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罗曼.托普勒
译者是我们的老朋友玺君,我只是代发者,本号之前刊载的系列文章《克莱斯特是最好的德军将领吗》是他的手笔(克莱斯特是最好的德军将领吗(下))
![]()
笔者的话:曼施坦因和哈尔德⽔⽕不容,两⼈的⽭盾从⼆战前⼀直持续到⼆战后。
曼施坦因在⽇记中毫不掩饰对哈尔德的批评和鄙薄,⽽身为巴伐利亚⼈的哈尔德也看不上这位⾼傲冷漠的普鲁⼠容克。1938 年初,曼施坦因向哈尔德的交接⼯作时表现堪称失礼。据哈尔德回忆,对⽅只是甩来保险柜钥匙道:"⾃⼰看吧!告辞!"便扬⻓⽽去。1957 年,蒂佩尔斯基希将军去世,两⼈在葬礼上相遇时,哈尔德的表现也极其不堪:当曼施坦因主动伸⼿时,他竟公然拒绝握⼿。在场的阿尔弗雷德·菲利⽪少将当即指出:"⼤将阁下,您这次做的实在过分。"从此以后,⼆⼈“你⾛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桥”余⽣再未⻅⾯。
1940 年初,曼施坦因被免去 A 集团军群参谋⻓的职务,改任新组建的第 38 军军⻓。根据曼施坦因战后在回忆录中的说法,⾃⼰是被陆军总司令部(OKH)“坑害”了。“1⽉27⽇,我接获通知说我已被任命为第38军的军⻓……事实上,那些⼈事问题的考虑可能都是⼀种借⼝,毫⽆疑问,OKH 对于我这样⼀再与他们顶撞,实在是感到厌烦,所以只想找⼀个机会把我这个厌物送⾛。”过去的历史作品也⼤多采信了曼施坦因的说法。但 Toeppel 先⽣对历史档案进⾏深⼊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下⽂笔者将对 Toeppel 先⽣的⽂章进⾏编译,个别地⽅会加上个⼈批注,谢谢⼤家⽀持!
正⽂:
1940 年 2 ⽉ 15 ⽇,曼施坦因正式就任第 38 军军⻓⼀职。其参谋⻓由萨克森出身的阿图尔·豪费(Arthur Hauffe)上校担任,⽽符腾堡籍的沃尔夫冈·朗格(WolfgangLange)中校则出任⾸席参谋军官(Ia)。
(笔者的话:豪费深受曼施坦因的信任,尽管他在曼施坦因回忆录中出场次数很少。1943 年 10 ⽉ 10 ⽇,刚当上军⻓才 1 个⽉的豪费收到曼施坦因的评价:
“原则上具备担任集团军司令的资格,但现阶段建议继续担任军级指ഀ官更为合适。”
1943 年 12 ⽉ 1 ⽇,曼施坦因和即将离职的第 4 装甲集团军霍特⼤将讨论豪费的下⼀步任命,最终结果如下:
“担任集团军司令的资格已被第 4 装甲集团军司令否决。我(曼施坦因)保留最终判断权。
”最终豪费因为资历过浅等原因,在集团军司令岗位竞争中输给了劳斯(劳斯是⻙勒推荐的),没能当上第 4 装甲集团军司令。)
![]()
居左者为豪费将军,居右者为罗马尼亚领导人安东内斯库元帅
该军的组建历史仅可追溯⾄五周前:
1940年1⽉11⽇,OKH下令在斯德丁(Stettin)
组建第 38 军军部及直属部队。直属部队包括:摩托化传令排、测绘处、军属通
信营、军补给指ഀ部、三⽀汽⻋运输队、维修排、宪兵分队及战地邮局。按计划,
这些部队应于 1940 年 1 ⽉ 27 ⽇开始组建,并于四⽇内完成。根据陆军总司令部
命令,军部及直属部队须在两周后达到战备状态。然⽽实际进度远未达标。曼施
坦因军部的作战⽇志记载:"虽然⼈员配置总体顺利,但由于⻋辆交付延误,物
