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典在其中南部卡尔斯堡地区的军事基地启动无人系统测试设施建设,该设施主要用于战术无人机平台试验,同时借助俄罗斯无人机复制品开展人员培训。
这一基地历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至1915年启用的卢沙潘机场,曾长期作为瑞典空军飞行驻地,2007年重新投入使用并由骑兵部队接管。
作为设施启用后的重要举措,瑞典国防物资管理局(FMV)已启动为期两周的专项培训,参训人员涵盖该局工作人员与瑞典武装部队官兵。
FMV作为瑞典国防部下属机构,核心职能是为军方提供装备与技术保障,此次培训亦是其履行"为更强国防提供适配装备"使命的具体实践。
值得注意的是,多名拥有前线作战经验的乌克兰士兵参与了培训指导,重点分享无人机实战对抗中的战术技巧与经验总结。
FMV官员迈克尔・莱德纽斯介绍,训练核心目标是"构建探测、跟踪并摧毁敌方无人机系统的实战能力,为己方部队提供有效防护"。
而"采购俄罗斯无人机复制品,正是为了针对潜在风险开展针对性训练"。
此次演练构建了侦察与攻击协同的无人机作战体系。
![]()
每个操作班组由3名人员组成,全程通过发射场附近的固定计算机站实施远程操控,摒弃了传统手持设备的使用模式。
演练中亮相的两款核心装备性能特点鲜明:
鹳式侦察无人机采用弹射发射方式,可执行空中侦察、火炮校射、弹幕引导与区域巡逻等多重任务。
其巡航速度约70公里/小时,最大续航时间4小时,升限可达3000米,能将实时采集的数据与图像同步回传至地面控制终端,为战场决策提供精准支撑。
MACE攻击无人机则属于短航时打击平台,可搭载定向炸药、3.6公斤温压弹头在内的多种载荷。
该无人机巡航速度约100公里/小时,最大时速可达300公里,续航时间1小时,有效打击半径60公里。
演练中,两套系统形成紧密配合:鹳式无人机首先完成区域测绘与目标识别,随后MACE攻击无人机通过压缩空气弹射装置从坡道发射。
升空后快速爬升至作战高度,以高速俯冲方式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完整呈现了"侦察-定位-打击"的无人机作战闭环。
目前,该测试设施的后续建设与训练课程将持续推进,FMV表示将根据演练效果进一步优化无人系统对抗训练方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