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铂樾收官98席,值吗?
探盘中环铂樾:收官加推的98席,是否真能扛起中环改善新标杆?
——以“上海房市晴雨表茜茜”视角深度测评
(本文为@上海房市晴雨表茜茜独家原创,转载需授权)
![]()
![]()
![]()
![]()
![]()
一、开篇:中环改善市场的“焦虑”与“答案”
2025年的上海楼市,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分化。刚需盘以价换量卷出天际,而核心区域的改善型住宅却悄然成为高净值人群的“避险资产”。尤其是中环沿线,土地断供多年,新房库存告急,二手房龄老化,真正能满足“品质升级+地段稀缺”双重需求的项目屈指可数。
![]()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环铂樾二期的收官加推显得格外瞩目:最后98套建面约110-139㎡的3-4房,均价67396元/㎡,占据15号线地铁口,号称“中环改善生活新标杆”。但作为深耕上海房市多年的自媒体人,我更关心的是:它究竟能否在产品力、稀缺性、性价比三个维度上,撑起“标杆”二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实地探访了中环铂樾二期,从区位、配套、户型到社区规划,逐一拆解其真实价值。
![]()
二、区位测评:北中环南大板块的“隐形C位”
1. 交通:地铁口的“确定性”与未来潜力
中环铂樾的宣传中反复强调“15号线地铁口”的优势,这绝非虚言。项目距离15号线南大路站直线距离仅约300米,步行可达,且无需穿越主干道,通勤便利度堪称“硬核”。对于依赖轨道交通的改善客群而言,这是不可忽视的加分项。
![]()
但更深层的问题在于:15号线的价值是否已被充分透支?
目前,15号线串联长宁、徐汇、闵行等核心区域,但北段(如顾村公园至南大路)仍属“发展中段”,周边商业、产业尚未完全成熟。不过,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5-2035)》,南大智慧城被定位为“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未来将引入大量高科技企业总部及研发机构。这意味着,中环铂樾所在板块的“时间红利”尚未兑现,当前入手或可享受未来5-10年的价值跃升。
![]()
2. 环境:绿化带与公园的“双重屏障”
项目西侧紧邻南大公园及延绵的绿化带,这一设计巧妙解决了两大痛点:一是隔绝了外环高速带来的噪音污染;二是为社区提供了天然的生态景观资源。尤其此次加推的3#、4#号楼,南向无遮挡直面公园,部分户型可实现“推窗见绿”,这在寸土寸金的中环沿线实属难得。
但需注意的是,南大公园目前仍处于建设阶段,周边城市界面略显杂乱。若购房者对“即买即享”的环境要求较高,可能需要等待配套进一步完善。
三、社区规划:“全龄化架空层”是噱头还是真需求?
中环铂樾二期主打“全龄化社区”概念,尤其在3#、4#号楼的架空层设计上花了心思:
- 3#楼:以“儿童成长”为主题,设置攀爬区、绘本角、社区自习室,甚至预留了家长陪读空间;
- 4#楼:面向都市精英,配备健身房、瑜伽室、24小时咖啡吧,试图打造“轻社交场景”。
我的观察:
这类设计在近年的高端项目中并不鲜见,但落地效果参差不齐。中环铂樾的优势在于:
- 功能分区明确:不同楼栋针对不同年龄段需求,避免混杂;
- 细节用心:例如儿童区的防撞软包、自习室的独立隔音墙,体现了人性化考量;
- 运营可持续性:据销售透露,架空层后期将由物业统一管理,计划引入专业机构合作运营(如儿童教育机构、健身品牌),而非单纯摆设。
