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香克斯
近年来,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的问题愈发严峻。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已达 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 7.4%。
这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无数孩子正在遭受心灵的煎熬。
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语有时候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用得不好则可能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刃。
以下这 4 句话,父母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
“你看看别人,再看看你”
很多父母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作比较,以为这样能激励孩子进步。
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父母可能就会说:“你看看隔壁家的孩子,每次都考全班第一,你再看看你,怎么这么不争气!”
这种比较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自卑感。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成长节奏,一味地拿别人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短处比,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比不上别人,从而陷入自我否定的深渊。
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下,孩子很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
![]()
“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
父母为孩子付出是出于爱,但如果经常把“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挂在嘴边,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孩子会觉得自己是父母痛苦的根源,从而产生深深的愧疚感。
有个孩子跟我说,他每次听到妈妈说这句话,都觉得特别难受,甚至想快点长大赚钱来回报妈妈。
这种过早背负的压力,让孩子失去了童年应有的快乐,也增加了抑郁的风险。
![]()
“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这是很多父母在孩子调皮捣蛋时常用的“威胁”话术。也许父母只是随口一说,但对于孩子来说,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孩子会担心自己真的被父母抛弃,从而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就像一棵小树,如果根基不稳,很容易在风雨中倒下。
![]()
![]()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还能干什么”
当孩子尝试做一件事情却没有做好时,他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鼓励和支持,而不是批评和指责。
如果父母说“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还能干什么”,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孩子的自信心是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建立起来的,父母的否定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变得胆小、懦弱,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
![]()
正确沟通的方法论
1、多肯定和鼓励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比如,孩子画了一幅画,你可以说:“你这幅画的色彩搭配得很有创意,线条也很流畅,看得出你很用心,画得真棒!”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
2、关注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不开心的事情时,先关注他们的感受,而不是急于给出解决方案。
你可以抱抱孩子,说:“我知道你现在心里不好受,愿意和我说说发生什么事情了吗?”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理解。
3、用积极的语言表达
在和孩子沟通时,尽量使用积极的语言。
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你可以说:“这次考试没发挥好没关系,我们一起看看是哪些地方出了问题,下次一定可以进步的。”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
4、尊重孩子的个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自由发展,他们会更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父母用心呵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语,避免说出伤害孩子的话。
用爱和理解去陪伴孩子成长,让他们在温暖的环境中远离抑郁,健康快乐地长大。
![]()
作者简介:香克斯,富书专栏作者,你的事才是头等大事,生活就是哄自己开心,睡前原谅一切,看似原谅他人,实则放过自己,富书第5本新书《睡前原谅一切》已出版,你的生活,需要允许万物穿过自己,文章:精读妈,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精读妈豆···包AI,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