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样的品牌能被定义为生活方式品牌?好的生活方式品牌在线下应该呈现什么样的状态?
在“生活方式”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打算重新看回MUJI。
撰文丨yawen
撰文丨锐裘
在任何一座商业综合体里,MUJI無印良品总是扮演一个差异化的角色。
当所有品牌都在用让人眼花缭乱的产品、场景、美陈来争抢注意力的时候,MUJI的极简将它与外界的浮躁区隔开来。
这也是我作为消费者愿意反复走进MUJI的原因,有时候并没有带着消费的目的,只是逛累了想获得片刻的平静,最后又在MUJI所营造的情绪与氛围中被某样新产品所种草。
前段时间,MUJI在中国一年关闭19家门店的新闻,引发了互联网上对于“MUJI是不是不行了”的猜测。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MUJI同期还开出了43家新店,闭店不过是成本核算之后的理性策略。
在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渗透之外,MUJI还在更多地开设空间更大、SKU更全的旗舰店。
2024年,MUJI北京旗舰店在朝阳大悦城开业,面积近5000平方米,成为了中国迄今最大的旗舰店;2025年,MUJI重庆北城天街旗舰店开业,同时又完成了对于成都太古里和杭州工联CC两家旗舰店的重装焕新。
作为生活方式品牌,MUJI依旧抓住实体店来增强品牌的渗透力,重视为消费者打造更完整的线下体验。
![]()
![]()
MUJI北京旗舰店
纵观进入中国市场的这20年,MUJI在今天面对的是更激烈的竞争局面:在杂货的品类,以低价为策略的名创优品MINISO、KKV,还有众多拼多多上的白牌;以及主打香薰、家居等品类,以打造生活方式为自身理念的品牌层出不穷。国货崛起又遇到经济下行,从2018年到疫情年间,MUJI也确实是经历了低迷期。
但最近的财报指出,MUJI在中国内地已经在销售和利润上实现连续3年的双增长,且公司收入还是以线下零售为主。
那么,是什么让MUJI在今天又开始具有吸引力的?我想,线下无可替代且越发本地化的零售体验是关键点。
我们此篇文章对MUJI零售的拆解,便从产品、场景、理念展开。
![]()
从产品到品类,
从场景到生活状态
看起来卖的是“无logo”的杂货商品,MUJI却通过这一出发点创造出了自己鲜明的零售辨识度,这得归功于MUJI从创始之初就定下了极简的设计系统,让品牌积年累月所沉淀的产品、海报与陈列体系都具有极强的统一性。
MUJI北京旗舰店
走进MUJI,我们所看到的是统一极简的视觉语言:产品去除了包括品牌logo在内的不必要的装饰,回归实用功能的提升。
因此,即使在北京朝阳大悦城旗舰店里有超过7000种SKU,店内所呈现出的整体感依然很强,并不会显得杂乱无章。
![]()
店铺货架也遵从了同样的系统语言,使用常规的原木色、素色。在北京旗舰店里,还加入了更多的回收、自然材料,比如米糠发酵洗护系列下的干草堆,竹子搭建起来的家居区域,MUJI Diner门前的藤编装饰,绿植下的环保砖等等,颇具有北京城市风味的同时,增添了更加多样的质朴感。
![]()
![]()
MUJI的陈列一向是节制的,旗舰店更大的空间也意味着产品之间,陈列之间可以有更多留白,创造更放松的逛街节奏。
这样系统性的秩序营造了零售场景里难得的稳定与平静。
当然,要创造出这样舒适的线下体验,其关键点不止在产品。MUJI售卖的不只是产品,更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在第一次逛MUJI的时候,听着轻快的bgm,闻着香薰机扩散的柑橘香气,看到挂壁式CD机,最大的感受是:原来生活还能这样过!愉悦的五感体验,再搭配自成一派的产品体系,独特的「MUJI」味就这样逐步在空间里舒展开。
![]()
如今,MUJI超过8000个SKU早已覆盖了衣食住行。通过线下零售的场景打造,MUJI让每一次品类的拓宽都成为了对生活方式的延展。
例如,家具区的床品与沙发就为线下空间奠定了“家”的基调。
在北京旗舰店三层的空间,聚集了最完整的场景,其中包括卖二手家具的循环市集传达环保理念,机能服装的MUJI walker开拓户外场景,ATELIER MUJI创造文化空间,MUJI Diner提供餐饮料理。同时,北京旗舰店也延续了2023年在上海前滩太古里店开创的MUJI FARM项目,售卖本地生态农场合作直供的生鲜蔬果和有机食品,打造健康、可溯源的饮食习惯。
![]()
![]()
这样多元复合业态在提升单店的价值,同时,MUJI在不断主动定义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也是名创优品等品牌所不具备的。
如今,国产杂货的势头越来越强,MUJI永远会面对更低的价格竞争。而MUJI的壁垒在于它的整体性与场景感,以及它输出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这也是为什么MUJI的受众对它喜欢的不会只是一件产品,而会是整体的生活提案。
![]()
品牌理念的传达与长期坚持
而MUJI能够如此输出统一的产品系统、生活理念,究其根本是因为其清晰的理念。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MUJI更直接的打开方式是一种极简的日式生活美学,因为MUJI的产品、空间都精准地传达了这种简洁、自然的力量;但对于MUJI的忠实受众来说,研究得越深入,就会越欣赏它的底层价值。
MUJI品牌的核心理念从创办起就是“无品牌的良品”,而这句话并不只是口号,其背后的哲思是有逻辑,有信念感的。
以这个构思为原点,MUJI从产品落位来延展出了联合创始人堤清二对于消费主义、品牌拜物的反思,设计师深泽直人说的欲望管理后恰好适度的舒适,现任设计总监原研哉拓展关于日本“空“的哲学等思想。
![]()
那么,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是:这一理念要如何适配中国市场?
