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一个家,就像一个锅。有的人家里,锅里煮的是热腾腾的饭菜,一家人围着,有说有笑,暖胃也暖心。
有的人家里,锅里煮的却是苦水,是偏心,是算计。
你在那个锅里,被煮了一年又一年,以为自己就是这锅里多余的那块料,直到有一天,你把锅底掀开,才发现,自己压根就不是锅里的菜,你只是那块准备在关键时候,拿去堵锅眼儿的破布。
01
这个周日的下午,许静一个人躺在出租屋那张窄小的单人床上,发着高烧,烧得她浑身骨头缝里都往外冒着寒气。窗外的太阳明晃晃的,晒得人心烦。她头昏脑涨,挣扎着摸到床头的手机,给自己家里打了个电话。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来,是她母亲刘淑芬的声音,带着点小心翼翼的为难。
“喂,小静啊,什么事?”
“妈,我发烧了,浑身没劲,你……你能不能过来照顾我一下?”许静的声音又干又哑。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然后是刘淑芬更加为难的声音:“哎呀,小静啊,你看这事儿赶的。你弟弟今天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家吃饭,家里正忙着呢,我这会儿实在是走不开啊……要不,你自己下楼去药店买点药吃?你都这么大人了,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许静的心,在那一瞬间,就凉了半截。这种感觉,她太熟悉了。从她记事起,这种因为弟弟而被忽略、被牺牲的事情,就一直在她的生活中反复上演。
从小到大,家里但凡有点好吃的,第一个想到的永远是比她小四岁的弟弟许阳。八十年代末,物资还很匮乏,家里要是煮了一个鸡蛋,母亲一定会小心翼翼地剥好,卧在弟弟的饭碗里,然后对眼巴巴看着的她说:“你是姐姐,就应该让着弟弟。”
过年的时候,亲戚给的压岁钱,母亲会全部收走,然后偷偷塞给弟弟大部分,只留给她几张毛票。父亲单位里发的苹果橘子,她也只能看着弟弟一个接一个地吃,自己连闻闻味儿的资格都没有。
她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她上初二那年,期中考试她得了全班第一名。她拿着那张写着“100”分的数学卷子,兴冲冲地跑回家,想得到父母一句哪怕不走心的夸奖。
结果一进门,就看见家里正在炖鸡,满屋子都是肉香。她爸许建军坐在沙发上,只抬头瞪了她一眼,就不耐烦地喝道:“女孩子家考那么好有啥用?能当饭吃?还不快去厨房帮你妈干活!别杵在这儿碍手碍脚的!”
而那天晚上,弟弟许阳因为在学校跟人打架,被老师叫了家长。回家后,母亲刘淑芬却心疼地把那只炖得烂烂的鸡腿,完完整整地夹到了他的碗里,嘴里还不住地念叨:“在外面别跟人打架,打坏了可怎么办哟。”
这种日积月累的不公和忽视,像一把生锈的锉刀,一点一点地,锉着许静对这个家的感情。大学毕业后,她立刻从家里搬了出来,宁愿每个月花掉三分之一的工资在外面租房子住,也不想再面对父母那两张偏心到骨子里的脸。
傍晚的时候,许静烧得更厉害了,她挣扎着想下床去烧点热水喝。出租屋的门却“吱呀”一声响了。是母亲刘淑芬,她提着一个不锈钢的保温桶走了进来。
“小静啊,我听你电话里声音不对劲,还是不放心。这不,你弟弟他们吃完了,我赶紧给你熬了点鸡汤送过来,快趁热喝了,好好发发汗。”
许静的心里,在那一瞬间闪过了一丝微弱的暖意。她想,或许母亲心里还是有她的。她接过那个还有些温热的保温桶,拧开了盖子。
一股难以形容的酸馊的味道,混着油腻的鸡汤味,扑面而来。鸡汤,已经坏了。
“妈,这汤……”
刘淑芬凑过来闻了闻,脸色一变,有些尴尬地连忙解释道:“哎呀,你看这天热的。这……这可能是中午剩下的,放久了。你弟弟和他女朋友吃剩下的,我觉得倒了怪可惜的,就想着给你送来……”
许静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把保温桶的盖子又重新盖上了。心里那最后一丝暖意,也彻底熄灭了。她看着母亲那张写满了歉意和躲闪的脸,只觉得无比的悲哀和可笑。
