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浴师在为老人洗浴
“以前我一个人不敢洗澡,现在有人来帮忙,洗完澡整个人都精神了。”近日,秀峰区篦子园社区半失能老人廖先生拉着助浴师的手,一再表达感谢。
在桂林,像廖先生这样的特殊困难老人不在少数。对于生活能够自理的人来说,洗澡是件轻松的事;但对一些特殊困难老人而言,却不仅困难重重,还伴随着安全风险。为解决这一民生痛点,桂林市民政局推出助浴服务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不仅让2000多位老人享受到舒适的生活,更为居家养老服务的“关键小事”交出了一份温暖的答卷。
破局:瞄准“沉默痛点”的民生实践
“在前期调研时,‘帮老人好好洗个澡’是我们听到最多的诉求。”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和慈善事业促进科负责人黄河向记者介绍,传统居家养老服务多集中在助餐、助医、保洁等领域,而助浴因专业性强、对隐私保护要求高、安全风险系数大,长期处于服务链条的薄弱环节。对于失能、半失能的特殊困难老人而言,洗澡更是尤为困难。
66岁的廖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多年前骑车时意外摔伤,导致下肢残疾,靠助行器行走。身为独居老人,其日常生活全靠自己料理。廖先生家里的卫生间狭小且没有扶手,地面瓷砖老旧,沾水就滑,洗澡对他来说成了难事。
![]()
开展助浴前,助浴团队会为老人测量生命体征
记者从桂林福寿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助浴师盘胜芬的讲述中得知,团队初次上门服务时,廖先生在房间里不肯开门,“要你们女孩子帮洗澡,多不好意思啊!我自己擦擦就行。”语气里满是为难与羞涩。“爷爷您放心,我们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全程会用遮挡布保护您的隐私,设备也都是防滑防烫的,一定帮您洗得舒舒服服。”盘胜芬和同事隔着门耐心劝说,一遍遍地解释服务流程和防护措施。最终,廖先生半信半疑地开了门,助浴团队随即为他完成了第一次助浴。如今,廖先生已享受5次免费助浴服务,成为了该服务项目的忠实粉丝。
温馨服务背后,是政府部门的周密部署与有力推动。据悉,今年1月,市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投入220万元福彩公益金,正式搭建起“上门+移动”双模式助浴服务体系。项目计划服务1万人次,接受服务的老人及其家属反馈总体良好。
为确保服务真正惠及有需求的老人,黄河表示,民政部门依托大数据平台,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户、支出性困难老人等群体进行严格认定和动态管理。工作人员逐一上门核查家庭收入、资产状况和身体条件,建立详细的服务台账,确保筛选过程公平公正。
创新:“双模式”服务直达群众心坎上
11月7日,记者跟随盘胜芬所在助浴团队来到廖先生家中,记录下这场不止于“洗干净”的温暖服务。
洗浴开始前,盘胜芬和搭档先用血压计、指脉氧仪为老人做简单的身体检查。确认其身体无碍后,她们细心地为老人理发,烧好热水,并备好移动花洒。“廖爷爷,水温39℃,刚刚好,我们慢慢移到浴椅上。”洗浴过程中,一名助浴师用恒温花洒轻柔冲洗老人的身体,并和其聊起家常,缓解了老人的紧张。另一名助浴师则手持浴巾,为老人擦拭身体,避免他受凉。记者注意到,助浴团队的工具包里有洗发水、沐浴露、身体乳、一次性用品等,样样俱全。洗浴结束后,她们还贴心地为老人修剪指甲,打扫房间卫生。整个服务过程约40分钟。“洗完浑身暖暖的,太舒服了,感谢你们!”洗浴结束后,廖先生拉着助浴师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这是桂林“上门模式”助浴服务的一个日常场景。针对居家环境具备洗浴条件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助浴团队会携带专业工具上门,还会根据需要准备加热棒和烤火器,确保老人洗浴全程温暖。而对于居住在老旧小区、家中缺乏洗浴设备或出行极为不便的老人,“移动助浴车”便派上了用场。
![]()
胡先生在助浴师的帮助下步入助浴车
当天,记者又跟随助浴团队来到叠彩区金达花园小区,见识了“移动助浴车”的功能。车内助浴设备齐全,有无障碍升降台、专业沐浴床椅、恒温热水系统、暖风设备和急救药箱等。患有肌肉萎缩的七旬老人胡先生,在升降机的帮助下,平稳进入车内。助浴师先为他检查身体指标,再调试水温,用柔软毛巾为他轻轻擦拭。“车里暖暖的,工作人员手法轻柔,像做了次理疗!希望以后还能一直有这个政策!”洗浴后的胡先生坐在座椅上,脸上洋溢着幸福。他告诉记者,过去在家只能用湿毛巾擦身,很难彻底清洁;如今有了“移动助浴车”,终于能畅快地洗个澡了。
随后,胡先生特意让助浴师帮自己修剪头发、胡须,换上干净的衣服,看着镜中的自己,眼眶微微泛红。他说:“身上清爽了,心里也亮堂了,感觉自己又‘像个人样’了。”
![]()
助浴师为老人剪头发
桂林福寿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闵婷婷告诉记者,无论哪种服务模式,安全始终是第一准则。每次服务前,助浴团队都会为老人检查身体指标,如遇发烧、血压异常等情况,一律暂停洗浴。水温严格控制在38℃—40℃之间,洗浴时间不超过20分钟。此外,团队每次服务至少2—3人参与,其中必须有一名具备临床护理经验的职业护士。所有助浴师均需通过急救技能、心理沟通与隐私保护等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温情:精心守护老人的健康与尊严
