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北溪案,剧情反转的速度,比欧洲的天然气流失还快。原本被西方舆论口径一致定调成“俄罗斯自导自演”的破坏行动,现在却被德国调查组顺着线索挖到了一个惊人的结论:炸北溪的,居然是乌克兰人自己,而且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的消息,这帮人不是乱来,他们受命于时任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没错,就是那个被泽连斯基冷藏、后来下台的乌克兰“战功英雄”。
![]()
先不急着惊呼,先回忆一下两年前的场面。当北溪被炸、海底天然气狂喷、欧洲能源价格暴涨时,西方媒体几乎整齐划一,理由荒唐却被反复引用:俄罗斯为了恐吓欧洲、制造能源危机、勒索西方云云。可是,稍有逻辑的人都明白,炸掉自己花几十亿欧元建的输气管、切断自己对欧洲的能源命脉,这种“自残式操作”,只有政治神话才能解释。那时任何质疑这套说辞的人,都会被扣上“亲俄”“阴谋论”的帽子。
结果现在,剧情180°反转。德国警方、检察官、甚至多名知情人士提供的线索,拼出了一幅完整的图景:一支乌克兰特种小队,受扎卢日内直接指挥,租船、潜水、安放炸药、引爆北溪。更离谱的是,这事他们干得还挺“专业”——有潜水员、有情报员、有外交车接应,连撤离路线都安排妥当。最后,这个叫谢尔盖·库兹涅佐夫的指挥官,还被德国追踪到意大利,被意警方逮捕。要不是德国调查组手上有足够的证据,这种爆炸性结论,谁敢往外说?
要知道,这可是德国,不是俄罗斯的喉舌,也不是阴谋论论坛。德国这次动真格的:通过租船公司、车牌号、电话记录、人脸识别,层层追查,连潜水员的脸都找到了。关键线索之一,是德国测速摄像头拍到的模糊黑白照片,警方用商业人脸识别软件一比对,锁定身份,顺藤摸瓜挖出了整个小组。更戏剧的是,当他们试图抓人时,其中一名潜水员居然被一辆挂外交牌照的黑色轿车送回乌克兰,司机还是乌克兰驻波兰的武官。这画面,堪比谍战片大结局。
说白了,这不是业余行为,这是国家级的军事行动。目标明确:切断俄罗斯对德国的能源线,打断德俄经济联系,让欧洲彻底摆脱“俄气依赖”。这听起来像不像谁梦寐以求的局面?美国当时高兴得差点没笑出声。拜登还在公开场合放狠话:“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北溪2号就不会存在,我们会让它消失。”那时候他还没说怎么“消失”,现在看来,好像有人替他把这事办了。
![]()
更耐人寻味的是,《华尔街日报》的爆料不是凭空而来。早在今年年初,美国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就放出重磅消息,说北溪是美国主导、挪威配合的秘密行动,炸药是美军潜水员在北约军演期间安放的。结果西方主流媒体一边倒地骂他“造谣”“阴谋论”。现在好了,连德国自己都说,这事是乌克兰干的。真相是从“俄罗斯干的”,变成“乌克兰干的”,而美国的影子依旧若隐若现。
谁信?乌克兰那点潜水装备、海上侦察能力,全靠西方援助;连行动路线都跨波兰、意大利,没北约系统帮忙指路,他们连出发点都找不到。扎卢日内可能是“前台总指挥”,但谁是背后的导演?答案不用明说。
更有意思的是,现在欧洲内部的气氛相当微妙。德国调查组爆料这事,简直是在打自己盟友的脸。因为炸北溪的后果,德国是最大受害者。天然气断了、工业停摆、物价暴涨、企业外逃,全德国民生受创。现在发现,罪魁祸首可能正是自己资助的“盟友”乌克兰,那种感觉,大概就像你给人送钱送枪,还被他顺手炸了你家的暖气管。
难怪德国政坛开始有隐隐的不满。表面上,德国政府还维持“调查尚未结束”的说法,私下里估计已经炸锅。因为一旦证实是乌克兰主导,那不只是外交丑闻,还是政治信任的崩塌。欧洲一直拿“团结”当口号,现在发现“兄弟”背后插刀,这脸往哪儿放?尤其是那些当初信誓旦旦指责俄罗斯的政客们,现在该怎么圆?
![]()
而乌克兰这边,估计也很尴尬。泽连斯基最近几个月已经跟扎卢日内闹翻,后者被撤职、换下,而这时候北溪案突然指向扎卢日内,怎么看都有种“方便”的味道。就像有人把脏水全泼给这位“前司令”,让整个乌克兰政府摆出一副“我们不知情”的样子。可问题是,这种级别的军事行动,不可能没人批准。一个总司令带队炸跨国天然气管道,这种事能瞒得了总统?除非,这事原本就是“集体默许”的。
所以,接下来有趣的地方在于,美国会不会装作没看到。要知道,德国现在是北约第二经济体,北溪又是欧俄关系的象征性项目。如果真被证实是乌克兰动手,那欧洲的对俄态度必然裂开。法国、意大利这些本就对援乌疲劳的国家,可能会借机说一句:“看吧,我们早说这仗不干净。”乌克兰的道义光环,会被这一炸炸得粉碎。
更大的讽刺是,这个事件的“受害者”与“凶手”,居然都在同一个阵营。欧盟被炸了能源线,还得替乌克兰辩解;美国坐山观虎斗,还能继续卖液化天然气给欧洲;乌克兰炸了德国的气管,却依然在领欧洲的钱。这剧情,说狗血都显得温和。
西方媒体的沉默更有意思。《华尔街日报》都爆了,美媒主流集体低调,欧洲政客更是闭口不提。要是这事换成俄罗斯哪怕有一点影子,估计新闻标题早就打出“克里姆林宫指挥恐怖袭击”了。可是当证据指向乌克兰,这些媒体突然学会了“保持克制”。这反差,才是真正的“安全风险”。
北溪案的调查还没结束,但该亮的底已经亮了。这是一场被包装成“正义战争”的肮脏操作。欧洲以为自己在帮助一个受害者,结果发现自己成了工具。乌克兰以为能靠战争赢得尊重,结果一步步失去了信任。而美国,则用一场爆炸,重新锁死了欧洲的能源命脉。谁是真正的赢家,不言而喻。只不过,北海的气泡早就散了,留下的,是一个越来越冷的欧洲和一张被谎言烧焦的盟友关系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