12 18:25:46
尘埃落定!曾医生事件处理结果公布,“撤职留岗”引发舆论两极化

尘埃落定!曾医生事件处理结果公布,“撤职留岗”引发舆论两极化

史行途
2025-11-12 17:10:24
疯传!大批媒体曝:吴亦凡监狱中绝食死亡?

疯传!大批媒体曝:吴亦凡监狱中绝食死亡?

澳洲红领巾
2025-11-11 11:25:36
李连杰 “换心” 惹争议!向太披露内幕,“一夜回春” 原因曝光

李连杰 “换心” 惹争议!向太披露内幕,“一夜回春” 原因曝光

白面书誏
2025-11-12 22:35:37
高市支持率82%,薛领事被围攻,日防卫省称先发制人,特朗普发声

高市支持率82%,薛领事被围攻,日防卫省称先发制人,特朗普发声

科普100克克
2025-11-12 06:11:34
夏洛特公主新照:10岁身高1米6,腿形超美,温莎优越基因都归她了

夏洛特公主新照:10岁身高1米6,腿形超美,温莎优越基因都归她了

夜深爱杂谈
2025-11-12 23:25:16
撞倒3小孩后先扶车,苏州女骑警技能失误的背后更是责任意识的缺失

撞倒3小孩后先扶车,苏州女骑警技能失误的背后更是责任意识的缺失

少爷写春秋
2025-11-12 00:04:28
2025-11-13 03:28:49
雨露专栏
雨露专栏
雨露专栏
26文章数 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段永平最新访谈:聊企业经营 投资理念

头条要闻

涉赌诈头目佘智江被引渡回中国 涉案资金超2.7万亿元

头条要闻

涉赌诈头目佘智江被引渡回中国 涉案资金超2.7万亿元

体育要闻

消磨你上千小时的足球游戏,走过第20年

娱乐要闻

再王珞丹和白百何 明白两人"差别"在哪

科技要闻

前阿里人亲述: “经济上行”期双11什么样

汽车要闻

7座皆独立座椅/新增5座版 体验第三代吉利豪越L

态度原创

时尚
房产
手机
本地
艺术

女人年纪大了也不必慌,掌握这3个穿衣技巧,优雅体面极了

房产要闻

海垦城建·鹿城壹号品牌发布会暨美学示范区璀璨启幕

手机要闻

TOP5厂商齐推双2亿像素:华为、小米、OPPO、vivo、荣耀!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凌滩玉魄淬千年,诗意钢城马鞍山

艺术要闻

春色满园,惊艳美女写真让你目不转睛!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