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勇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
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
![]()
2025年11月3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在一年一度的“香港金融科技周”上正式发布《“金融科技2030”策略》(FinTech 2030),这一前瞻性蓝图的公布,标志着香港金融科技发展正式从注重应用落地的“2.0时代”,全面迈入以系统性、前瞻性、生态化为特征的“3.0时代”。作为观察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窗口,这一战略不仅为香港未来五年的金融创新指明了方向,其顶层设计的深度与广度,更为内地金融科技生态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样本。
一、 战略升维:从“实用主义”到“前瞻引领”
回望过去,香港的金融科技发展以“实用主义”为导向,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在移动支付、虚拟银行、跨境理财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而“金融科技2030”则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战略雄心。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明确提出,其愿景是将香港打造成为“一个稳健、有韧性与前瞻性的国际金融科技枢纽”。这一表述的关键词,从“发展”转向了“枢纽”,从“应用”转向了“引领”,体现了香港在全球金融格局中重新定位的宏大抱负。
该战略的核心是“DART”四大支柱,即数据(Data)、人工智能(AI)、韧性(Resilience)和代币化(Tokenization)。这四大领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构成一个环环相扣、互相驱动的有机整体: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命脉”,人工智能是驱动创新的“引擎”,韧性是保障系统安全的“安全网”,而代币化则是重构金融基础设施的“新渠道”。这一框架的设计,超越了单一技术或单一产品的层面,上升到了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的战略高度。
二、 DART战略深度解析:四大支柱的协同与创新
1. 构建新一代数据及支付基建(Data & Payment Infrastructure):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数据被誉为“新时代的石油”。金管局将“数据”置于首位,凸显了其对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战略认知。策略明确指出要发展“稳健且面向未来的基建,以支援安全、高效及可扩展的数据共享”。这预示着香港将致力于打破数据孤岛,建立一个可信、可控、可监管的数据流通环境,为精准风控、普惠金融和个性化服务提供基础。
在支付领域,加强“跨境支付互联”是重中之重。结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在同期活动上透露的“建成跨境二维码统一网关”、“推进两地快速支付系统互联”等信息,一个覆盖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内地与全球的高效、低成本的支付网络正在加速形成。这不仅将极大便利个人用户的跨境汇款,更将为企业贸易融资、开拓信贷渠道创造全新的机遇,真正实现“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2. 支持业界全方位应用人工智能(AI):推动负责任的“AI+金融”革命
人工智能是当前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香港金管局推出的全新“AI2”策略(即“人工智能+金融”),旨在推动金融业“全面并负责任地”应用AI。其核心举措——“与业界合作,构建可共享和扩展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以及金融业专用模型”——极具前瞻性。这意味着香港将避免重复建设,通过构建公共AI算力平台或模型库,降低中小金融机构应用AI的门槛,确保创新的普惠性。
同时,“负责任”是贯穿始终的红线,强调在提升服务个性化、便捷性的同时,必须维持算法的透明度与决策的责任感,以维护公众信任。这为内地探索“人工智能+金融”的监管沙盒和伦理框架提供了有益借鉴。
3. 强化业务及科技韧性(Resilience):为“后量子时代”未雨绸缪
在数字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金融体系的韧性至关重要。金管局的举措超越了传统的网络安全防护,直面未来挑战。其明确提出要为“量子电脑时代做好准备”,推动业界采用“后量子密码学”(PQC),构建具备抗量子能力的基础设施。这是一个极具远见的举措。量子计算机的潜在算力将对现有加密体系构成颠覆性威胁。香港金管局提前布局,不仅保障了自身金融系统的长期安全,也向全球市场传递了其作为成熟国际金融中心对风险的深刻洞察与管理能力。
此外,通过实时分析建立新的预警系统,也体现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宏观审慎监管效能的思路。
4. 促进金融代币化(Tokenization):重塑金融资产的发行与流通范式
代币化是本次战略中最具颠覆性的领域。金管局不仅鼓励,更将“带头示范”,计划将“代币化政府债券的发行恒常化”,并探索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的代币化。这一“自上而下”的推动方式,为市场注入了强大的信心。
资产代币化意味着将现实世界资产(RWA)转化为区块链上的数字通证,这将带来革命性变化:资产的流动性将极大提升,交易结算效率将从T+2甚至更长缩短至接近实时,碎片化投资成为可能,从而显著降低投资门槛。此举将极大地激发资本市场活力。即将推出的“Ensemble项目试点计划”,正是连接理论与实践、推动生态成熟的关键一步。
三、 对内地金融科技发展的启示
“金融科技2030”战略的发布,为内地金融科技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顶层设计需更具前瞻性: 内地在金融科技应用层面全球领先,但在基础性、制度性的创新上,仍需加强系统性规划。香港的“DART”框架提醒我们,应更早布局量子安全、AI伦理、数字身份等底层基础设施,为未来十年的竞争奠定基础。
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作用: 香港金管局在代币化等前沿领域“带头示范”,体现了政府在培育新生态中的关键引导作用。内地在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规范数字金融创新时,可借鉴其“监管引领+市场共创”的模式,通过政策试点和沙盒机制,激发市场活力。
深化跨境合作是必由之路: 香港的定位决定了其必须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内地应充分利用香港这一“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共同推进跨境数据流动、跨境支付、绿色金融标准互认等合作,打造开放、包容、安全的区域金融科技生态。
结语
“金融科技2030”不仅仅是一份香港的规划,更是全球金融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描绘了一幅以可信数据为基础、以智能AI为驱动、以强大韧性为保障、以代币化为渠道的未来金融图景。中关村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我们应密切关注这一战略的演进,积极拥抱变化,加强与香港及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更优路径,携手迈向一个更智能、更普惠、更安全的金融未来。
—院长专栏系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