这就是她的母亲。连一碗馊掉的剩汤,都觉得是赏赐给她的、了不得的恩赐。
02
身体的病好了,心里的病却好像更重了。许静跟公司请了几天假,她需要回一趟那个所谓的“家”,去拿户口本。公司要统一办理社保转移的手续,必须用到户口本原件。
回到那个阔别已久的家,一切还是她记忆中的老样子。客厅的沙发已经塌陷了一块,父亲许建军正戴着老花镜,坐在那里看报纸,听到她开门的声音,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弟弟许阳的房门紧闭着,里面传来打打杀杀的游戏声,音响开得震天响。只有母亲刘淑芬,像个陀螺一样,在小小的厨房里忙碌着。
“妈,我户口本呢?”许静懒得绕圈子,开门见山地问。
“户口本……户口本在你爸那屋的抽屉里锁着呢。你要那干啥?”刘淑芬回过头,眼神有些闪躲。
![]()
“公司办社保要用。”许静的语气很平淡。
“哦哦,那你跟你爸说一声吧,钥匙在他那里。”
许静走到父亲面前,耐着性子,又重复了一遍:“爸,我用一下户口本。”
许建军这才慢悠悠地从报纸后面抬起头,透过老花镜的镜片,皱着眉打量着她:“一个女孩子家,要户口本干嘛?是不是想把户口迁出去?我告诉你许静,没门!你这辈子生是许家的人,死是许家的鬼!”
又是这种不讲道理的论调。许静已经懒得跟他争吵了。她直接绕过他,走进了他那间又小又暗的房间,开始翻箱倒柜。许建军在客厅里气得直骂,说她“反了天了”,但也没进来拦着她。
在床头柜最下面的一个抽屉里,许静找到了一个上了锁的绿色铁皮盒子。她知道家里的备用钥匙藏在门框上面。她搬了个凳子,从门框上摸到了那串冰凉的钥匙,打开了盒子。
盒子里面,除了那本红色的户口本,还有一些陈旧的证件和发黄的照片。她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那份,被从中间撕成了两半,又用透明胶带歪歪扭扭地粘起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那是她心里一道永远也好不了的伤疤。
那年她高考超常发挥,考上了省城一所全国闻名的顶尖大学,是她们那所普通高中那一年飞出去的唯一一只“金凤凰”。她拿着那份盖着鲜红印章的通知书回家,以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次,终于可以得到父母一句肯定的夸奖。
结果,父亲许建军一把夺过那份通知书,看了一眼上面写着的高昂的学费,当着她的面,就把通知书“刺啦”一声撕成了两半,狠狠地扔在了地上。
“上什么大学!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早晚都是要嫁人的!家里哪有那么多钱给你去外面瞎折腾!你弟弟马上就要上高中了,用钱的地方多着呢!钱要留给他用!”
那天,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一整夜,哭到嗓子都哑了。第二天,母亲红着一双核桃似的眼睛走进来,把那张用胶带粘好了的通知书放在她的床头,劝她去读本市的一所普通专科学校,学费便宜,离家也近,方便照顾家里。
最终,她还是妥协了。
此刻,再一次看到这张伤痕累累的通知书,许静的心还是像被一把钝刀子来回割一样疼。她拿起那本决定了她命运的户口本,准备立刻离开这个让她感到窒息的地方。
03
许静拿着户口本,正准备把那个装满了她屈辱记忆的铁皮盒子重新锁上。就在这时,她眼角的余光,瞥见了盒子底下,还压着一张小小的、已经泛黄了的纸片。
那像是一张医院里开具的出生证明,但样式又有些不一样。她鬼使神差地,把那张已经变得又脆又软的纸片抽了出来。
纸片很旧,上面的字迹是用老式的那种针式打印机打上去的,很多地方都已经模糊不清了。她走到窗前,借着外面透进来的那点光,把纸片凑到眼前,仔细地辨认着。
当她看清上面打印的内容时,她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快要停止了。
这是一份“领养登记证”。
领养人一栏,清清楚楚地打印着:许建军,刘淑芬。
被领养人一栏,打印着的名字是:许静。
领养日期:一九八X年X月X日。
许静?她不是亲生的?她是被领养的?!
