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弗里斯特,进化占星学的创始人之一,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占星大师之一,《内在的天空》等系列占星著作作者。本文原载于进化占星中心网站。
译文出处请注明星译社及译者幻觉
斯蒂芬:太阳周期
“如其上,如其下(As above, so below)”——这个熟悉的短语其实是占星的核心。发生在上方天空的事情,会在下方的地球得到镜像反映。这适用于事件,也适用于自身心智的季节变化。占星师通过观察星体绕行黄道的舞蹈,在现实中应用这个原则,占星体系运作非常出色,帮助人类导航生活至少几千年了。但我们是否漏掉了什么?天上的“上方”是否还有其他事情发生影响我们这里的下方?也许是我们一直无视的某些东西?
这类问题是让占星不走向陈腐的关键,但知道如何提出这类问题,需要的不仅是开放的心态,有时只是发现“上方”有些先前根本没注意的东西。现在批评16世纪占星家威廉·莉莉不考虑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公平吗?显然不公平——当时就没人知道三王星的存在。尽管如此,它们当时也确实在“上方”——如果占星的基本理论成立,那么在下方的我们肯定也照映着三王星的影响。
威廉·莉莉自己毫不知情,但他在行运天王星停滞在他本命冥王星时去世。
一个莫名奇妙被忽略的天空事实是太阳周期的黑子数量,即太阳表面风暴强度大约十一年的波动周期。本质上,它“如其上,如其下”维度非常简单:太阳周期最大的时候,地球上的事也是如此。稍后说回这个理念。
太阳黑子最初发现于1610年,至少对欧洲人是这样,那是望远镜的最初时代,但实际上,中国记录显示早在公元前800年就观察到它们。与这篇文章的目的相关的关键是:它们具有周期性的知识来得晚了很多。1844年,德国业余天文学家海因里希·施瓦贝提出,太阳黑子数量有个十年的波动,之后的进一步观察将这个数字略微延长,大约十一年(译注:目前确定为10.7年)。不过,还要注意一个重点,太阳黑子周期可能在九到十四年之间变化,偶尔甚至更长一些。正因为这种变化,试图根据它进行预测的占星师立刻丢脸。我们今天知道它在哪里,却只能猜测明天它在哪里。
无论如何,威廉·莉莉的论著不包括太阳黑子周期是没有问题的。他不知道,就像他不知道天王星、海王星或冥王星。
但现代占星师呢?我们知道太阳黑子周期已经一百八十年了,为什么不关注它?嗯,也许像1898年发现的小行星433 爱神星一样,也在“上面”,那就应该在“下面”的地球上有些影响,对不对?我从来没在占星上关注过它,这是问题吗?我猜不是。小行星爱神星确实有占星意义,但小到完全忽略它和其他14000颗已经命名的小行星中的大多数是安全的。实际运用占星的时候,我们也必须有边界。
不过太阳黑子……应该忽略吗?我们确实一直忽略它,但我认为这不是个好主意。我来证明一下。
![]()
国际空间环境服务组织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图表
首先,将太阳风暴随着时间的剧烈波动可视化为图表,看这个图表显示的观察细节,预报到2030年。注意,主图正下方还可以看到远溯到1750年的历史模式。这些是我们首先要看的。
亚历山大·列昂尼多维奇·奇热夫斯基
以下内容改编自我的书《夜语》中有关太阳周期的长章节。
亚历山大·列昂尼多维奇·奇热夫斯基是位苏联科研学者,他才华横溢但处境糟糕,他所在的时代更喜欢阶级斗争,不喜欢听说太阳风暴可能是历史的驱动者。奇热夫斯基因为将太阳黑子与地球事件模式相关联,被罚流放古拉格二十年。他于1964年去世。
如上面图表所见,太阳黑子以可变周期循环发生,平均长度大约十一年。奇热夫斯基将太阳周期严格划分为四个阶段,每阶段与特定人类态度、动机和行为相关联。他的提纲概述说:
·一阶段:太阳极小期。太阳黑子活动处于十一年中的低谷,人类处于随和心态,宽容但懒散,专注于个人事务,几乎不愿将自己组织为任何统一的、塑造历史的力量。
·二阶段:太阳上升期。社会能量开始凝聚。令人兴奋的新思想和魅力四射的代言人出现,播下的种子迅速发芽为大众运动。联盟形成。根据奇热夫斯基的说法,周期这个节点会出现一些根本性问题,要求激进的解决方案。
·三阶段:太阳极大期。能量充沛。人人兴奋不已,渴望集体响应领导或启迪,无论是好是坏。热情迷醉的气氛弥漫。移民增加。战争爆发。紧张高涨。
·四阶段:太阳下降期。人类精疲力尽,往往幻灭,开始失去动力。前几年还诱人的简单答案崩解。统一的、集体的焦点涣散。幻灭感增强。团体解散。人们回归照顾自己的花园——逐渐再次降入一阶段的平和倦怠,即太阳极小期。
奇热夫斯基将四个太阳阶段划分为3年、2年、3年和3年。实际上,因为太阳周期的长度不一,最好将这些数字视为一种3:2:3:3比例。曾经有过两次极大期仅隔七年,还有过相隔十七年。原因未知,1645年到1715年间,几乎没观察到太阳黑子——顺便提一句,那恰是人类历史上最和平的时代之一。
太阳周期在占星上起作用吗?
