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嘿,大家好!
开屏热搜放大镜闪亮登场!
在这里,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将落地热点新闻,深入挖掘热搜背后的新闻故事。每天5分钟,和开屏新闻一起一览昆滇爆款话题,开启精彩探索之旅!
今天是11月11日,截至12点55分,昆明网友们热切关注着本地热门话题,微博昆明同城热搜前几名分别是:
云南初冬银杏宛如时光里的金色情书 云南酸木瓜到底有多酸 云南能源新篇 云南多地迎来今冬首批迁徙候鸟 昆明冬天起雾了白茫茫一片
11月11日,“云南多地迎来今冬首批迁徙候鸟”话题登上本地热搜榜单。
近日,文山、大理等地的湿地相继观测到今年首批越冬候鸟到访。在大理洱源,现有湿地面积达6.88万亩,近年来已成为候鸟重要的“中转站”和“越冬地”。其中,大树营湿地的管护员已观测到绿翅鸭、灰雁、凤头麦鸡等作为首批迁徙水鸟现身。截至目前,该湿地共记录到水鸟16种,包括冬候鸟13种、留鸟3种。值得关注的是,在迁徙季初期,候鸟数量已达1000余只,整体呈现逐步增长趋势,预计未来数量还将进一步上升。在文山丘北的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首批逾百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钳嘴鹳已抵达越冬。它们在湿地中觅食、嬉戏并驻足休憩。据介绍,自10月初起,已有百余只钳嘴鹳选择在普者黑栖息繁衍。
![]()
11月11日,开屏新闻记者联系到昆明鸟类协会副秘书长王智斌,他对候鸟的相关知识进行了介绍。
每年9月,一场跨越南北半球的鸟类迁徙活动如期展开。我国鸟类约有1515种,其中50%至60%会进行迁徙——秋季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至12月下旬结束;冬至后,候鸟又陆续开始北返,并于次年3月至5月迎来迁徙高峰,随后逐渐结束。云南作为我国鸟类往返迁徙的主要中部通道,也是众多候鸟的越冬乐园,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见证着这一自然盛事。
云南分布有1000余种鸟类,其中约五六百种为迁徙鸟,包括南北迁徙与垂直迁徙类型。这里不仅是候鸟的越冬地,更是重要的“中转站”——许多鸟类经云南中转,飞往其他地区。云南能成为鸟类青睐之地,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条件:植被繁茂,地形地貌特殊,形成热带、亚热带等多种气候类型,适宜不同鸟类的越冬需求。更关键的是,云南冬季水域不结冰,食物资源丰富,避免了北方因冰封和植被枯萎导致的食物短缺。
![]()
在昆明,每年10月,红嘴鸥的“先头部队”便会从西伯利亚、蒙古国乌布苏湖等地陆续飞抵滇池,其越冬迁徙期持续至12月,随后于次年2月至3月开始北返,4月10日左右基本全部离开。除了红嘴鸥,每年11月至12月期间,滇池还会迎来大量野鸭,而灰头麦鸡也选择在此越冬。大理、文山等地同样是多种候鸟的聚集地。诸如黑颈鹤等鹤类会在云南的湿地中停歇,其中昆明的寻甸更是黑颈鹤已知的最南端越冬地。
云南全省16个州市大多位于候鸟迁徙通道上,优越的自然环境使这里成为鸟类生存的“沃土”。昆明鸟类协会副秘书长王智斌解释道,鸟类迁徙的核心原因是追寻食物资源,气候仅为辅助因素——北方冬季严寒导致食物短缺,鸟类无法像人类一样种植、储藏食物,只能通过迁徙来寻找食物和适宜环境。云南冬季温暖的气候与充足的食物,使其成为候鸟越冬的理想栖息地。
如今,每年秋冬季节,数以万计的候鸟如期而至,在云南的湖泊、湿地与山林间栖息觅食,共同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云南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正以包容的姿态,守护着迁徙鸟类的漫漫征途,也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生动体现。
今天的“开屏热搜放大镜”之旅告一段落
明天同一时间
开屏热搜放大镜
继续和你一起探索更多昆滇精彩!
统筹 何晓宇
开屏新闻记者 张田睿 杨维琦 文
洱源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供视频
一审 资渔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何晓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