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帮困助残的一线、环境整治的现场,还是代办服务的路上、政策宣传的喇叭声中,总有几名穿着马甲的身影,他们便是居民口中的“小巷管家”——交城县社区工作者。
今年以来,交城县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系统施策、持续发力,探索构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着力锻造一支“懂社区、爱居民、善服务、有担当”的新时代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全面提升社区治理与服务水平,提供了坚实人才保障。
社区工作者是社区治理和服务的骨干力量。交城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将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列入年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工作,持续强化力量配备,让社区工作者队伍底子实、结构优。今年以来,通过社会公开招聘、专职网格员选聘等途径新增社区工作者110人。鼓励在职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持证率较去年提升32个百分点。并聚焦基本能力素养提升,先后开展3轮专题培训,通过专题授课、案例教学、经验交流等方式,着力提高专职社区工作者开展党建工作、平安建设、文明创建及服务群众能力。面对新入职社区工作者经验缺乏、群众工作方法不多等实际情况,以社区为单位开展“青蓝结对”新老帮带,重点围绕高效组织多元议事、入户走访沟通技巧、化解复杂矛盾纠纷等社区工作“硬功夫”,面对面指导、手把手传授,让“门外汉”快速成长为“老把式”。常态化组织“岗位练兵”、观摩座谈等学习交流活动,看工作阵地、听工作经验、学工作方法,进一步理清社区治理思路、提升履职服务能力。
同时,坚持“用管结合”,制定《交城县社区工作者考核办法(试行)》,系统规范考核、奖惩、退出等工作制度,推动队伍管理规范化发展。健全完善薪酬体系,设立职业资格证书专项津贴,持续推动落实“五险一金”、带薪休假等福利保障。不断加强正向激励,畅通“社区网格员—社区工作者—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事业编制人员、公务员”“四岗”晋升渠道,进一步提高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
截至目前,该县社区工作者已达到240人,提前实现了每万城镇常住人口18人的配备标准。其中,35周岁及以下人员占比达50%,本科及以上学历增长至38%,实现年龄、学历结构“一降一升”,社区工作者队伍政治素养、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全面提升,已有23名优秀社区工作者通过考核进入“两委”班子后备力量。累计为社区群众提供帮困助残、环境整治、代办服务、纠纷调解等“微服务”720余次,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记者 刘少伟)
来源:吕梁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