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34年十月,成都皇宫,李班跪在灵堂前,烛火摇曳,身后脚步声响起。
一把刀插进了他的后背,这个刚当了四个月皇帝的人,死在了叔叔李雄的灵堂里。
杀他的,是他的两个堂弟,李越和李期,理由很简单:他不是李雄的亲儿子。
流民起家的皇帝
李雄29岁那年,父亲李特死了,死得很惨,被益州刺史罗尚伏击,尸体当场焚烧,头颅送往洛阳,哥哥李荡追击敌军时,被长矛刺中,也死了。
叔叔李流接手后,没撑几个月,病死。
短短几个月,李雄失去了三个至亲,公元303年,巴蜀之地血流成河,那些跟着李特从关中逃荒来的流民,以为这次真的要完了,李雄站了出来。
他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带着残兵败将,继续打。
罗尚以为胜券在握,结果李雄一路反攻,攻克成都,这个身高八尺三寸、容貌俊美的年轻人,用三年时间,从流民领袖变成了成都王。
304年,他在成都称王,306年,正式称帝,国号"大成"。
史书上称为"成汉",李雄懂得一个道理: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他没有像父亲那样,一味靠武力压制,成都城破后,他只征收马匹,其余财物一概不动。
流民军纪律严明,老百姓逐渐不再恐慌。
他找到了范长生,这个青城山的道士,在蜀地德高望重,李雄直接提出:让范长生当主公,自己做臣子,范长生拒绝了。
李雄退而求其次,请他出山做丞相,尊称"范贤"。
范长生坐着简陋的素车来到成都,李雄在门口迎接,这一幕让蜀中士族看到了诚意,外来的流民首领,愿意尊重本地势力。
双方开始合作,成汉政权有了根基。
李雄做了28年皇帝,这28年,巴蜀之地出现了短暂的太平,他采取的政策很简单:轻徭薄赋,男丁每年交三斛谷子,女丁一斛五斗。
生病的人减半,户调绢不过几丈,棉不过几两。
对比当时其他地方的苛捐杂税,这简直是天堂,老百姓有了喘息的机会,农业恢复,人口增加,巴蜀从战乱中缓过劲来,周边的氐王、豪强,纷纷归附。
314年,成汉疆域达到顶峰。
南得汉嘉、涪陵,北控汉中,李雄对归附的人一律宽免徭役赋税,远方的人听说后,更多人来投奔,但李雄有个致命弱点:制度建设太差。
十个儿子,为何偏选侄子
国家没有威仪,官员没有俸禄,等级不分,君子小人穿着都一样,军队纪律涣散,财政入不敷出,这些问题在他生前被强大的个人威望压住了。
可他忽略了一个更大的问题:继承人。
李雄有十个儿子,按理说,挑个继承人不难,可他偏偏选了侄子李班,这个决定,埋下了灭国的种子,李班是李雄哥哥李荡的第四个儿子。
李荡死得早,303年追击晋军时中矛身亡。
那一年李雄才29岁,正是打天下的时候,李雄对这个哥哥心怀愧疚,他觉得李荡为建立政权立下大功,血统纯正,理应由李荡的后代继承大统。
他发现自己的十个儿子,没一个成器的。
这些皇子在父亲打下天下后,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飞扬跋扈,养尊处优,有的行为放纵,有的能力平庸,李雄看在眼里,心里清楚:把江山交给他们,迟早要完。
李班不一样,这个侄子为人谦虚,能听进不同意见。
对儒士贤人,他以师礼相待,其他皇族子弟都在追求奢侈享乐,李班常常自省,严格要求自己,李班还有政治见解。
324年,他向李雄提出一个想法:土地应该平均分配。
贵族占着大片荒地不耕种,穷人没地种,很多贵族还把多余的地卖给贫民牟利,这不符合"王者以天下为公"的道理,李雄听进去了,采纳了李班的建议。
这让李雄更加确信:李班能担大任,324年,李雄正式立李班为太子。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群臣都想立李雄的亲生儿子,太傅李骧和司徒王达,直接找到李雄劝谏,"陛下,立太子是为了防止夺权,不能不慎重啊。"
李骧举了两个例子,春秋时期,吴王僚的父亲吴子。
放弃自己的儿子,让弟弟继位,结果公子光派专诸刺杀了吴王僚,夺了王位,宋国宣公不立长子与夷,立了弟弟宋穆公,结果引发了宋督之乱,兄弟相残。
"说到像儿子,哪里比得上真儿子呢?恳请陛下深思。"
李雄不为所动,他说了一段话:"当初起兵,就像常人举手保护脑袋,根本没想过当皇帝。是天下大乱,西晋皇室流离失所,大家推举我,我才坐上这个位置。这份基业,功劳是先帝的。我哥哥是嫡亲血统,大祚应该归他继承。他恢弘懿美,明智聪睿,像是上天赋予的使命,可惜死在战场。李班姿质仁厚孝顺,好学有成,必定能成大器。"
李骧退下时,流着眼泪说了一句话:"祸乱从此开始了。"这句话,十年后应验了。
灵堂里的那一刀
334年六月二十五日,李雄病危,他年轻时打仗受了太多伤,老年时,那些旧伤疤全部化脓溃烂,头上还生了毒疮,李雄的儿子们,看到父亲那副样子,都躲得远远的。
只有李班,日夜守在身边。
李雄的伤口流脓,李班就替他吸吮脓汁,脸上没有一丝为难的表情,每次为李雄尝药,李班都会流泪,衣冠不解,寸步不离,李雄看着李班,很欣慰。
他觉得自己没看错人,临死前,再次交代:让李班继位。
六月二十五日,李雄去世,享年61岁,李班继位,他任命堂叔李寿为录尚书事,辅佐朝政,在宫中依礼服丧,政事都委托给李寿和司徒何点、尚书令王瑰。
但此时,远在江阳镇守的李越,心里已经炸了,凭什么?