这个认知像一个晴天霹雳,在她脑海中轰然炸开。她一直以为,父母只是重男轻女,只是偏心弟弟。她从来,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身世。
怪不得……怪不得他们从小就那么对她。怪不得她在这个家里,永远都像个多余的外人。
一股巨大的荒谬感和被欺骗了二十多年的愤怒,像潮水一样瞬间淹没了她。她攥着那张薄薄的纸,冲出房间,冲到正在客厅里看电视的父母面前,把那张领养证狠狠地摔在了他们面前的茶几上。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到底是谁?!”她的声音因为极度的激动而变得尖利,甚至有些歇斯底里。
许建军和刘淑芬看到那张领养证,两个人的脸色“唰”地一下全都白了。
许建军猛地从沙发上站起来,一把抢过那张纸,恼羞成怒地吼道:“你瞎翻什么!谁让你动我东西的!反了你了!”
母亲刘淑芬则“哇”地一声哭了出来,瘫坐在沙发上,双手捂着脸,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作孽啊……真是作孽啊……”
他们的反应,无疑是证实了这一切的真实性。
许静感觉天旋地转,几乎站立不稳。她在这个家里,像个丫鬟一样,承受了二十多年的不公和委屈,到头来,她发现自己连委屈的资格都没有。她只是一个外人,一个被他们从不知道什么地方领养来的、毫不相干的人。
她的大脑一片空白,踉踉跄跄地往后退了两步。她的目光,无意中落在了被她刚刚失手扔在沙发上的那本红色的户口本上。户口本被摔开了,正好翻到了印着她个人信息的那一页。
她走过去,麻木地,像个提线木偶一样,拿起了那本户口本,想看看上面关于自己的记录,到底是怎么写的。
她的目光从“姓名:许静”一行一行地往下扫。当她的视线,最终落在“与户主关系”那一栏时,她整个人都震惊了!上面用宋体字清清楚楚地印着两个字,不是她想象中的“养女”,也不是“女儿”。
04
户口本上,“与户主关系”那一栏,赫然印着两个让她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的字——**长女**。
长女?
如果她是领养来的,那关系栏里写的应该是“养女”才对。为什么会是“长女”?这个称谓,意味着她是这个家里的第一个孩子,而且是户主许建军的亲生女儿。
这和那张领养登记证,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矛盾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许静的脑子彻底乱了,像一团被猫抓过的毛线。她举着那本户口本,又转向脸色煞白的父母,声音因为极度的困惑和愤怒而变得更加尖锐:“这又是怎么回事?!户口本上为什么写的是‘长女’?!你们到底还有多少事情瞒着我?!”
面对她的质问,父亲许建军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他一把从她手里夺过户口本,“啪”地一声合上,厉声喝道:“小孩子家家问那么多干什么!户口本上登记错了!不行吗!”
他越是这样,许静就越觉得事情不对劲。这其中,一定还隐藏着一个比“被领养”这个事实,更加重大、更加不可告人的秘密。
母亲刘淑芬哭得更凶了,她抓着许建军的胳膊,哀求着说:“建军,要不……要不就告诉她吧……这事儿是瞒不住一辈子的啊……”
“告诉她什么?!你想让她恨我们一辈子吗!”许建军一把甩开妻子的手,指着许静的鼻子就骂,“你赶紧给我滚!这个家不欢迎你!”
许静看着眼前这两个她叫了二十多年“爸爸”“妈妈”的陌生人,一个像头发怒的狮子,一个只会坐在那里哭泣,她心里最后一点关于亲情的温度,也彻底消失殆尽了。她什么都没再说,抓起那本疑点重重的户口本,转身就冲出了家门。
![]()
她没有回自己的出租屋,而是像个游魂一样,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着。她想不通,为什么会有两份完全相反的身份证明?如果她是领养的,为什么户口本上不直接写明?如果她是亲生的,那张领养登记证又是怎么回事?还有父母那剧烈的、不正常的反应,都说明这件事绝不简单。
她不知不觉地,走过一个老旧的小区。那是她家以前住过的筒子楼。她突然想起了小时候经常抱着她、偷偷给她塞糖吃的老邻居张婶。张婶是这一片的老住户了,最爱家长里短,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陈年旧事。或许,她能知道些什么。
她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走进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楼道。
05
张婶见到突然找上门来的许静,又惊又喜,连忙热情地把她拉进屋里。
“哎哟,这不是小静嘛!多少年没见着了,都长成这么俊的大姑娘了!”张婶一边说,一边忙着给她倒水,又从柜子里拿出瓜子花生。
许静看着这个头发已经花白、但依旧很精神的慈祥老人,犹豫了很久,才终于下定了决心,把自己心里那个巨大的疑问,用一种试探的、小心的口吻问了出来。
“张婶,我想跟您打听个事儿……您知道,我……我是不是我爸妈亲生的啊?”
