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战败的俘虏,他的终点,竟然是自己后代三百多年传奇的起点,这事儿就发生在1685年的雅克萨城下,那帮哥萨克兵当时肯定懵了
![]()
他们是沙皇派来抢地盘的,刀都架在脖子上了,可紫禁城里的康熙皇帝却做了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不杀,还给饭碗,给户口,直接把他们从阶下囚变成了北京城的“公务员”
![]()
这帮金发碧眼的汉子,被打包送到了北京东直门,编入了精锐的镶黄旗,赐名“罗刹佐领”,这可不是什么战俘营,是正儿八经的铁饭碗,朝廷不仅给他们分房子发工资,甚至特批建了东正教教堂,就是后来的“北馆”
康熙的心思,你猜猜看,这不仅仅是彰显大清的气度,更是看中了这帮人玩火枪的本事,想把他们变成“外籍技术顾问”,一个看似简单的收编,背后是帝王深不可测的权术与胸襟
![]()
身份的转变,比从西伯利亚走到北京城还折腾人,他们是降兵,是“老毛子”,但又是吃皇粮的旗人,走在北京大街上,那张与众不同的脸,写满了与周遭环境的格格不入
日子总得过下去,朝廷给他们安排媳妇,大多是犯了事被发配的官家女子,一个是沙皇不要的兵,一个是自家朝廷抛弃的官家女,两拨被命运捉弄的人凑到一块儿,竟然就这么扎下了根
![]()
几代人下来,孩子们的头发还是有点黄,眼睛还是有点蓝,但一张嘴,已经是地道的京片子了,他们有了新的中国姓氏,罗家、何家、姚家,谁还记得祖宗在俄国叫什么
再有人问起,他们会说,“打我爷爷的爷爷那辈儿起,就是北京人了,吃炒肝豆汁儿长大的”,至于更早的祖宗,他们会指指北边,“听说啊,是从那边过来的,打仗输了,就留下了,留下了,这儿就是家”
![]()
北京这边的俄罗斯人是被动留下来的,是被大清朝强行摁在这儿生根发芽的,但另一拨人,却是主动跑过来的,他们的目的地,是新疆
时间到了十八世纪,一群在俄国待不下去的“旧教徒”,因为跟沙皇在宗教上掰手腕输了,干脆卷铺盖走人,他们不认沙皇的新规矩,抱着老掉牙的《圣经》,拖家带口,翻山越岭,跑进了中国的伊犁和塔城
他们不当兵,不抢地,就是一群农民和木匠,想找个地方安安生生祷告,过自己的日子,清朝地方官一看,这帮人老实本分,还会种地盖房子,行,留下吧
于是,他们就在这片土地上盖起了不用一根钉子的“木刻楞”房,烤起了又大又硬的俄式“列巴”面包,跟当地的哈萨克人、维吾尔人做起了邻居,生活就这样平静地延续
![]()
一百多年后,也就是1917年,俄国一声炮响,罗曼诺夫王朝塌了,内战打得血流成河,输了的“白军”,也就是沙皇的旧部,几十万人潮水般涌向中国新疆
这拨人可跟之前的“旧教徒”不一样,他们是正规军,带着枪,骑着马,心里还憋着一股劲儿,想在新疆这块地方“恢复俄罗斯”,可到了地头才发现,这儿是中国的地盘,当家的说了算
想在这儿搞“国中之国”,门儿都没有,枪被缴了,马被收了,曾经的将军贵族,为了混口饭吃,也得老老实实拿起锄头,或者去城里当个小买卖人,傲气磨没了,也就踏实了
![]()
最离奇的,是1930年代跑来的第三拨人,那时候,苏联正在搞“大清洗”,斯大林觉得,那些在中国有亲戚,或者娶了中国媳妇的俄罗斯人,都“不可靠”
一道命令下来,几万人被从苏联境内赶了出来,扔到了中国边境,这帮人可真是冤,好多人几代都生活在苏联,俄语说得比谁都溜,就因为沾了点“中国关系”,自己的“祖国”就翻脸不认人了
他们被当成垃圾一样扫地出门,只能哭着喊着回到他们压根不熟的“故土”——中国新疆,你看这事闹的,那个他们心心念念的“祖国”,一次又一次把他们往外推,而这片他们一开始觉得陌生的土地,却一次又一次地把他们收留下来
这么一来二去,对于绝大多数在中国的俄罗斯人来说,“家”到底在哪儿,心里跟明镜似的,根,已经扎在了塔城的土里,扎在了额尔古纳河边的林子里,再也拔不出来了
![]()
三百年风雨,一个族群的很多东西都会变,但中国这些俄罗斯人,硬是把自己骨子里的那点东西给留住了,你去内蒙古的恩和,或者新疆的塔城农村看看,那一排排刷得五颜六色的“木刻楞”房子,就是他们祖宗传下来的手艺
屋里墙上挂着圣像,饭桌上摆着自己烤的“列巴”和自家院里长的蓝莓熬的果酱,他们的节日也跟咱们不一样,最重要的不是春节,是“复活节”,也叫“巴斯克节”
过节前要吃一个多月的素,到了那天,家家户户煮红皮鸡蛋,做一大桌子好吃的,庆祝耶稣复活,这不是演给外人看的,是他们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村子里,只要有热闹事,手风琴声肯定就响起来了,男的跳起“赶马车舞”,脚步又快又有劲,女的甩着头巾跳舞,裙子转得像花一样,这种鲜活的文化印记,比任何历史书都来得真实
有意思的是,他们在家跟老人说俄语,出门上街,跟汉族人说汉语,跟哈萨克人说哈萨克语,跟维吾尔人说维吾尔语,几种语言换着来,一点不费劲,这种语言天赋,是这片多民族土地赠予他们的独特礼物
现在,他们也想明白了,把这些老传统拿出来,还能当饭吃,恩和乡有个叫“瓦西里”的人家,开了个家庭旅馆,让城里来的游客住他们的木头房子,吃他们做的俄国菜,体验他们的生活,生意好得很
他们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正儿八经的参与者,他们当人大代表,去政府上班,当老师,当警察,跟我们身边任何一个努力生活的人没什么两样
![]()
从雅克萨城下不知死活的俘虏,到为了信仰跑路的农民,再到被自己国家赶出来的归侨,历史一次次把他们推来搡去,最后都推进了中国的怀抱,这片土地的包容,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当一个蓝眼睛、高鼻梁的俄罗斯族大哥,掏出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用带点口音的普通话说自己是中国人时,这背后,是三百年的辛酸和幸运,更是一种超越血缘的身份认同
今天在新疆塔城的一户人家里,一个满脸皱纹的俄罗斯族老奶奶,一边用俄语哼着古老的歌谣,一边用熟练的手法制作着哈萨克族的奶疙瘩,她的孙子,正在一旁用手机看着最新的国产动画片,时不时用标准的普通话问她问题,这幅画面,就是对“家”最好的诠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