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顺权,现任盘州市红果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调解员。扎根基层20余年,他始终坚持以“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为信念,凭借深厚的为民情怀和过硬的专业能力,筑牢基层和谐“第一道防线”。近年来,他成功帮助1920余名劳动者调解劳动争议纠纷1300余件,涉及金额2.12亿元。红果街道调解中心多次获评省、市级示范单位,2022年获人社部等四部门通报表扬。
初心如磐,脚步向下,赤子情怀解民忧
二十二载风雨兼程,敖顺权始终将“群众诉求必回应”作为工作信条,带领调解团队以“时刻准备着”的姿态应对每一起案件,节假日连续作战化解矛盾,已成为他的工作常态。
红果街道工矿企业集中,工伤赔偿与工资拖欠纠纷易发多发。敖顺权严格落实“五步调解法”和“八心六不让”工作准则,坚持做到“凡接件必受理”,以通俗语言开展普法,善用“晚得不如现得”等俗语促进赔偿纠纷化解,以“耐心、细心、诚心”高效处置每一起纠纷。在一起煤矿职工喻某工伤赔偿案中,喻某因工伤未获赔偿,孩子又患病急需手术费,他多次奔走协调,最终促成矿方先行借支8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工作中,他注重个案调解,更聚焦源头治理,每年对辖区内23家重点用工企业进行“法治体检”,帮助企业查找用工管理漏洞,提出专业指导意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争议。他还带头钻研法律法规,编写了六盘水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法律政策汇编》,组织系统学习,持续提升团队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为公正高效调解奠定坚实基础。
![]()
敖顺权工作照。
创新机制,闭环管理,智慧方法提效能
敖顺权深知,“案结事了”需要靠机制保障。他在实践中首创“三回访”机制,做实调解“后半篇文章”。一是对调解成功案件的回访,督促协议履行。2019年8月,某煤矿拖欠52名农民工工资,经调解达成口头支付承诺后,他通过回访持续跟踪,最终促使矿方支付了15万余元欠薪。二是对调解未成功案件回访,引导依法维权。2023年3月,瞿某工伤赔偿案因金额分歧调解失败,他在回访中详细指导其申请仲裁,最终瞿某于2024年1月通过盘州市仲裁委成功维权。三是对履职情况进行回访,主动接受监督。近年来,他累计回访案件1280件,收集反馈意见263条,实现调解员作风、效率及廉洁自律方面零投诉。通过“三回访”机制的有效落实,辖区调解协议履行率达98%,真正实现了闭环管理。
凝聚合力,织密网络,薪火相传护和谐
敖顺权积极推动“枫桥经验”本土化,通过建立“专职调解员挂帮联系制度”,精心选拔32名懂法律、善调解的人员,组建了一支覆盖街道、社区及重点企业的专业化调解队伍。他着力优化调解团队结构,建立常态化培训研讨机制,先后组织136场培训研讨,通过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现场示范等方式,持续提升团队实战能力。在他带领下,这支队伍累计指导企业调处案件1068件,涉及劳动者1068人,金额5000余万元,有效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他培养的调解员如今已遍布基层,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的治理网络。面对农民工送来的锦旗,他动情地说:“每一起纠纷的化解,都是为群众办实事的收获与幸福”。
他还注重深化部门协作,与工会、司法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与工作协同机制,对重大疑难案件,主动邀请工会、司法所等部门提前介入,共商解决方案。他还注重强化调裁衔接,畅通维权渠道,与盘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保持紧密协作,对调解不成的案件及时引导当事人进入仲裁程序,并主动提供必要的法律指导和协助,他还通过多元机制的有效衔接,大幅提升了争议解决效率与质量,为当事人提供了更优选择,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调解不仅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责任!”这是敖顺权不变的信念。二十二年来,他以法理情融合的智慧、创新务实的机制、薪火相传的担当,织就了一张充满温度的解纷之网,用实干与坚守诠释了“调解为民”的深刻内涵。
来源:动静贵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