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的武陵山区,田垄泛绿,生机盎然。在恩施市崔家坝镇斑竹园村的千亩油菜薹基地里,一株株青翠欲滴的油菜薹迎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硒”望与未来。11月11日,以“硒”望之薹 恩施“味”来为主题的2025年恩施油菜薹产销对接暨品牌推介活动在恩施市崔家坝镇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企业代表、采购商、媒体记者等近200人齐聚于此,共同见证恩施油菜薹从田间走向餐桌、从深山走向全国的重要时刻。
此次活动由恩施市人民政府主办,崔家坝镇人民政府等多单位承办,现场签约采购订单18个,销售额近2000万元。签约方涵盖北京甄硒堂、广州利康农业、深圳好尔鲜、武汉惠质兰心等知名企业,采购渠道覆盖商超、电商、餐饮、供应链等多个领域,为恩施油菜薹产业走向全国、助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上午10点,崔家坝镇斑竹园村的油菜薹科普基地里,鲜嫩的菜薹挂满枝头,清香扑鼻。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的专家团队现场讲解品种特性,与会嘉宾近距离感受标准化种植带来的丰硕成果。在油菜薹储藏及交易中心,农副产品展销区人头攒动,富硒油菜薹、酸菜制品、生态粮油等特色产品琳琅满目,采购商们驻足咨询;品鉴区里,清炒油菜薹、菜薹腊肉等菜品香气四溢,让嘉宾们味蕾大开,直观感受恩施油菜薹的独特风味。
“经检测,恩施油菜薹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是兼具营养与健康价值的优质食材。”活动现场,恩施州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硒标所所长廖美林发布了备受关注的恩施油菜薹硒含量检测结果。这一结果为恩施油菜薹的“富硒”特质提供了科学佐证,也让现场采购商信心倍增。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执行首席、研究员顿小玲从品种优势、营养价值、市场潜力等方面作品牌推介,为产业发展把脉定向。
产业链的壮大离不开政策护航。恩施市驻中西部地区招商办事处主任彭文现场介绍了恩施油菜薹产业资源和项目情况,从种植、加工到市场推广,全方位展现了恩施推动油菜薹产业发展的满满诚意。“我们不仅提供优质的产品,更提供全链条的服务,欢迎各位企业家扎根恩施、共谋发展。”彭文的推介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清晰的顶层设计与真诚的政策服务,转化为市场端的强劲信心与合作成果。现场在座客商们的一份份订单是他们用行动投下的信任票。
这一系列订单的背后,是恩施油菜薹产业日趋成熟的产销体系与不断延伸的价值链条。正如恩施州硒菜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金在发言中介绍,公司通过“基地+合作社+企业”的产业化模式,成功推动油菜薹从简单的鲜食蔬菜,向精深加工与全渠道营销转型升级。目前已开发出油菜薹酸菜、即食菜薹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不仅丰富了市场供给,更显著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市场反响持续热烈。
产品的竞争力,根源在于过硬的品质。恩施市东禾家庭农场代表谢东升分享了他们在源头端的坚守。“我们严格按照专家技术规程,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采收的标准化种植模式,”他说道,“确保从我们田间送出的每一株油菜薹,都符合富硒、绿色的高标准。”这番朴素的言语,道出了恩施油菜薹从“土特产”迈向“标准化商品”的坚实根基。
活动期间,传统说唱曲艺《大老王剃头》、歌舞《盛世吉祥》等文艺节目轮番上演,既展现了恩施深厚的文化底蕴,也烘托出产业兴旺、百姓欢庆的喜悦氛围。
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市场,从品种培育到品牌塑造,恩施油菜薹的“出圈”之路,凝聚着科技的力量、政策的温度与市场的活力。此次产销对接暨品牌推介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打通了“产供销”堵点,更构建了“政企研农”联动机制,为武陵山区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品牌引领、富民兴村的康庄大道。随着产销对接的深入推进、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这株小小的油菜薹,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硒望”动能。
![]()
推介活动现场
![]()
歌舞表演
![]()
活动现场
![]()
推介现场
![]()
油菜薹产品筛选
![]()
生产流水线
![]()
生产包装车间
![]()
生产流水线
![]()
油菜薹美食
![]()
绿意盎然的种植基地
(记者王艳 曾月 实习生杨雨馨)
来源:恩施日报·知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