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晚9点半,一对从陕西远道而来的夫妻走进平度市崔家集镇吕家村的青岛康贝融合托育中心,满眼不舍地将出生41天的宝宝交到园长朱秀芹手中,家中的情况让工作忙碌、已有两个孩子的他们实在分身乏术。此后两三年间,朱秀芹和同事将承担起24小时照护这个小宝宝的责任。孩子父母有空的时候,可以随时来看望,园区里的民宿还可以为家长提供免费住宿。
刚刚投入使用的青岛康贝融合托育中心,是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也是山东省首家公建民营的寄宿制托育机构。这也是地方政府对朱秀芹这些年来为农村家庭和各种遇到困难的家庭提供婴幼儿照护的肯定与支持。
![]()
朱秀芹(左)和托育园老师带着孩子们读绘本
“你们好好工作,咱一起养孩子”
这个占地20亩的新园区10月10日正式启动运营。里面图书室、保健室、母婴室、室内体智能课堂、活动大厅、户外活动区……婴幼儿成长所需的各种功能空间一应俱全。
新园区主要接收24小时托育的孩子,相较于其他园区,新园区配套有民宿。“我们面向全国招生,宝宝满月即可入托。外地家长送孩子来入托,或是家长从外地来看望孩子,可以在民宿短暂居住几日陪陪孩子。”朱秀芹说,新园区有三个托班,设有65个托位。
![]()
朱秀芹和托育园的孩子们在一起
24小时生活在托育园里的孩子,白天由托育老师带着吃饭、玩耍、做游戏……到了放学时间,老师再把他们带回到托育园旁边的民宿里。民宿里有通铺大炕,孩子睡在中间,老师睡在两边。“我们特意这样设计,上学时间,老师带着孩子们去上学,到了放学时间,老师再把他们‘带回家’,回到民宿居住。让孩子有家的感觉。”朱秀芹说。
![]()
将孩子送入托育园24小时托管的家庭,绝大多数有特殊原因,比如孩子父母离婚、低保户等特殊人员家庭。朱秀芹说,她很理解这些孩子的父母,她做24小时托育,初衷就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单亲妈妈和照护困难家庭。
有位家住黄岛区的单亲妈妈,由于没人帮忙,只能独自在家带娃,没有收入来源。得知朱秀芹在做24小时托育后,她毅然把11个月的孩子送了过来。送孩子入托那天,下着雨,朱秀芹到车站接,只见这位妈妈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打着伞,背上还背着行李。
![]()
把孩子交给朱秀芹后,这位单亲妈妈终于有了时间和精力去工作,给孩子和自己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隔一段时间她就来看看孩子,解思念之苦。如今,她每月挣5000元,交完孩子每月2000元的托育费后,余下的钱可以支撑正常生活。
“现在新园区有了民宿,过年过节家长都可以过来和孩子一起过。我跟她们说过,‘我就是你们的娘家人,’你们好好工作,好好赚钱,咱一起好好养孩子。”朱秀芹说。
![]()
看好“弹性制”,三孩妈每天骑行40分钟送托
作为一家农村托育园所,除了提供24小时托育服务,朱秀芹的托育园更多的是面向当地农户家庭及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招生,帮他们照看幼儿,也把劳动力从家庭里解放了出来。
今年4月起,40岁的三孩妈妈孙传卫,每天清晨骑40分钟电动三轮车、行程20多里,把两岁多的小儿子送到崔家集镇上朱秀芹办的托育园,傍晚再从家出发到镇上把小儿子接回。尽管每天往返镇上两个来回耗费不少时间,但孙传卫觉得朱秀芹帮了她的大忙。
![]()
孙传卫(左)来托育园接孩子放学
孙传卫和丈夫一起创业,开了一个小型的机械加工厂。生了老三之后,家里没有老人帮着看孩子,她只能自己照顾,厂里全靠丈夫在忙活,收入一下降了下来。直到今年春天,“我听邻居说,镇上有个托育园,3岁以下的小孩都收,我才把他送过来。”
