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期在香港发行的美元计价主权债券,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据新闻报道,11月5日,中国财政部在香港成功发行40亿美元主权债券,其中三年期20亿美元,发行利率为3.646%;五年期20亿美元,发行利率为3.787%。
![]()
此次美元主权债券获得了国际投资者的踊跃认购,总认购金额高达1182亿美元,约为发行金额的30倍,其中五年期债券的认购倍数更是达到33倍,旺盛的市场需求成为各界热议的焦点。
不少国际投资人对这笔交易青睐有加,部分投资者因未能获得足额配售而表示遗憾。
据彭博社报道,本次债券超半数份额分配给了亚洲投资者,欧洲投资者获得约四分之一份额,中东及北非地区投资者的占比约为16%。
值得关注的是,《英国金融时报》援引参与此次债券发行的银行家观点称,这是中国借贷成本首次在发行阶段与美国国债持平,二者发行成本处于同一水平。
这一现象让不少人产生疑惑:中国拥有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每年还能实现上万亿美元贸易顺差,显然并不缺乏美元,更无需纠结这40亿美元的资金,为何财政部要代表中央政府发行美元计价的主权债券?有什么必要?
在我看来,此举核心目的是借助美元的市场影响力,为海外人民币构建“信用之锚”。
![]()
以本次发行为例,中国三年期美元债的票面利率与同期限美国国债持平,均为3.265%;上市交易后,中国三年期美元债的收益率为3.646%,与美国三年期国债3.628%的收益率差距极小。
五年期债券方面,中国发行的票面利率仅比同期限美国国债高出2个基点,交易收益率为3.787%,而美国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为3.745%,二者同样处于相近水平。
中国发行的美元计价债券与美国国债的利率、收益率高度接近,意味着国际市场得以将中、美两国的主权债务直接对标。
换句话说,中美两国同时以美元为计价货币在市场融资,中国政府的信用评级已与美国政府近乎持平。
要知道,美元作为美国本币,美国在融资中本应占据天然优势,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中国的主权信用水平已与美国十分靠近。
美国媒体对此评价称,贸易战中中美打成平手,而在全球资本争夺与融资领域,中国也展现出与美国竞争的十足底气。
![]()
若未来中国持续发行涵盖短、中、长期限的全链条美元计价主权债券,将有望构建起完整的中国政府美元债收益率曲线。
一旦这条曲线在国际市场形成稳定的低利率格局,将进一步增强投资者对中国主权信用的信任。
由于该债券以美元计价,其收益率曲线所反映的是中国纯粹的主权信用定价,且获得全球市场认可,本质上是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政府治理能力与履约意愿的客观评估。
中国财政部在香港、伦敦等海外市场持续发行美元债后,将在彭博社等金融数据系统中形成稳定的中国主权美元债收益率曲线。
这条曲线将成为离岸资金为中国资产定价的重要基准,这个“定价之锚”非常重要。
当前全球资金正逐步加大对中国股票、债券(包括港股)的配置力度,而各类资产的投资评估与风险测算,均需以主权信用曲线为基础,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定价都不例外。
当中国在海外建立起美元计价的主权信用收益率曲线后,美元计价与人民币计价的差异将大幅缩小,因为二者核心锚定的是同一套纯粹的主权信用体系。
![]()
这一曲线的形成,将为全球各国(从非洲、欧洲到中东)发行海外人民币债券、开展人民币融资提供可能。可以借人民币,为什么一定要借美元?
以前不能借人民币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没有定价曲线。我不知道我的企业相对于中国主权信用高几个基点,难以核算融资成本。
而有了中国政府主权债收益率曲线作为参考,各类主体便能清晰测算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定价成本,进而形成海外或者叫离岸人民币的利率锚,这将极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所以这个事很有意思,你发行美元主权债,实际上是帮人民币国际化进行一个推广,这是它的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中国发行美元主权债券的核心目的根本不是为了借美元,而是为了在海外建立自己的信用之锚,同时还要建立人民币国际化之锚,最后为全世界使用人民币、借贷人民币建立资本市场的联通之锚。
这正是此次香港美元计价主权债发行的深层战略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