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自成》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级历史小说,全书五卷,洋洋洒洒三百余万字,呕尽了姚雪垠的一生心血。
![]()
《李自成》第一卷出版即受到广泛赞誉,第二卷还获得“茅盾文学奖”,从七、八十年代过来的人都会记忆犹新当年是何等醉心于收听“小说连播”节目中曹灿对《李自成》的播讲并且课余饭后还津津乐道小说中的人物及情节。
![]()
孰料近几年风云突变,《李自成》受到了大量攻击批判,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翻案,复辟,回潮,虚无。
一,在封建统治阶级治下的史书中,农民起义就是乱民流贼,连《三国演义》都直呼农民军为“贼众”。而姚雪垠的《李自成》则对农民起义进行了正面肯定与热情讴歌,这就让那些思想守旧,心理阴暗的人所不容。
![]()
二,“英雄史观”作祟,仇视人民革命。这些人秉承资产阶级的“英雄史观”,对人民革命,共产党及社会主义制度怕的要死,恨的要命,但在光天化日之下又不敢明说,只好借否定《李自成》而发出自己的心声,这就是所谓的魑魅魍魉吧。
![]()
三,还有一个与学术有点关系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所谓的“文人情结”,就是指责农民起义不注重“文人”的作用,如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把李自成失败归结为不注重举人李岩的作用还将其杀害作为原因之一,近年某位“国学大师”也指出太平天国的失败源于不注重吸收知识分子。其实,这也是翻版的“英雄史观”。由于时代与阶级的限制,文人的加入是无法改变农民起义的成功与失败的命运的。在古代,农民起义无非三条路,即失败、招安、改朝换代(朱元璋)。
![]()
还有人指责小说拔高了李自成。什么是小说?小说的特点就是虚构。历史小说公认的准则就是七分真实,三分虚构。《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诸葛亮是真正的历史人物吗?
《李自成》还被冠以“御用文学”,政治小说的罪名。所谓“御用”,不过是姚雪垠人生经历与文学创作中的一个小插曲,关键是小说没有写成干巴巴的政治说教,而是用卓越的艺术功力,以形象思维构筑起了一个金壁辉煌的艺术宫殿。《李自成》的艺术成就至今有几人能望其项背?
![]()
至于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别的不说,那些对《李自成》指手画脚的人不同样是基于他们一定的政治标准吗?他们同样是在用政治绑架姚雪垠和《李自成》。无论是《红楼梦》、《水浒传》、还是雨果、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哪一个不是鲜明政治主题的实践者?
![]()
不错,由于《李自成》篇幅浩大,人物众多,姚雪垠的创作肯定存在很多不足,但瑕不掩瑜,《李自成》至今仍是一部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好作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