李越是李雄的儿子,亲儿子,现在父亲死了,皇位却给了堂兄李班,这口气,他咽不下去,九月,李越回成都奔丧,他找到了弟弟李期。
两人密谋:杀掉李班,夺回属于他们的皇位。
李班身边的人察觉到了危险,李班的兄弟李玝直接劝他:"赶紧让李越回江阳,让李期去葭萌当梁州刺史,把他们支开。"李班摇了摇头。
"叔父还没下葬,我怎么能把兄弟们赶走?"他太仁厚了。
甚至有点天真,他以为用真心对待堂弟,堂弟就会理解他,十月的一个夜晚,李班去灵堂哭灵,烛火摇曳,四周很安静,李越和李期突然出现。
一把刀,插进了李班的后背。
47岁的李班,当了四个月皇帝,死在了李雄的灵堂里,李越和李期还不满足,他们把李班的两个儿子李幽李颙杀了,李班的兄弟李都,杀了。
李班的舅舅罗演,杀了,李班的母亲罗氏,杀了。
李班的侄子,杀了,李班弟弟李稚的妻子昝氏,也杀了,血洗,杀完人,李期登基了,群臣原本想拥立李越,但李越把皇位让给了李期。
李期多才多艺,而且从小由李雄的正妻任皇后养大,更有资格。
李期改年号为"玉恒",封李越为建宁王,他自认为图谋大事已经成功,开始放飞自我,李期只信任三个人:尚书令景骞、尚书姚华、田褒。
十年预言
这三个人都是庸才,没什么能力,田褒唯一的本事就是当年劝过李雄立李期为太子,所以李期很宠他,国家大事,全由这三人决定。
卿相大臣,都被架空,赏罚都由他们说了算。
成汉的法纪,彻底乱了,李期开始多疑,他诬陷堂兄武陵公李载谋反,把李载关进大牢,李载被折磨死了,他怀疑李雄的其他儿子。
李霸、李保,都无缘无故死了,大家都说是被李期毒死的。
大臣们人人自危,路上碰见,只敢用眼神打招呼,不敢说话,谁敢劝谏,谁就被定罪,最怕的,是手握重兵的李寿。
李寿是李雄叔父李骧的儿子,镇守涪城,在军中威望很高。
李期多次派人去监视李寿的动向,还毒死了李寿的养弟李攸,李寿坐不住了,338年,他率领一万步骑从涪城出发,杀向成都。
名义是:清除李期身边的奸臣景骞、田褒。
李期根本没想到李寿会来得这么快,李寿的儿子李势当时在成都当校尉,听说父亲来了,直接打开城门,李寿兵不血刃,占领了成都。
李期慌了,赶紧派人安抚李寿,李寿提出条件:杀掉李越、景骞、田褒、姚华。
李期照做了,几天后,李寿假托太后任氏的名义,下令废黜李期为"邛都县公",幽禁在别宫,李期叹了口气:"天下之主,竟然成了一个小小的县公。生不如死。"
他上吊自杀了,25岁,李骧当年流着眼泪说的那句话,应验了。
"祸乱从此开始了。"从李雄去世到李期被废自杀,只用了四年,李雄在位28年建立的基业,在这四年里彻底崩塌,李班被刺杀,只当了四个月皇帝。
李期篡位,只当了四年皇帝,之后李寿自立,改国号为"汉"。
李寿死后,儿子李势继位,347年,东晋大将桓温率军攻打成都,李势投降,成汉灭亡,从建国到灭亡,43年,李雄如果泉下有知,会不会后悔那个决定?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