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亚太局势,被一位日本首相的冒进言论搅得风高浪急。高市早苗上任不到一个月,竟连续两次踩踏中国核心利益红线——先是在APEC会议期间高调会见台湾地区人员并公然以“总统府资政”相称,继而在国会答问时抛出“存亡危机事态”论,暗示日本可能以集体自卫权为由武力介入台海。这种赤裸裸的挑衅,让人不禁联想到上世纪日本军国主义以“生存危机”为借口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旧剧本。高市早苗的言行,已不是简单的政治失误,而是对地区和平的公然挑战。
![]()
第一把火:APEC会场内的政治挑衅
10月31日至11月1日,高市早苗在社交媒体上连发两条与台湾当局人员的会面照片,配文刻意使用“总统府资政”头衔。这种操作绝非外交疏忽,而是精心设计的试探——在多边国际场合为“台独”势力搭建舞台,企图将台湾问题国际化。中国外交部当即提出强烈抗议,但高市早苗显然未收敛锋芒。APEC本是经济合作平台,却被日本政治操弄成分裂中国的秀场,这种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行径,暴露了其战略投机本质。
更危险的第二把火:国会发言复刻侵略话术
11月7日,高市早苗在国会声称“中国大陆对台动武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直接触及《和平宪法》下集体自卫权的敏感开关。此言一出,国际舆论哗然。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紧急发声:“日本不应干涉中国内政!”野田佳彦更直言“深感震惊”,警告高市“独自贸然行动的危险性”。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这套“存亡危机”说辞与历史上日本侵略的借口如出一辙——1931年关东军正是以“满蒙生命线”为由制造“九一八事变”,1941年又以“ABCD包围圈”发动太平洋战争。如今高市早苗重拾旧衣钵,难道真想复刻军国主义老路?
军事专家剖析:日本右翼的战略算计
高市早苗的冒险并非孤立事件。此人一贯以强硬反华著称:否认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鼓吹修宪扩军。其政策团队核心成员多出自安倍晋三的右翼阵营,主张将防卫预算提升至GDP的2%以上,发展“反击能力”,甚至推动美日“准安全同盟”覆盖台海。这些动作背后,是日本试图借中美博弈窗口期,突破战后体制束缚,重塑军事大国地位。 但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1931年的中国——解放军航母编队常态化穿越宫古海峡,东海防空识别区有效管控,火箭军导弹覆盖范围足以形成战略威慑。高市政府若误判形势,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
中方反击:外交、军事、舆论三线施压
面对挑衅,中国反应迅速且有力。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连发三问直指日方意图:“究竟想向‘台独’发出何种信号?是否企图阻挠中国统一?想把中日关系引向何方?”驻日使馆更翻出历史旧账,警示日本勿重蹈覆辙。军事层面,东部战区同期加强台海巡航,轰-6K编队前出西太,以实际行动宣示主权。 这种组合拳既守住底线,又避免落入日美设下的冲突陷阱,体现成熟的大国博弈智慧。
地区格局生变:美日同盟的“双刃剑”效应
高市早苗的激进姿态与美国“印太战略”深度绑定。她上任后火速强化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在QUAD框架内积极充当反华先锋。但这种战略依附也存在脆弱性——一旦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日本可能沦为弃子。更何况,日本国内经济低迷、老龄化严重,全面对华脱钩无异于自断臂膀。历史经验表明,甘当域外大国马前卒的国家,最终往往成为战略牺牲品。
未来走向:中国需以“韧性战略”破局
对于高市政府的冒险倾向,中国既要保持定力,也需做好预案。一方面,坚持通过RCEP、中日韩自贸协定等经济纽带软化日本对抗意志;另一方面,在东海、台海加强军事存在,完善危机管控机制。关键是要让日本清醒认识到:中国有实力捍卫核心利益,任何武力介入台海的企图都是螳臂当车。 正如军事学者所言:“今日的中国海军,一小时内的火力投送量超过甲午海战全军总和——高市早苗若想赌国运,最好先看看历史书结局。”
![]()
高市早苗的20天“疯狂纪录”,折射出日本右翼的战略焦虑。但无论其如何表演,台湾问题的终极解决权始终握在中国手中。那些妄图开历史倒车的政客,终将被时代洪流冲刷得无影无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