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沾化冬枣
价格弹性大,主要分为普通冬枣和二代冬枣,根据品质差异每斤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陕西大荔冬枣
价格因时而变,凭借温室大棚技术,能将上市期提前至6、7月份,时间越早价格越高
新疆冬枣
锁定高端市场,得益于产地气候条件品质更优,且运输成本高,零售价处于市场高位
进入冬季,冬枣大量涌入水果市场。记者实地走访济南盒马鲜生、大润发等商超及水果批发市场发现,目前市场上售卖的冬枣“身价”悬殊,便宜的每斤仅5元,贵的每斤高达几十元。
同是冬枣,价格为何相差数倍?高价果与平价果各自流向了哪些市场?沾化冬枣作为承载着地域特色与消费者口碑的品牌,能否在不同产地的冬枣竞争中稳住品牌优势?
一颗冬枣 “身价”悬殊
目前市场上售卖的冬枣,以山东沾化冬枣、陕西大荔冬枣和新疆冬枣为主。3个产区的冬枣,因生长环境、品种特性与上市节奏不同,形成了清晰的价格分层。
沾化冬枣价格弹性大。普通商超售价6-12元/斤,在精品水果店或高端商超,优质果可达30元/斤。
市面上销售的沾化冬枣主要分为普通冬枣和二代冬枣。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冬枣产业办公室主任刘荣昌解释:“普通冬枣多是露天种植,产量较高但品质波动大,均价为每斤3-5元,最高10-15元/斤;二代冬枣是在普通冬枣基础上嫁接形成的优质品种,果形较大、果皮更薄、糖度更高,但管理复杂度与技术要求也高,常规地头收购价就能达到每斤20元以上,优质果价格能突破50元/斤。”
前不久,山东秋雨连绵,沾化冬枣裂果率上升。当地枣农表示,阴雨天气导致了今年沾化冬枣商品果产量下降近三成,售价也下调约20%。为尽可能减少损失,不少枣农会急于抛售手中的冬枣,进一步拉低了市场售价。记者了解到,目前二代冬枣的市场价已降至约10元/斤,即便是优质二代冬枣,每斤价格也回落至30-40元区间。
陕西大荔冬枣的价格因时而变,“赶早”是其核心竞争力。凭借温室大棚技术,陕西大荔冬枣能将上市期提前至6、7月份。提前一天,每斤价格就能高出数元。但进入9月下旬,随着其他产区冬枣大量上市,价格会应声下跌。目前,大荔冬枣的市场价格保持在每斤5-12元区间,市场占比偏低。
新疆冬枣锁定高端鲜食市场。得益于产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新疆冬枣品质更优,且运输费用远高于其他产区,零售价长期处于市场高位,主要锁定高端消费市场。济南某高端超市新疆冬枣的售价为29元/斤,电商平台售价普遍集中在每斤20-35元。
电商平台传递“新鲜”
在冬枣消费市场,“鲜”始终是关键词。当“产地直发”的销售模式打破消费地域限制,沾化冬枣在电商平台表现亮眼。
据了解,今年沾化区冬枣总产量预计超过7亿斤,消费市场辐射全国。滨州市沾化冬枣品牌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达介绍,每年约有55%-60%的沾化冬枣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仅广东省的冬枣消费量就占电商平台冬枣总销量的12%左右。
但冬枣的“鲜食窗口期”却很短,仅能维持2个月左右。冬枣含水量高、果皮薄,成熟后遭遇雨水极易开裂,露天种植的枣农们需紧盯天气预报,灵活调整采摘时间,将冬枣送入冷库锁鲜。大棚种植的冬枣最迟至11月初下树入库,超过这个时间冬枣会出现养分回流,脆度与甜度大幅下降。即便进入冷库,冬枣的保鲜周期也只能延长一个月左右,12月后沾化冬枣鲜果便会逐步退出果品市场。
冬枣想从“限时鲜销”到“四季可销”,离不开深加工技术的赋能。但放眼全国市场,冬枣深加工产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企业数量少,冬枣制品也尚未规模化生产。
滨州尚亿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子恒坦言,消费市场已经形成了“冬枣就该鲜食”的认知,对冬枣制品的接受度相对不高,虽有部分加工企业尝试布局相关品类,却始终未能成功打开市场。基于这一市场现状,他们选择从供应端发力,生产冬枣馅料等产品,既能满足不同食品加工企业的冬枣制品需求,也解决了部分枣农们小果、次果的销售难题。
抢早还是保优?
