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你们已经等两天了,别急,先看看这个。”
11月6日晚,中国军工的发布的一条消息,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除了这句简单的话语之外,还配上了一段福建舰海试的高清视频,随着昂扬的音乐启航,鼓舞着人心,同时为接下来的大消息预热。
![]()
中国军工发布福建舰海试高清视频
果然,第二天下午,央视新闻就公布了重磅消息,福建舰正式入列,授旗仪式已经于11月5日就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举行了。
这一消息,让外界既惊喜,又振奋!
当福建舰在大海中劈波斩浪,电磁弹射轨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中国海军的“亮剑时刻”,早已不止于装备亮相,更在于技术实力与战略定力的生动体现。
回望中国航母的发展历程,大家习惯在短暂的等待之后收获更多的喜悦。
这不仅是国人对我国国防实力稳步提升的期许,更是中国军工对自主创新的执着追求——
我们不仅要走的快,更要走的稳;我们不怕苦、也不怕累,只要能够将核心技术掌握到自己手里,任何时候都不必担心受制于人!
![]()
2022年6月,福建舰正式下水
就比如说福建舰,从2022年6月在上海江南造船厂正式下水,到2024年5月开启首次海试,再到如今高清视频中展现的成熟姿态,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
而且从舰体材料到动力系统,从电磁弹射装置到综合射频雷达,福建舰几乎所有核心部件,都实现了“国产化”。
这意味着中国在航母建造领域,不再依赖单一的外部技术,西方动辄切断供应链的威胁,对我们来说构不成挑战了。
正是这些“看不见的突破”,共同托起了福建舰的“看得见的强大”。
![]()
福建舰电磁弹射轨道清晰可见
作为我们国产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的舷号“18”不仅是一个数字标识,更承载着突破性意义——
它是全球首艘采用常规动力、却配备电磁弹射技术的航母。打破了人们对于航母“电磁弹射必配核动力”的一贯认知,用“中国方案”重新定义了大国重器。
而中国军工发布的视频中,每一个细节,其实都在诉说着“技术革命”的成果。
镜头里,福建舰的飞行甲板平直通长,各种调度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
这背后,是数字化指挥系统的精准支撑,也是中国海军对“体系化作战”理念的深度实践。
![]()
福建舰的飞行甲板平直通长
要知道,前几年西方国家还曾质疑过,说中国海军“难以驾驭复杂的甲板作业”,但福建舰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它们。
当歼-15T、歼-35、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完成弹射起飞与阻拦着舰的完整训练;
当电磁弹射系统以流畅的运行状态,让舰载机“满油满弹”升空,中国航母早已实现从“能用”到“好用”的质变。
而在这个时候,国际社会对福建舰的关注,或许早已超越了“装备本身”。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曾评价道,“福建舰的设计融合了对不同航母技术的借鉴,但更注重实用性与效率,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风格。”
![]()
空警-600在福建舰上进行弹射训练
而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媒体则普遍认为,中国海军实力的提升,有助于维护地区海洋安全稳定。
不需要多说,中国海军积极参与亚丁湾护航、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正义事业,国际社会都是有目共睹的。
即便有部分西方媒体仍然带着“酸葡萄心理”质疑,却也无法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随着福建舰顺利完成海试训练、逐渐形成战斗力,中国海军的远海护卫能力更强了。
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海军的发展,从来不是为了“秀肌肉”,而是为了更好的守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中国军工此次发布视频的“时机选择”,也透着一份自信与从容。大家“等了两天”的期待,最终会化作“亮剑时刻”的振奋。
![]()
山东舰和福建舰悬挂了彩旗
当福建舰在大洋中留下航迹,当电磁弹射托起舰载机飞向蓝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艘航母的强大,更是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的韧性、一个民族守护和平的决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