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刚达成合作共识,FBI局长就火速访华,美方为何如此心急火燎?中方突然打出明牌!暂停关键矿产出口管制,是妥协还是更高明的战略布局?
一周时间能改变什么?从釜山到北京,美国FBI局长帕特尔用一次闪电访问给出了答案。
中美会晤之后,美国情报主管就火急火燎地访华,11月7日帕特尔抵京,次日即与中方高层会谈。
之所以这么着急,是因为美国正面临三重困境,需要尽快落实和中方的协议。
首先是经贸领域,最新数据显示,今年9月中美贸易额已萎缩至457.92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暴跌27%,自美进口也下滑16.1%。
![]()
持续的高关税让美国企业叫苦不迭,所以美方才在吉隆坡会晤中承诺取消10%的“芬太尼关税”、延长24%对等关税暂停期,这些让步对挣扎中的美国制造业而言无异于救命稻草。
其次,特朗普迫切的需要一个“政绩”,自从他发起关税以来,美国市民对他的支持率不断下跌,光是内乱都爆发了好几次了。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需要一个巨大的成果,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第三,美国的芬太尼问题面临巨大危机了。尽管芬太尼问题是美国自己惹出来的,但现如今,美国除了靠中方来缓解危机,再无他法。
而在美国FBI局长帕特尔访华后两天,也就是11月9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率先发布公告,宣布暂停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业的301调查措施,暂停期自2025年11月10日起生效。
紧接着,中方也做出了回应,中国交通运输部紧随其后发布对等公告,宣布同步暂停对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及相关调查。
显然,这是中美约定好的,而美国公告发布时间略早于中方,这说明美国为确保承诺落地,首先亮出了底牌。
![]()
此外,中方还在同一天宣布了一个令美国意想不到的消息,商务部同日宣布,即日起至2026年11月27日,暂停对镓、锗、锑、石墨等关键矿产的出口限制。
这些被严格管控一年的战略资源重新向美国开放,对于美国而言,是意外之喜了。
当然,我们也心知肚明,在中国宣布暂停实施相关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后,美国正在全球疯狂寻找稀土替代源,从与澳大利亚签署关键矿产协议,到拉拢日本组建“关键矿产交易俱乐部”,动作不断。本质上是为了构建“去中国化”的供应链,而不单纯为了稀土。
但是,想要实现这个目标,是很难的。中国约占全球稀土开采量的70%、加工量的90%,美国大西洋理事会专家德克斯特·罗伯茨坦言,美国要建立自主稀土供应链可能需要十年时间。
而中国此次选择暂停对镓、锗、锑、石墨等关键矿产的出口限制,明显是打出了一张明牌,直白的告诉美国,中国的战略远非简单的资源武器化。
中方要的是以资源换取战略发展窗口,等到美国真能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时,中国已在其他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
而在现阶段,中方不会放松警惕,我们注意到,中方发布的文件特意使用“暂停”而非“取消”,且截止日期比其他公告多出半个月,这分明是留给美国的提醒,中国开放的窗口期有限,谈不拢随时可能重新关门。
接下来,就要看美国怎么做了,美方若想持续获得这些关键资源,必须在两个核心问题上“交底”,一是台湾问题,二是高科技封锁。
最近台湾岛内舆论出现微妙变化,统一声量明显提升,而大陆行动节奏也在加快。尽管美国表面保持克制,但APEC期间美国财长贝森特与台湾地区代表的私下会面,暴露了华盛顿仍想打“台湾牌”的企图。
在高科技领域,美方态度同样矛盾。贝森特一边声称“不可能卖英伟达顶尖芯片给中国”,一边又强调“这不是谈判进展的问题”,这种欲盖弥彰的表态反而暴露了美方早有以此作为谈判筹码的打算。
如果美国展现应有的诚意,那么中国必然也会继续释放善意,但如果美国前脚被解绑,后脚就翻脸,那么不过是为中美接下来的博弈埋下了伏笔。
经过这近一年的较量,美国想必已经清楚,台湾问题是中国不可触碰的底线,高科技领域也不是美国“长臂管辖”所能打压的。
![]()
对美国而言,认清现实是当下最重要的一件事,美国一直认为,作为现存霸权国家,在任何重大博弈中不能取胜就等于失败。
但正是这种固话思维,让美国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屡屡落败,从而动摇盟友对美国的信心,使美国陷入战略被动。
我们从未自诩为美国的挑战者,而是坚持走韧性发展之路。即便在某次博弈中未能全胜,只要展现出不畏霸权的决心和能力,就是在向世界宣告,美国并非不可战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