位于镇上的托育园区,托位很抢手。孙传卫第一次带孩子找到朱秀芹时,托位已满,听了孙传卫家的情况,朱秀芹破例收下。
因为厂里忙,平日里不分周末和节假日,孙传卫都把小儿子送到托育园,只有在他感冒或是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孙传卫才给他“放个假”。“俺对象接的机械加工的活,需要在限定时间内给客户做出来,要不然,人家下次就不给你干了。孩子送过来之前,他一个人干,连休息时间都没有。有时候,我生病了或身体不舒服,还得照顾孩子。”孙传卫说,“现在都好了,把孩子交给托育园,我就能倒出时间来。俺俩都工作,就能多出一个人的工资。”
其实比起朱秀芹的托育园,有家托育机构离着孙传卫家更近。“那边是早晨8点才送,下午最迟5点就必须把孩子接走了,中午还得把孩子接回家,不方便。”而朱秀芹的托育园实行弹性上下学的模式,让孙传卫受益匪浅。“早晨你如果愿意早起,就可以把孩子早早地送过来。夏天的时候,我6点多就把孩子送过来了,晚上6点来钟才来接。现在天冷了,我就接得早些。”
7年,从试试看到160个孩子的“妈妈”
朱秀芹是青岛市最早在农村做托育的人。2018年,朱秀芹在平度市崔家集镇上创办了一家托育园,也是青岛市首家国家备案的农村托育机构。“当初注意到周围有的家庭孩子没有人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起了托育园,结果来的孩子还挺多。”
后来她根据家长的需求,又在村子里开办了一个托育园区,这个村子离镇上远,离着工厂很近,“现在很多爷爷奶奶也年轻,他们都愿意去厂里打工赚钱,他们的孙子就没有人带。”
村民成了工人,有的上班早,有的下班晚。不少孩子家长早晨5点半就得去上班,不能等到8点钟再去送孩子,这可把他们愁住了。朱秀芹就动员托育园的老师,开设一个早托班,早上5点半就开门。后来发现,有的家长下班很晚,最晚的孩子家长要等到晚上8点下班,朱秀芹又开了一个晚托班。运营过程中,托育园逐步把接送时间弹性扩大,到了2022年下半年,托育园实现了24小时运营,成了一家全年无休24小时服务的托育中心。
现在朱秀芹的托育园已经扩展到了四个园区,分别在崔家集镇、陶家屯村、周家村、吕家村,让更多的家长可以就近送孩子入园。
虽然规模越做越大,但朱秀芹一直维持着低收费——孩子每月上学30天,周末、节假日不休息,托育费每月400元;餐费每天10元,一餐两点。24小时托育,3周岁以上的孩子每月2000元,3周岁以下的每月3000元。“在农村,收费高了,家长送托率就低。”朱秀芹说。
目前,青岛市有托育服务保育费补助,对备案托育机构在托普惠性托位按照二孩500元、三孩600元每人每月进行补助(机构和托育家庭各补助50%)。而对于低保户等低收入群体,朱秀芹常年提供托育费用减免。
如今,朱秀芹的托育园里有160个孩子。问她每天操着160个孩子的心,是什么感受,朱秀芹笑着说,“我胖,我的‘心脏’比较大,我也愿意操心。”朱秀芹说,她的愿望很简单,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托育园里感受到家的温暖,让不管是当地的还是外地来崔家集镇务工的家长们,都能安心干活。
下一步,朱秀芹计划启动直播带货,把获得的收益用来补贴特殊家庭免费送来托育的孩子。她还想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把孩子送来24小时托育的部分单亲妈妈,也可以加入直播带货团队或在崔家集镇承包大棚种植蔬菜,为这些妈妈找到一个能边陪伴孩子边谋生的工作。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昌威)
来源:大众新闻·半岛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