但风险同样存在:维护成本高企可能导致后期服务缩水。建议购房者关注物业费标准及合同条款,确保长期居住品质。
四、户型解析:110-139㎡的“空间博弈”
此次加推的主力户型为110㎡三房和139㎡四房,两者均强调“南北通透”“多开间朝南”,但实际体验后,我认为其优缺点鲜明:
1. 110㎡三房:刚需刚改的“平衡之作”
- 优点
- 三开间朝南,客厅+双卧均南向采光,日照充足;
- 厨房采用U型设计,操作动线流畅,且预留了双开门冰箱位;
- 卫生间干湿分离,主卧套房设计带独立卫浴,私密性较好。
- 不足
- 次卧面积较小(约8㎡),若作为儿童房使用,需牺牲部分收纳空间;
- 走廊过长,存在一定的面积浪费。
适合人群:三口之家或首改家庭,对房间数量要求不高,但追求舒适度。
2. 139㎡四房:多代同堂的“终极选择”
- 亮点
- 四开间朝南,客厅+三卧全部南向,采光无敌;
- 主卧270°转角飘窗,视野开阔,可俯瞰南大公园;
- 北向书房可灵活改造为多功能室(如影音室、茶室)。
- 争议点
- 四个房间均未设置衣帽间,需依赖后期定制柜体解决收纳;
- 公卫距离最远卧室较远,夜间使用不便。
适合人群:二胎家庭或三代同堂,需要独立书房/客房的长期居住者。
横向对比:与同区域竞品(如大华斐勒公园、保利海上印)相比,中环铂樾的户型得房率略低(约78%),但通过优化布局弥补了实用性缺陷。
五、价格与稀缺性:67396元/㎡值不值?
1. 定价合理性分析
当前中环沿线新房均价普遍在6.5万-8万/㎡之间,中环铂樾的67396元/㎡处于中游水平。但其优势在于:
- 小高层业态:区别于周边高密度高层项目,居住舒适度更高;
- 现房交付:预计2026年交房,缩短等待周期,降低不确定性;
- 倒挂空间:周边二手房(如招商中环华府)挂牌价已突破7万/㎡,存在一定套利空间。
2. “最后98席”的稀缺性真相
开发商常以“收官”“稀缺”制造紧迫感,但需理性看待:
- 供应端:整个南大板块未来尚有多个地块待出让,长期来看并不缺货;
- 需求端:中环改善客群基数庞大,但优质房源流动性强,98套可能在短期内去化完毕。
结论:若自住且预算匹配,可果断入手;若纯投资,需结合板块发展速度谨慎评估。
六、综合评分:谁是它的真正对手?
| 维度 | 得分(满分5分) | 简评 |
| 区位交通 | 4.5 | 地铁口+中环动脉,未来科创辐射红利 |
| 生态环境 | 4 | 公园绿地环绕,但现阶段界面待提升 |
| 社区配套 | 4 | 架空层设计新颖,运营可持续性待验证 |
| 户型设计 | 3.8 | 功能性达标,细节有优化空间 |
| 性价比 | 4 | 低于周边二手,但需承担期房风险 |
|总分|4.06| 中环改善市场“稳健派选手” |
竞品对比:
- 劣势于静安映:后者位于内环边缘,城市资源更集中;
- 优于杨浦金茂府:后者单价相近但地段稍逊;
- 平替选择:宝山顾村板块的央玺,价格更低但配套成熟度不足。
七、结语:谁该为“中环铂樾”买单?
经过一天的深度探盘,我认为中环铂樾二期的本质是:一款精准定位中环改善客群的“均衡型产品”。它没有极致的奢华配置,也没有颠覆性的创新设计,但在交通、环境、户型、社区四大核心要素上做到了“无短板”。
如果你符合以下特征,它会是一个不会出错的选择:
✅ 工作生活在北上海,依赖15号线通勤;
✅ 预算600万-900万,拒绝老破小,追求一步到位;
✅ 对社区氛围有要求,重视孩子成长环境;
✅ 接受短期配套不成熟,愿意用时间换增值空间。
至于“中环改善新标杆”的称号,或许略有夸张,但它的确为这个细分市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安全选项”——在动荡的楼市中,这种确定性本身已足够珍贵。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