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1BG首次现身台岛以东!央视放出现场画面,台军F16V毫无踪迹。
雷达这块换血最直白,老1473机械扫描是转灯,歼-11BG上的是有源相控阵,像把探照灯换成密集点阵摄像头,画面刷得快,细节拉得稳,同时盯住二十个,挑出六到八个交手,手上忙得过来,眼里不乱。
台军口里常提F-16V的APG-83,数字摆出来好看,平时对中型目标给出一百五十公里的测距,真到交手,机体尺寸,战术态势,干扰环境一上来,测算就不是小黑板上的那条线。
挂载也有说法,这次歼-11BG挂PL-12中距弹和PL-8格斗弹,任务是警巡,带的弹药组合稳妥,系统升级后随时可以挂PL-15远距弹,二百公里的工作半径,把发现到发射的时间窗拉长,节奏握在手里。
F-16V常见挂AIM-120C8,书里写的射程一百六十公里,数字摆在纸上差了几十公里,真起争端,先看见,先发射,先命中,飞行员在座舱里抬眼的时间被压到很窄。
歼-11BG不单飞,身后有人在说话,空警-500在天上铺图,歼-16D把电磁环境揉一层,数据链一路开着,节点给到位,目标共享在屏上来回跳,F-16V这边的雷达受压,有效回波被吃掉一大块,视野像被拉低亮度,操控员需要靠更少的信息判断。
现代空战不是谁飞机新,是谁的系统完整,谁能把眼睛耳朵手脚连成一副图,谁的决策把图上的点连成线。
F-16V这型机本身是成熟产品,雷达,电战,数据链都齐,摆在东亚这片空域的对手是以战代训的节奏,日常把实战科目一条条跑过,歼-11BG的机体指标给出了更多余量,作战半径一千五,飞得久,挂得多,盘旋率三十度每秒,机动曲线更紧,最大起飞重量三十三吨,燃油和弹药的配比空间舒展。
央视那句与中央山脉合影,听着像拍景,实则是在给地形熟悉度做标记,飞行员对纵深的地貌线条有数,航迹不是临时画的,是把过往的训练轨迹搬进现实画面。
岛内有人说来几次也没开火,话题转到意图,常态化战备巡逻是把边界管住,把风险降下,目的不是厮杀,是把局面稳住,镜头不是摆拍,任务书上的科目一项项在跑,路线穿过空防,信号连着体系,过程是测试也是演训。
更大的看点在后面,歼-11BG的亮相意味着进入实战部署,空军手里三百多架歼-11系列,批量升级到BG型,整个中重型序列的战力台阶会往上抬一段,带来的不是某一架机的变化,是群体的作战方式改变。
从东北到南海,空域里站岗的机队可以做到看得远,打得稳,连得紧,台海设的第一道第二道,画在地图上是线,飞行计划里是路,路怎么走,谁来守,心里有数。
这次央视的画面不是给谁看的宣传,是把现状摆出来,告诉所有观众,力量到位,准备到位,F-16V没出现,不是漏报,是现场的情况,下一步真到需要动用力量的节点,歼-11BG不会单打,后面是一条成熟的空军体系链条站着,我们不主动挑事,手里的准备从没停过,台海如果需要稳定,方式是把规则执行到位,把行动落在图上。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