资装备直⾄ 1940 年 4 ⽉ 4 ⽇才配备完毕。⾃ 4 ⽉ 5 ⽇起,军部及直属部队⽅具备
作战能⼒。"
⾄今仍有不少⽂献坚称,曼施坦因从科布伦茨(Koblenz)调往斯德丁近乎是⼀
种惩罚或流放——甚⾄有⼈将斯德丁贬称为(最偏远的)军事边陲。但实际上,
这座拥有 27 万⼈⼝的城市不仅是"德国最⼤的波罗的海港⼝、波美拉尼亚最重要
的⼯业城市和奥得河下游航运枢纽",更是历史悠久的军事重镇。
(笔者的话:早在魏玛时代,斯德丁就是第 2 军区兼第 2 师总部的驻扎地,对于这块地⽅,⽆论是曼施坦因,还是博克,⻰德施泰特,勒布等⽼将,都很熟悉。)
![]()
美丽的斯德丁,今属波兰
尽管某些作者对斯德丁的贬低仅暴露了其对德国历史与地理的⽆知,但关于OKH 意图排挤曼施坦因的说法却并⾮空⽳来⻛。战后哈尔德本⼈承认,正是他推动了曼施坦因卸任 A 集团军群参谋⻓⼀职,理由是曼施坦因"让他感到难缠"。
尽管哈尔德这⼀事后⾃⽩颇具讽刺意味,但它并不能充分证明曼施坦因的猜想——即哈尔德仅仅因其对⻄线作战计划的建⾔就将他调离。这更像是哈尔德与曼施坦因双⽅的事后解读。事实上,早在 1939 年 10 ⽉ 6 ⽇华沙胜利阅兵后,曼施坦因就已向布劳希奇(Walther von Brauchitsch)提出担任部队指挥官的请求。
当⽇他在给妻⼦的信中谈及与 OKH 同僚的谈话:"以我们的战功,他们⼤可以放⼼给我⼀个军,但看他们能否⿎起勇⽓这么做,我觉得这很成问题。"
布劳希奇确实考虑了这⼀请求,哈尔德的战时⽇记可作为佐证。1939 年 10 ⽉ 13⽇的记录显示,布劳希奇正考虑让曼施坦因卸任集团军群参谋⻓。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哈尔德尚未完成"⻩⾊⽅案"的集结指令——曼施坦因也还未因其反对意
⻅激怒 OKH。
(笔者的话:这反映出,当军⻓这件事,最早是曼施坦因⾃⼰提出来的。需要注意的是,德军总参军官不会⼀直在总参谋部任职,他们会随时被下派到⼀线单位,以完善自己的经历与履历。)
![]()
从左到右:哈尔德大将、凯特尔元帅、小胡子、勃劳希奇元帅、希特勒的陆军副官施蒙特将军
整整两个⽉后,即 1939 年 12 ⽉ 13 ⽇,哈尔德在作战⽇记中记载:1940 年 2 ⽉将安排两位将军出任军级指挥官——曼施坦因与步兵上将卡尔-海因⾥希·冯·施蒂尔普纳格尔(Carl-Heinrich von Stülpnagel)。8 ⽇后,这位陆军总参谋⻓再次在备忘录中确认,未来数⽉将组建五个新军部,并重申曼施坦因与施蒂尔普纳格尔为预定军⻓⼈选。
(笔者的话:施蒂尔普纳格尔将军当时是陆军总参谋部第 1 军需⻓,也是《作战指》⼀书的重要编写者。施蒂尔普纳格尔家族历史悠久,在整个魏玛和德三时期,该家族就出了 5 位将军——包括 4 位上将,1 位少将)
五个新军部的组建⼯作于 1940 年 1 ⽉底启动,番号按罗⻢数字连续编号为第 38⾄第 42 军。其中曼施坦因执掌第 38 军,鲁道夫·施密特(Rudolf Schmidt)中将任第 39 军军⻓;第 40 军由格奥尔格·施图姆(Georg Stumme)中将指挥,第 41军交由汉斯·莱因哈特(Georg-Hans Reinhardt)中将统领,⽽第 42 军则由⼯兵上将瓦尔特·孔策(Walter Kuntze)指挥。