记者在采访中深切感受到,助浴服务带来的改变远不止于清洁身体。
许多老人最初都对助浴服务心存顾虑,不愿让陌生人触碰身体。盘胜芬向记者讲述了独居老人李女士的故事:老人的家狭小逼仄,杂物堆得几乎无路可走,床头柜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污渍。因长期无法好好洗澡,老人身上散发着异味,性格也变得孤僻又敏感。“我们第一次上门时,她说什么也不愿开。”助浴团队没有放弃,隔着门耐心与其沟通了半个多小时,最终用真诚打动了老人。当身上换上清爽衣物时,老人再也忍不住,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激动地说:“谢谢政府、谢谢你们!这么细致周到的服务连我的亲人都做不到。”
对受助老人家属而言,助浴服务更是一份实打实的“减压大礼”。市民周先生向记者坦言,“我母亲卧床多年,浑身无力,我一个人根本抱不动她,每次洗澡都像打一场硬仗,全程提心吊胆的怕摔着。冬天屋里没暖气,洗一次澡就可能感冒一次,真是又心疼又无奈。”如今有了助浴团队上门服务,让他终于能喘口气。
![]()
助浴后,助浴师还会为老人开展简易按摩
对于助浴师们来说,这份工作是能带来成就感的职业。盘胜芬曾是一名儿科护士,于去年11月加入助浴团队。她表示,比起过去面对的哭闹孩童和高要求家长,助浴工作让她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满足。“老人们都特别淳朴,每次洗完澡都会拉着我们的手反复道谢,还会拿出舍不得吃的零食硬塞给我们。”这让她和同事们充满动力,也让助浴服务超越了单纯的清洁,成为一场心与心之间的情感连接。
此外,助浴师们还会化身“健康守护者”,在服务中细心留意老人的身体状况。
闵婷婷向记者讲述了一次惊险经历:有一回,团队为一位老人服务时,老人突然说头晕得厉害,感觉要站不稳。随行的护士凭借丰富经验,立刻判断可能是脑梗先兆,坚持让其家属马上拨打“120”。送医检查后发现,老人有多处血栓,因为抢救及时,避免了病情恶化的严重后果。记者了解到,除了应对突发状况,团队还会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老人提供针对性健康指导。
长效: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
据闵婷婷介绍,自桂林助浴服务项目启动至今,近一年的时间里,这项民生服务已深入覆盖桂林城区2000多位老年人,累计服务次数接近10000次。其中,行动不便、独居“空巢”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成为核心受益对象。
如何筑牢服务质量屏障,实现有效监管?对于记者的提问,闵婷婷表示:“我们依托公司搭建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了全流程可追溯的监管体系。每次上门服务,从出发时间、服务地点,到助浴前的健康评估,再到服务结束后老人及家属的反馈评价,都会实时上传至平台,形成完整的数据档案。借助大数据分析,不仅能实时掌握服务动态,更实现了从‘服务发起’到‘效果追踪’的闭环监管,让每一次服务都有据可查、有责可追。”
对此,黄河也补充道,为进一步强化监管效力,项目还引入了第三方验收与审计机制。第三方机构会定期对服务质量、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独立核查,从制度层面彻底杜绝“政府买单、服务缩水”的问题,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让每一分投入都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随着项目服务目标即将达成,如何让这份惠及老人的温暖不“断档”?黄河向记者介绍,民政部门计划将助浴服务常态化落地,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从五城区扩展到六城区。针对县域地区,将引导当地培育相关市场,让更多老人享受到专业助浴服务。同时,通过为社保兜底对象提供免费服务培育市场,引导有需求的社会老人购买服务。希望能将服务范围拓得更宽,让更多的老人都能享受到专业、安全的助浴服务。
■记者手记:
一盆热水里的“民生温度”
跟访助浴服务的这一天,记者看到的不仅是老人身体的清洁,更是尊严的回归。从廖先生眼里的舒展,到胡先生那句“像个人样”的感慨,每一盆热水的背后都是城市对生命晚景的温柔凝视。
助浴师们用专业与耐心,化解了老人的羞怯与孤独,也让“洗澡难”这一“沉默”的痛点被看见、被回应。他们不仅是老人身体的清洁者,更是心灵的抚慰人。政府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用精准的服务托起了老人最朴素的愿望——干净体面地生活。
这背后,是一座城市的温度,更是老龄化社会必须答好的命题。让养老关怀从“有”到“优”,需要我们持续倾听那些微弱却重要的声音,把每一件“关键小事”都办成直抵人心的民生答卷。
来源:桂林日报(记者刘琪 文/摄)
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