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宣讲故事
开 栏 语
理论在身边,奋斗在基层。从“十四五”的深耕不辍,到“十五五”的崭新启程,静海发展的每一个节点,都活跃着奋斗者的身影,印刻着实践者的足迹。他们将宏大的理论融入鲜活的实践,用乡音土语讲活政策,用专业学识解读时代,用身边小事见证变迁。即日起,我们推出新一季“我的宣讲故事”专栏,一同感受他们如何立足本职岗位,将五年的发展成就与切身体会,转化为最鲜活、最有力的宣讲。
我叫刘丽君,是静海区静海镇新声宣讲团的一员。扎根基层理论宣讲一线三年来,我始终笃信:好的宣讲绝非高高在上的宣教,而应如春风化雨,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融入百姓生活,滋养心田。在实践中,我努力探索用不同的方式上好“三堂课”。
![]()
沉浸一课:
在“历史长河”中厚植家国情怀
为了让理论可触可感,我历时一个月创作了情景剧目《昨日今朝》。这部剧以“历史—现在—未来”为主线,生动勾勒出静海镇从退海成陆的蛮荒,到运河商贸的繁荣,再到抗战烽火中“一门三烈”的壮歌,深度挖掘本土的红色基因与家国底蕴。我组织新声宣讲团成员,将这部情景剧搬上了静海镇五四青年节社区文艺演出、2025年静海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社区文化惠民演出等舞台。我们深入基层,用“沉浸式”体验取代单向灌输,让观众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当抽象的理论化作鲜活的故事和深情的演绎,观众在共鸣中深刻感受到历史的脉动与时代的精神,真正实现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堂课让我懂得,理论宣讲的生命力在于“活”起来、“动”起来,在于与人民的情感同频共振。
匠心一课:
在“齿轮转动”里解码时代发展
在2024年“时代新人说——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演讲大赛的讲台上,我选择了一枚闪亮的齿轮作为开场——“这是天津中德传动有限公司研发的精密部件,误差小于头发丝的1/20。但更触动我的,是车间里‘德国标准,中国速度’的标语。”我用这枚小小的齿轮,串联起新质生产力在静海的生动实践。公司技术总监王工那句“十年前只能按图索骥,如今专利产品返销欧洲”的感慨,正是“高质量发展”的绝佳注脚。我的演讲《小齿轮转动大时代》聚焦三代技术工人:老师傅的匠心坚守、海归工程师的攻坚克难、“00后”学徒在智能产线上的成长。当屏幕上工人们在党旗下庄严宣誓“造中国人自己的高端齿轮”的画面定格,全场掌声雷动。这堂课让我领悟到,宣讲的源头活水在基层一线,在火热实践,要用“匠心”讲述“匠心”,用身边的发展巨变诠释党的创新理论的磅礴伟力。
乡音一课:
在“西塘漫话”间传递时代温度
静海镇花园村西塘庄园文化大院的“西塘漫话”系列活动,已成为乡亲们喜爱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我坚持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宣讲:用乡音解读文化,用土话讲述发展。讲乡村振兴,我就带上新培育的葡萄品种,让成果看得见摸得着;讲“藏粮于技”,就请种粮大户用实实在在的“亩产账”说话;讲解惠民政策,就现场帮助老人办理养老认证,解决实际问题。记得一个夏夜,与乡亲们围坐院中,我娓娓道来二十四节气的智慧,蝉鸣相伴,大家共同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今,“喝茶听宣讲”已成为村民们的新风尚。这堂课告诉我,宣讲要“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只有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和方式,党的声音才能真正入脑入心。
![]()
宣讲路上,我深深体会到,理论不是书本里的铅字,而是田间地头生长着的希望,是车间机床跃动的脉搏,是老百姓脸上绽放的笑容。作为一名基层宣讲员,我的使命,就是做一根“金丝线”,将党的创新理论这颗璀璨“明珠”,精心编织进静海高质量发展的锦绣画卷;做一座“连心桥”,让顶层设计的磅礴力量,转化为老百姓家门口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渤海之滨、运河岸边的这片热土上,我将继续怀抱赤诚、创新求索,用心用情用力讲好静海故事、天津故事、中国故事,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滋润百姓心田。
由区委宣传部供稿
一键关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