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日前印发,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实施意见》发布之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场景”一下子变成了“热词”。
在国务院新闻办10日举办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介绍,场景是源于影视领域的一个概念,近年来被引入到了经济、社会、科技和产业等领域,可以理解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创新性应用的具体情境。
“在场景中进行的是系统性的验证,既有技术产品、配套基础设施的‘硬验证’,也有商业模式、制度改革的‘软验证’,因此,也可以说是体系化的‘社会性中试’。”李春临说。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近年来,在交通运输、海洋开发、智慧物流、矿山安全、林业草原等领域,这类系统性的验证已经开展多年,并取得成效。
交通运输领域的场景培育呈现出从单点突破向系统集成、从技术验证向规模应用的转变特征。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徐文强介绍,我国已形成大通道货车智能驾驶、内河货运船舶自主编队航行、公路重大灾害智能管控处置、公路自由流收费、高速磁浮系统、低空陆空协同“六大创新工程”,将在“十五五”期间全面部署落地。
徐文强介绍,通过“科技+工程”的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方面通过重点专项等强化科研支撑,另一方面依托重点工程项目落地实施,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引领性的重大标志性工程。
在试点示范应用方面,徐文强介绍,交通运输部已全面启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十百千”创新行动,系统推进场景开放和示范应用。聚焦智能驾驶、智慧公路、智能铁路、智慧航运、智慧民航、智慧邮政、智能建养、智慧出行服务、智慧物流和智能安全监管等十大关键领域,布局超百项试点示范,带动上千家创新主体参与。
“我们还将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度和场景代表性,分攻关突破型和应用示范型两大类,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不断催生和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徐文强说。
![]()
中远海运港口厦门远海码头是中国第一个全自动化码头。摄影/章轲
第一财经记者从刚刚闭幕的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上了解到,我国海洋开发领域的场景培育正迎来历史性机遇。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唐冬梅在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活动上表示,深海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是生物制造新兴产业的创新源头。深海生物制造、生物经济和深海科技未来将是黄金赛道。
厦门目前正在着手布局深海生物制造产业链。鹭江创新实验室等发起设立的中欧蓝色发展投资基金,首期募资规模为20亿欧元,并在此框架下设立人民币基金100亿元,将重点投向可持续蓝色经济与产业领域,包括海洋信息与数字孪生、蓝碳经济与海洋传统产业脱碳、深海智能装备、海洋特种机器人、蓝色食品、海洋生物制品、海洋资源高值化开发、深海生物制造、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材料、海洋污染防控与生态修复等。
在深海探测技术方面,我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在日前进行的中国大洋92航次第一航段中,“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我国首次北极冰区载人深潜,并在北极海域成功完成了10余次载人深潜,标志着我国载人深潜与极地考察事业正式迈入“全海域作业”的新阶段。截至2024年底,“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已完成全球8条主要海沟深渊的载人深潜科考,创造多项世界纪录。2025年与中国-新西兰联合完成普伊斯格海沟首次科考,并在爪哇海沟实现7180米深潜突破。
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国智慧物流领域的场景培育已呈现出港口自动化全球领先、末端配送无人化加速普及、多式联运数字化深度融合的特征。
在智慧港口建设方面,我国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和干散货码头52座,已建和在建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一。全国已投运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自动化干散货码头各达到30座。青岛港、上海洋山港四期、天津港北疆C段等一批自动化码头的成功建成与运营,使我国自动化码头集装箱作业效率继续保持世界纪录。
在无人配送领域,应用规模快速扩大。顺丰无人配送车部署规模已突破800辆,覆盖全国38座城市,形成“无人车+骑手”混合派送模式。京东物流独狼系列无人车已在北京、天津、合肥、广州、深圳等国内近30座城市实现常态化运营。
![]()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监测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通过远程监控系统进行观测。摄影/章轲
目前,矿山安全领域的智能化改造正处于从试点示范向规模推广、从单一环节向全流程智能化转变的关键阶段。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建有1806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成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矿达907处,煤矿智能开采产能占比超50%,超1.6万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
在露天矿山无人驾驶领域,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和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累计完成103台无人驾驶卡车和260台协同作业设备改造,实现无人驾驶卡车4个编组常态化运行。2025年,内蒙古实现全球首次百台无人电动矿卡在同一矿区投运,运营效率提升20%,碰撞保护机制将事故率降至5%以下。
专家介绍,林业草原领域的场景培育已呈现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加速构建、AI智能识别技术广泛应用、国家公园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的特点。无人机在自动巡护过程中,通过AI智能识别正在发生的森林火情烟火点,快速反应,自动报警。通过AI智能识别松材线虫病林木并精准定位,及时处置或定点清理。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成现代化智能化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可实现对东北虎、东北豹的全天候、全区域动态监测、精准定位、人虎冲突预警和高效管理。
大山深处,林海苍翠。一只豹猫踏着悠闲的步子穿行林间,驻足张望;羚牛睁着亮晶晶的眼睛凑近镜头轻嗅,憨态可掬……这些由红外相机实时捕捉的鲜活画面,能同步回传至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片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中心。截至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片区已在唐家河等关键生态区域布设60台可实时回传数据的红外相机监测系统,实现了对野生动物活动的全天候自动捕捉与远程传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