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从“脏乱差”到“美如画”:驻村干部与小屯村的“蝶变”交响

0
分享至

【编者按】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广大驻村干部作为连接政策与基层的重要纽带,肩负着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光荣使命。本文由河南省泌阳县高邑镇小屯村村民自发撰写,以真挚朴实的笔触,记录了驻村干部甄奎、石亚南在村中扎实工作、倾情奉献的动人实践。

他们从群众最关切的道路、环境、桥梁等基础设施入手,以实干破解发展瓶颈;更从思想观念入手,引导村民树立新风尚、激发内生动力。他们不仅点亮了村庄的夜晚,更照亮了村民心中的希望;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更重塑了乡村的精神风骨。

这正是新时代驻村干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生动缩影。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身入、心入、情入”的工作要求,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与组织力量。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故事在广袤乡村书写,更多这样的干部在振兴路上前行。

(小屯村村民:吕国范 刘清运 朱静) 河南省泌阳县高邑镇小屯村,镶嵌在南阳盆地东部的丘陵河湾间。泌阳河与柳河三面环绕,既赋予村庄几分灵秀,也带来了土地贫瘠、易涝易旱的先天困境;河流阻隔下,交通闭塞成了制约发展的硬伤。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带走了村里最具活力与拼搏精神的知识青年,留守的老弱病残沿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旧习。道路狭窄、杂物乱堆、杂草丛生,村庄在沉寂中渐失生机。

2025年,省派驻村干部甄奎、石亚南肩负使命而来,甄奎同志出任驻村第一书记。等待他们的是城乡差异带来的工作、生活与思想层面的剧烈碰撞,更是一场关乎乡村振兴的硬核考验。面对困境,两人始终秉持共产党员的初心,拒绝走过场、玩花样,选择了最务实也最有效的路径:扎根调研、科学规划、扎实落实、全程检验,誓要为小屯村劈开一条发展新路。

植根泥土,绘就振兴蓝图

调研工作从零起步,两人的足迹遍布小屯村12个自然村的山山水水、田垄林间。田间地头的促膝长谈,农家小院的拉家常,与村民组长、代表的深入交流,同村委班子的反复研讨,海量一手民情资料在脚步丈量与汗水浇灌中汇集。这些带着泥土温度的素材,既成为他们播撒希望的底气,更是规划蓝图的根本依托。历经无数次思想碰撞与细节打磨,两人与村委班子最终敲定发展路线图:以环境优化为基础,以道路整修、桥梁架设打通脉络,以国粹弘扬凝聚人心,最终实现村民思想的彻底转变。

破旧立新,焕活乡村容颜



(资料图)

初到小屯,夜幕下的村庄沉寂无光,泥泞道路寸步难行,村民心中更透着几分凋敝的茫然。但甄奎与石亚南坚信,实干是破解一切困局的钥匙。在村委班子的全力支持下,一场改变小屯命运的变革悄然启幕。

亮化工程率先点亮希望。两人牵头集思广益,发动公益人士、多方筹措资金,为12个自然村的主干道及村际连线全部安装太阳能路灯。千年暗夜化作璀璨图景,路灯不仅照亮了乡间小路,更缩短了城乡心理距离,点燃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环境整治根除“脏乱差”顽疾。针对村民随遇而安、因陋就简导致的废料乱堆、道路逼仄、垃圾遍地、废院荒草丛生等问题,两人带领全体村民打响环境整治攻坚战。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废弃宅院、沟渠池塘,所有卫生死角被逐一清理。这场整治,清走的是垃圾杂物,更剜除了旧习惯、旧观念的“毒瘤”,让村庄焕发出整洁有序的新貌,也让村民的心情愈发舒畅。

道路拓宽打通发展血脉。过去的小屯,生产路、便道杂乱,主干道晴天勉强通行,雨天泥泞难行。凭借沉浸式的工作作风与上级部门的支持,小屯村道路整治全面铺开:干道新修、弯路取直、窄路拓宽。一条条平坦大道不仅连通了外部世界,更成为村民奔赴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桥梁架设破解最后壁垒。三面环水的小屯,河流曾是进出的“拦路虎”。在上级大力支持下,桐河桥、小屯桥陆续开工建设。未来,飞架两岸的桥梁将打通发展“最后一公里”,连接起东西村落与外部世界,更将村民的心紧紧凝聚。一项项从无到有的工程,一天天早出晚归的奔波,无不镌刻着两位驻村干部的心血与担当,印证着“改变始于脚下,成功成于坚持”的实干哲学。

涤荡心灵,重塑精神风骨

两人深知,物质贫困不可怕,思想桎梏才是乡村振兴的最大阻碍。若不打破“小富即安、自私自利、抱残守缺”的精神藩篱,外在帮扶终将难以持久。

于是,组长会、群众代表会变成了思想解放的课堂。“守法经营、先国后家、尊重科学、崇尚人才”的崭新理念,如清泉般滋润着村民干涸的心田。他们不做空洞说教者,甘当智慧引路人,带领村民从国家政策中捕捉机遇,在科学知识里汲取力量。当科学生产取代落后习惯,当开放包容替代封闭保守,小屯村的精神风貌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精神文明建设不再是墙上标语,而是融入日常的自觉行动。

重阳敬老,续写家国情怀


2025年的重阳节,成为小屯村老人们永生难忘的日子。节前,村委向全村60岁以上老人发出邀请:驻村书记特邀省级医疗专家进村义诊,县镇领导将与老人们共度佳节。消息传来,老人们彻夜难眠——在这些一辈子面朝黄土的老农心中,省级专家是省城大医院里的“稀罕物”,如今竟能上门免费诊疗,怎能不令人激动?

重阳节当天,古稀、耄耋老人们或乘车、或在儿孙搀扶下齐聚村委大院,人声鼎沸、暖意融融。茶话会上,县镇村三级领导送上诚挚祝福,老人们享受到贵宾般的礼遇;会后,专家们细致入微地望闻问切,耐心答疑解惑。一整天的关怀与温暖,让老人们热泪盈眶。这场隆重的重阳节活动,不仅让老人们重拾被尊重的幸福感,更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让村民们真切感受到改革红利与党的温暖。

心系苍生,筑牢鱼水深情

“扎根村民、脚踏实地、想群众所想”,这是甄奎、石亚南驻村工作的真实写照。他们的办公室不在村委大楼,而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在百姓的心坎上。谁家有困难,他们第一时间上门;哪里有问题,他们第一时间解决。这种“身入”更“心入”的作风,不仅重塑了干群关系,更让邻里之间多了理解与互助。

村民们由衷赞叹:“他们是货真价实的新时代焦裕禄!”这是人民最崇高的褒奖,是民心最真切的认可。村民们盼着他们能永驻小屯,却又深知这样的好干部该去照亮更多乡村——这份克制的不舍,藏着最深沉的爱戴与敬意。

《史记·李将军列传》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甄奎、石亚南以浩然正气树立了新时代驻村干部的光辉榜样。他们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小屯村的土地;如点点星光,照亮了乡村振兴的道路,更感召着更多人投身这场关乎希望与未来的时代征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象新闻 incentive-icons
大象新闻
河南广电官方网易号!
130775文章数 27235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