在入华这20年里,MUJI也经历过水土不服。如今,中国本土市场已进入到了新的消费周期,如今消费者回归理性,开始重新思考消费与生活的意义,更加关注长期的身心满足。这一价值转向让MUJI长期坚守的简约、自然、可持续的生活哲学重新有了吸引力。
同时,在MUJI近期的“全面本地化”战略中,MUJI也能够在坚守自己的内核不变的原则下,再去灵活地接收本土文化。
「汉麻系列」是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案例。汉麻是黑龙江的本土作物,它适应力强,且几乎不需使用农药。在环境友好的同时,它制成的织物又坚韧耐用,清爽透气。汉麻的在地取材获得了中国消费者的好评,同时,它也契合了品牌拥抱自然、可持续生活的倡导。
![]()
包括汉麻在内,MUJI在生活杂货和食品两个品类中已经实现了约70%的本地化开发。
MUJI中国的CMO吴姝表示对MUJI来说 ,“很重要的一点,是坚信的内容、坚持的理念从未变过,也并不需要生成一个中国版本。”而是在MUJI自然、简约、质朴的普世价值观里加入一些地方性的延展。
这也是我们认为当MUJI摆脱“白牌”的低价竞争后,又面对更多生活方式品牌时所具备的优势——
较此前更合理的价格,更深度的理念,以及精准的理念传达力。
![]()
MUJI为中国生活方式品牌带来的启示
今年,RQ观察到了明显的两个现象,一个是以生活方式定位的中国新品牌增长迅猛,同时新一轮的“线下热”正在开启,以电商起家的品牌开始考虑或已经尝试开新店,找到新的增长机会与叙事落点。
其中,已经一些不错的案例跑出,比如观夏;一些普遍性问题值得被讨论,比如品牌理念做得很好,却没有能力落实到产品与空间上去,又或者是空间体验的同质化,无法彰显品牌特质。
一个有表达能力的生活方式品牌在线下应该是什么样的呈现状态?什么能被定义为生活方式品牌?在任何消费品都自称“生活方式”品牌的当下,这个词的意涵被极度稀释。这两个追问让我们不禁想从一些先行者身上寻找答案
——于是,我们想到了MUJI。
线下构成了这个生活方式品牌强有力的壁垒,一件实木家具的质感,一件汉麻衬衫的手感,系统设计带来的整体感,以及品牌理念下的理想生活场景是只有在线下空间里才能传达的。
但更重要的,它是一个跑过周期、穿越国籍的品牌,在日本泡沫经济起家,用“无品牌的良品”理念渗透于日本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后又布局全球化,成为最具知名度的日本生活方式品牌之一。
纵观当下的中国新消费市场,几乎每个新品牌都想拿“生活方式”说故事,都不想止于卖产品,而想升华到身份认同,生活哲学。但很多时候,他们的理念都还浮于表面,与货架上的溢价单品构成不了直接的联系,也很难和真实生活产生共鸣。
一个品牌的厚度,决定了它的生命力的长度。
我们认为MUJI是一个非常值得观察和学习的生活方式品牌,因为它有鲜明的生活主张,又能落实到具体的产品与场景上。
什么需要改变?什么应该坚守?这是一个要走上长期主义的品牌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