张婶脸上那热情的笑容,明显地僵了一下。但她很快又恢复了正常,打着哈哈说:“你这孩子,说的什么胡话!你不是你爸妈亲生的,难道还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许静看出了她眼神里的那丝躲闪。她把心一横,也不再绕弯子了,直接说:“张婶,求您告诉我实话吧。我今天,在家里看到了我的领养证。”
听到“领养证”这三个字,张婶沉默了。她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了。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把许静拉到自己身边坐下,拍了拍她的手,轻声说:“唉,你这孩子,也是个命苦的。这事儿啊,都过去快三十年了……其实啊,你妈她……”
在张婶那带着叹息的、缓缓的讲述中,一个让许静完全意想不到的故事,浮出了水面。
原来,母亲刘淑芬当年嫁给父亲许建军后,第一胎生的,确实是一个女儿。那就是她,许静。在那个年代,尤其是在许家那种传统观念极强的家庭里,第一胎生了女儿,是件很抬不起头的事情。许建军和他的父母,也就是许静的爷爷奶奶,都一心盼着能有个儿子来传宗接代。
所以,在许静出生后还不到一个月,他们就做出了一个在今天看来极其疯狂和残忍的决定——把还在襁褓中的许静,“送”给了乡下一户一直没有孩子的远房亲戚,然后对外只宣称,这个孩子身子弱,没养活,夭折了。做完这一切之后,他们就开始想尽各种办法,准备生第二胎,一心就想要个儿子。
“那你弟弟……”许静的心一点一点地沉了下去。
“你弟弟许阳,是你妈生的第二胎。确实是你爸妈的亲生儿子。”张婶肯定地回答。
许静的心像被一块巨大的石头死死地压住了,让她喘不过气来。原来,她不是被领养的,而是被自己的亲生父母活生生遗弃的!那张领养证,根本就是后来他们把自己从乡下那户人家“领”回来时,为了掩人耳目,托关系办的一张假证!而户口本上的“长女”,才是她最真实的身份!
可是,他们为什么又要把自己再“领”回来?
张婶看着她惨白的、毫无血色的脸,有些不忍心再说下去。
许静抓着张婶的手,追问道:“张婶,他们既然不要我了,为什么后来又要把我领回来?”
张婶的眼神变得有些复杂,她犹豫了一下,才压低了声音,凑到许静耳边说:“因为……因为你弟弟许阳,他出生的时候……出了一点意外。”
她说到这里,就停住了,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不敢再说下去。
许静的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她追问道:“什么意外?他有什么病吗?”
![]()
张婶摇了摇头,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叹了口气,改了口:“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就听说,当时生下来的时候,身体特别弱,医生说……说不大好养活。”
张婶的话,说得含含糊糊,前后矛盾。许静总觉得,她隐瞒了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
她失魂落魄地走出张婶家,脑子里一片混乱。就在她经过小区楼下那家老旧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时,她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当年给母亲接生的那个、现在已经退休了的妇产科医生,李医生。她正和几个老太太坐在门口的树荫下聊天。一个疯狂的念头,猛地涌上了许静的心头。她冲了过去,拦住了那个李医生。当她把户口本和那张假的领养证,以及自己心中的种种疑问全都说出来之后,那个年迈的李医生看着她的脸,看了很久很久,最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从自己随身带着的那个旧布包里,颤颤巍巍地拿出了一本同样泛黄的、她自己手写的接生记录本。她翻到某一页,指给了许静看。当许静看清上面用蓝色钢笔水记录的、关于弟弟许阳出生时的真实情况后,她整个人都震惊了!
06
那本已经有些年头的手写接生记录本上,在写着“许阳”名字的那一页,用一种清秀又专业的字迹,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新生儿,男,出生时因重度窒息,导致……后面的字迹有些潦草,但许静还是辨认出了那几个对她来说无比陌生的医学术语——**先天性肾功能不全**。
而在那行记录的下面,还有一行用红笔画了圈的、更小的字,像是医生后来的标注:**已告知家属,此病有遗传可能,且预后不佳,未来可能需要进行肾脏移植以维持生命。**
肾脏移植!
这个词,像一道刺眼的闪电,瞬间照亮了许静脑海里所有的迷雾和黑暗!
她终于明白了!所有的一切,她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