冬枣市场上,“抢收早卖”现象并不少见。这背后藏着山东枣农们的双重现实考量:
一是陕西大荔冬枣凭借上市时间早的优势,在消费市场上具有先发竞争力。一些果农为避免自家冬枣被抢了“风头”,会选择提前采收、尽早入市,试图通过抢占时间窗口争夺市场。
二是枣农们担心阴雨天气导致果实裂果、甜度不足或腐烂,为规避损失,在果实尚未完全成熟、糖度和口感未达最佳时便提前采摘。这些早采的冬枣因品质欠佳,只能在市场上低价售卖。
但也有枣农选择“反其道而行之”。
滨州隆新华二代冬枣园负责人隆宽哲称,行业里不乏急功近利的做法,但他始终坚持让自家冬枣自然成熟后再采收下树,不去抢占消费市场的“先机”。即便在前段时间的连续阴雨天气下,隆宽哲也没打算让未完全成熟的冬枣提前下树冷藏。他相信,雨过天晴,好品质的冬枣依旧有市场。
为何沾化冬枣能在品质上形成差异化优势?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张琼介绍:“沾化地处北纬37°黄金纬度线,盐碱地的生长环境为冬枣养分积累提供了先天条件,加上沾化冬枣本身的优良品种基因,多重优势叠加,为沾化冬枣优质品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张琼认为,大棚种植是冬枣摆脱“靠天吃饭”的有效渠道。目前沾化区冬枣大棚种植面积已突破6万亩,规模还在逐步扩大。大棚技术的推广不仅能显著降低天气对种植的影响,冬枣的各项品质指标也能趋于稳定。
当沾化冬枣遇到“李鬼”
沾化冬枣的上市期开始于每年9月底,但提前一个月,各类水果批发市场、水果店中就已出现“沾化冬枣”的身影。这一现象在电商平台更为普遍,不少店铺打着“产地直发”“正宗沾化冬枣”的旗号售卖冬枣产品,商品详情却难寻真实产地信息。
面对遍布市场的“李鬼”,沾化冬枣的品牌口碑该如何守护?
吴守军二代冬枣采摘园负责人刘静表示,市场上卖假沾化冬枣的情况由来已久。过去沾化冬枣知名度不高时,这种乱象对冬枣市场的冲击显著。假沾化冬枣价格低,消费者又缺乏辨别真假的能力,有不少人买账。但现在“假枣”的冲击力已经明显降低,“越来越多人知道了咱沾化冬枣的品牌,不少顾客买枣时会专门强调要正宗的沾化冬枣。”
如何分辨真假沾化冬枣?魏达表示,消费者在购买沾化冬枣时,要重点留意“沾化冬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辨别真伪的重要依据。
事实上,沾化冬枣的发展也曾深陷困境。沾化区泊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因上市早的冬枣挤占了市场空间,沾化冬枣发展一度陷入瓶颈,枣农收益下滑,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了枣园撂荒的情况。为打破这一困局,沾化培育了冬枣优质品种“沾冬2号”,以更优的品质进一步提升了沾化冬枣的品牌知名度,枣农的收益也随之实现阶梯式增长。
“沾化冬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质。”张琼表示,沾化冬枣的品牌价值已达56.1亿元,影响力居国内枣类产品前列。当前消费市场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沾化冬枣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品质提升,让品牌价值与品质实现深度绑定。(金芮宏)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