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昨天中午12点半,中河高架环北立交桥非机动车道上,两辆电瓶车相撞,两位骑车大姐倒地受伤。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大姐仰面朝天躺在路上,头盔完好地戴在头上,身旁有位大姐在看护着她。另一位大姐坐在马路牙子上,戴着头盔,捂着左脚。现场来了两位交警,事故电瓶车都被扶起停在一旁,没多久受伤躺地大姐被送往医院。
![]()
脚部受伤的大姐姓吴,50多岁,已退休。吴大姐说,她在附近一家单位食堂上班,洗菜配菜,中午忙完下班骑电瓶车回家,沿环城北路非机动车道由西向东上高架,刚到交叉路口,北向南垂直方向,一个大姐骑电瓶车冲过来,避让不及,都连人带车摔了出去。
![]()
大姐倒地受伤被送往医院
“我特意买的是小电瓶车,速度骑不快,前面被铁护栏挡住视线了,也没看到有电瓶车从那边过来,看到时刹车已经来不及了。”吴大姐站起来,走一步拐一下。
现场交警告诉吴大姐,因为事故有人员受伤,现场不对事故定责,由事故处理中心来定,两辆事故电瓶车都要拉回去检测。
记者看到,两辆事故电瓶车被一前一后平行停靠在一起,吴大姐的车要小一号。小电瓶车脚踏下面左侧护板开裂脱落,一个蓄电池也发生脱落,被放在了脚踏上方;另外一辆事故车,前轮的护泥板开裂搭在了轮胎上。
![]()
两辆事故电瓶车
吴大姐的老公也赶到了事故现场。下午1点06分,他带着吴大姐去医院了。
![]()
护栏确实会阻碍视线
有路人说,中河高架环北立交桥这个地方是事故高发点,他多次看到过这里发生事故,有电瓶车撞电瓶车,还有误开上来的汽车撞了电瓶车的。
![]()
来车被护栏完全遮挡
![]()
来车车头越过护栏才能看清
记者站在吴大姐的行车方向(从西向东),从她骑行的视觉角度观察北向来车,发现护栏确实阻碍了视线,就算盯着看右侧来车都看不太清,只有北侧来车越过护栏阻隔的区域才能发现,骑行中更难看清。从另一个大姐的角度看,护栏也会阻碍视线。
记者现场注意到,不少骑行者会在路口主动减速通过,也有骑车人过这个路口时速度几乎不减。
![]()
骑行的女士停车在斑马线上等行
下班高峰过往电瓶车很多
昨天傍晚,记者再次来到了中河高架环北立交桥二层,对非机动车道井字形的4个路口的车流进行统计。
![]()
![]()
![]()
![]()
记者 陈中秋摄
西南侧路口(两位大姐电瓶车碰撞的事故点):
北向南,17:29-17:30,20辆(非机动车通过);17:30-17:31,41辆;
西向东,17:31-17:32,16辆;17:32-17:33,46辆。
东南侧路口:
南向北,17:39-17:40,23辆;17:40-17:41,40辆;
西向东,17:42-17:43,32辆;17:43-17:44,66辆。
东北侧路口:
南向北,17:49-17:50,41辆;17:50-17:51,38辆;
东向西,17:46-17:47,10辆;17:43-17:44,6辆。
西北侧路口:
北向南,17:56-17:57,17辆;17:57-17:58,14辆;
东向西,17:58-17:59,2辆;17:59-18:00,8辆。
![]()
从这个短时间的统计来看,下班晚高峰,中河高架环北立交桥二层非机动车道,西南侧与东南侧这两个路口在这个时间段会车更为密集。南侧西向东的非机动车道车流,明显高于其北侧东向西车流,原因是环城北路南侧只有立交桥二层这一处非机动车道,而环城北路北侧除了立交桥二层的非机动车道,地面也有一条非机动车道,实现了车流分流,上立交桥的车有的右转过大运河往北,有的左转往体育场路方向。
![]()
环城北路南侧仅立交桥上2层有非机动车道
![]()
环城北路北侧立交桥上2层及1层地面均有非机动车道
记者观察和统计的结论是:中河高架环北立交桥的非机动车道,来往车流量大,没有交通信号灯,铁护栏还会遮挡骑行者部分视线,所以骑车路过一定要注意减速、查看,确认安全再通行。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陈卫民
编辑 高欣奕
审核 张倩 王晨郁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