光速掠过大段历史,更完整论述在我的书《夜语》中,以下内容大多节选自这本书——或更好的,干脆去读个历史学博士!
如果你不是历史迷,可以直接跳到“当下如何?”那一段。现在我想追踪超两个世纪的太阳周期,观察它在人类事件上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
摊牌:我的目标是向你证明这些原则多么强大、稳定、可靠。简直难以想象有人做世运占星不考虑太阳周期。
时间轴
1775年:太阳极小期深处,之后的两年内飞升至太阳观测史上最炽热的一次峰值。美国革命在此期间点燃。“新领袖崛起,他们的思想进入可以接受的耳朵。”
接下来的太阳极小期大约在1783年,那年9月,巴黎签署《对英和约》。美国革命的实际战斗早在大约两年前结束,当时太阳黑子周期摆动着朝向奇热夫斯基的三阶段。
1780年代末又一次太阳峰值,动荡之火再被煽动。巴士底狱被攻陷,法国大革命爆发。
之后的太阳周期上升到较低峰值就结束了,标志是拿破仑崛起——1805年被宣布为法兰西皇帝。“一位魅力领袖崛起。”
1830年:太阳黑子活动的另一次峰值,法国再次爆发革命。成千上万的人走上街头,又废黜一位国王。这个模式注定在1848年法国血腥的街头暴动中第三次重演,结果是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革命热情再次与太阳极大期高度吻合。
导致美国内战的紧张局势在太阳上升中积累,在周期峰值时彻底爆发。1861年4月南方军队袭击查尔斯顿湾的萨姆特堡,美国内战正式爆发。1866年战争结束——太阳表面再次平静。
20世纪以一个下降周期开场,在1902年触底,一年后,莱特兄弟的飞行器在基蒂霍克升空,我们进入二阶段(太阳上升期)——显然有个“新思想”席卷人类:航空。我们能飞了!
1905年命运多舛的第一次俄国革命与太阳极大期完全重合,1917年成功的布尔什维克革命亦然。
符合规律,一战在太阳周期的二阶段开始,在太阳极大期到达巅峰,最后一枪在向着极小期下降的过程中打响。
1923年:太阳极小期。传奇的“咆哮二十年代”狂欢正式启动,太阳表面开始咆哮,向1928年左右的极大期进发。1929年疯狂的股市崩盘发生在太阳峰值——随后太阳活动暴跌至1933年的极小期,世界经济陷入大萧条。
通往二战的道路与太阳周期密切同步地起伏不定。1920年代初的太阳极小期,希特勒被击败并入狱,平静的太阳下,社会氛围尚未成熟到接受他的思想。短短几年后,太阳极大期来临,我们看到他住在别墅、已是富人。正如奇热夫斯基说的,那时的人们也躁动不安,“开放迎接新思想”。
按部就班,德国吞并奥地利、征服捷克斯洛伐克——二战真正的军事开端——与一次太阳极大期重合。
1945年太阳极小期到来,和平降临,但两三年后迎来美国革命以来最狂暴的太阳极大期。1949年苏联引爆第一颗核弹,冷战全面展开。在美国,约瑟夫·麦卡锡开始疯狂猎巫“共产主义者”到1954年底被参议院谴责才终于闭嘴——正值较为平静、平衡的太阳极小期。
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太阳峰值出现在1957年。恰如其分,那一年人类开启了或许最伟大的冒险:苏联发射斯普特尼克卫星,开启太空时代。文化层面,摇滚乐的诞生对应这个太阳上升期。1955年6月,比尔·哈雷与彗星乐队的《摇摆整夜》登顶热单榜首,次年被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超越,猫王掀起了持续数十年的音乐现象。孩子们狂热地跳着“魔鬼的音乐”,完美映照了太阳峰值的狂野炽热。
1964年太阳平静,但随着“披头士狂热”席卷全球,上升期迅速启动。1968到1970年是太阳在峰值扰动的长期平台期。伍德斯托克、性革命、反文化运动、东南亚战争升级、美国对越战的抗议狂潮、首次载人登月——都在这个延长的极大期中展开,许多年长占星师对那个阶段记忆犹新,随着太阳黑子消退,激情也随之冷却。奇热夫斯基于1964年去世,如果他在世,一定不会对那些年色彩斑斓、激情四溢的事件感到惊讶。
1979到1981年又一次太阳极大期,发生了什么?美国群众再次被新领袖、新思想点燃热情,一切在1970年代末蓄势待发,罗纳德·里根乘着席卷美国的保守浪潮之巅当选总统。原教旨主义基督教在长期衰退后爆发。同时,伊斯兰世界发生平行事件:阿亚图拉·霍梅尼崛起,原教旨主义爆发,恐怖主义抬头。
1989—1992年,太阳烈焰飙升至强劲峰值。符合奇热夫斯基的时间表:1989年柏林墙倒塌,1991年苏联解体。早在1988年,随着太阳上升向峰值,当时尚不知名的奥萨马·本·拉登组建了名为“基地”的组织。1992年太阳周期峰值,本·拉登因煽动骚乱被其祖国沙特阿拉伯驱逐,基地迁往苏丹。很快,我们在下次太阳峰值再看到他的名字。
同一太阳极大期,我想强调的第二件大事是1992年通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创立欧盟。引用前面总结的奇热夫斯基极大期理论:“每个人兴奋不已,渴望集体响应领导或灵感,无论是好是坏。”
1994年4月27日,太阳周期回落,纳尔逊·曼德拉当选南非总统,南非革命相对不血腥。我忍不住感谢太阳极小期更平静、更理性的能量。同样平和的是,1997年是太阳极小期的谷底,英国自愿将香港归还中国。英国和平归还香港与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的马岛战争(发生在太阳极大期刚过)对比颇有意思。香港与马尔维纳斯群岛:两个遥远的殖民主义遗迹,情况迥异——通过谈判解决vs诉诸鲜血、死亡与仇恨,将这种巨大的不同完全归因于“太阳黑子”过于简化——但无视其影响,也是彻底无视了这一显然影响人类集体行为的主要占星力量。
1990年代中期的太阳极小期缓慢下降到1997年的深谷,然后爆发式飙升,于2000到2002年到达峰值。美国人会立刻想到911事件,那一刻疯狂的恐怖是太阳极大期狂态的不可磨灭的例子。而制造这场噩梦的人类面孔正是奥萨马·本·拉登。
2009到2010年太阳表面重新活跃,我们进入奇热夫斯基的“太阳上升期”,他的预言“社会能量开始凝聚”。2010年伊斯兰世界“阿拉伯之春”系列事件在2011年达到高潮,叙利亚内战同期开打。西方于2011年9月启动占领华尔街运动,到10月,已有近千美国城市和其他八十二个国家发生过或正在发生抗议,人类再次回应着9300万英里外太阳表面升腾的火焰。
2012年太阳极大期,以色列再次入侵加沙——这片饱受蹂躏的土地为太阳周期提供一面清晰的镜子,看看当前的加沙局势又一次与太阳极大期重合。太阳在咆哮,脆弱的和平是否守得住?
当下如何?
当前的太阳周期于2019年12月进入极小期,一般认为2024年10月达到最大强度,但尚待确认——太阳眼下仍然极其活跃。这个周期预计在2030年的某个时刻结束,附带太阳一贯的不可预测的警告。不管未来如何,我们此刻无疑身处太阳极大期。看看现在的头条新闻,谁能怀疑?
总的来说,这个周期强度远超预测。前两三个周期比平均水平更安静,天体物理学家甚至讨论过太阳是否在进入类似17世纪下半叶的平静期。
2024年5月10日到13日,一连串强大的太阳耀斑冲击地球,极光在北半球远比正常纬度更南的地方惊艳上演。我和米歇尔住在北纬33度漆黑的沙漠天空下,那场太阳风暴期间,我们登上观星台,看能否见到极光,起初只感觉一丝微光,还以为是幻觉,直到米歇尔用她崭新的iPhone拍下照片——极光赫然在目,远比平时可见范围偏南。2024年5月的太阳风暴如此猛烈。
说回亚历山大·列昂尼多维奇·奇热夫斯基的理论,他的二阶段应该在去年10月的太阳极大期结束,按照他的理论,我们已经走出一个“令人兴奋的新思想和魅力四射的代言人出现,播下的种子迅速发芽成大众运动。联盟形成。会出现一些根本性问题,要求激进的解决方案。”阶段。
令人兴奋的新思想?人工智能?它按时在太阳极大期席卷了集体意识与集体经验。
奇热夫斯基又得一分。
接下来呢?
去年10月,我们进入三阶段,太阳极大期,奇热夫斯基的理论是:“能量充沛。人人兴奋不已,渴望集体响应领导或灵感,无论是好是坏。热情迷醉的气氛弥漫。移民增加。战争爆发。紧张高涨。”现在:看看新闻就知道。
根据奇热夫斯基的标准,目前这种醉态应该在2027年秋季(北半球)开始消退,我们进入太阳周期最后的衰退阶段:“人类精疲力尽,往往幻灭,开始失去动力。前几年还诱人的简单答案崩解。统一的、集体的焦点涣散。幻灭感增强。团体解散。人们回归照顾自己的花园——逐渐再次降入一阶段的平和倦怠,即太阳极小期。”
不知道你怎样,反正我已经迫不及待地迎接那种更和平的阶段。
大问题
这算占星吗?我想它就是——它绝对通过了“如其上,如其下”测试。最酷的一点是,面对一个懂点历史的占星怀疑论者,我们可以用太阳周期迅速证明天上事件与人间动态的关联。这正是占星的核心思想。它让我们即便面对最封闭的心灵也可以跨过门槛。太阳周期证明了占星本质,又不用提到双子座或水瓶座引发任何人的防御。去吧,智慧地运用这项超能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