但据哈尔德⽇记同样被列为新军⻓⼈选的施蒂尔普纳格尔将军却未能即时赴任——直⾄ 1940 年 5 ⽉ 30 ⽇法国战役期间,他才接掌第 2 军指挥权。
⽽曼施坦因获得新任命的时间点,恰恰符 OKH 的预期安排。早在 1940 年 1 ⽉ 1⽇,哈尔德就在⽇记中注明:"⾼层参谋职务的⼈事变动,需待战事间歇期进⾏。
" 这意味着在⻄线攻势迫在眉睫之时,不应更换各部队的参谋⻓。两周后哈尔德再次强调,曼施坦因和施蒂尔普纳格尔的军⻓任命应安排在"⽆进攻⾏动期间--即⻄线攻势若⻓期推迟的情况下实施。)
![]()
正在与隆美尔元帅交谈的施蒂尔普纳格将军
仅仅两天后,形势便已明朗:1940 年 1 ⽉ 16 ⽇,希特勒决定将攻法战役推迟⾄春季。尽管哈尔德此时显然乐⻅借机调离曼施坦因这位"难缠的批评者",但他在1 ⽉ 22 ⽇的作战⽇记中仍明确表示,需先征询⻰德施泰特(Gerd von Rundstedt)
对撤换参谋⻓的意⻅。
三天后,哈尔德与布劳希奇⼀同造访科布伦茨的 A 集团军群司令部时获得了表态机会。倘若⻰德施泰特执意挽留,本可在 1 ⽉ 25 ⽇⼒保曼施坦因留任。但这位元帅很可能已知晓曼施坦因渴望指挥部队的⼼愿——何况执掌军级单位本就是常规晋升路径中的必经环节。最终⻰德施泰特亮起绿灯,哈尔德遂在 1 ⽉ 26
⽇的⽇记中确认:曼施坦因即将就任军⻓。
(笔者的话:我必须要提⼀下⻰德施泰特和曼施坦因的关系,曼施坦因⾃⼰是很尊敬⻰德施泰特的,⻰德施泰特也很看好曼施坦因,⻰帅会把许多事情都交给曼施坦因去做,这就导致曼施坦因有时会吐槽⻰德施泰特过于“懒散”。曼施坦因也不是什么活都喜欢⼲,⽐如他就很讨厌⽂书⼯作。
曼施坦因的⽼部下布鲁⻔特⾥特的看法是:“曼施坦因与⻰德施泰特的关系更倾向于⼀种理性、务实的⼯作关系,⽽不是个⼈友谊。这种关系在科学家之间较为常⻅,但在军队中却较为罕⻅。”⻰德施泰特显然和陆军元帅克莱斯特,和驻罗⻢武官林特伦将军的友谊更加深厚。换句话说,⻰和曼之间亲近但不亲密)
![]()
正在视察工作的龙德施泰特元帅(左一)
第 38 军最终未能在⻄线战役第⼀阶段投⼊作战,致使曼施坦因在关键初期阶段只能焦灼地作壁上观——但这同样不应归咎于哈尔德。根据 OKH 的原定计划,第 38 军与第 40 军本应于 1940 年 2 ⽉ 25 ⽇完成战备,较其他新建军团提前近三周。(笔者批注:但事实上,曼施坦因的部队要到 4 ⽉份才能完成战备,整整推迟了 2 个⽉)然⽽正如曼施坦因的部队遭遇的情况,施图梅中将的第 40 军同样
迟⾄五⽉底才参与法国战局。由此可⻅,所谓刻意打压曼施坦因的说法实难成⽴。
有观点认为曼施坦因被任命为步兵军⽽⾮装甲军军⻓⼀事体现了其受排挤——但需要指出的是,1940 年初国防军仅编有 5 个摩托化军。这些部队在法国战役期间的指挥官与波兰战役时期完全相同,这意味着即便曼施坦因有意愿执掌装甲部队且 OKH 愿意成全,在两次战役间隙也根本没有空缺职位可供调配。
诚然,1940 年初国防军新组建了两个摩托化军——第 39 军与第 41 军。但这两个军的指挥官均来⾃装甲兵系统:鲁道夫·施密特中将曾任第 1 装甲师师⻓,汉斯·莱因哈特中将则执掌过第 4 装甲师。⽽曼施坦因的兵种根基始终是步兵,且从未指挥过摩托化部队。如此背景下,他怎么可能直接出任摩托化军军⻓?
(笔者的话:有⼈可能会提到克莱斯特,他之前也没指挥过装甲部队,为何能当上第 22(摩托化)军军⻓,还在⻄线战役之前成为装甲集群司令?这是因为克莱斯特当时是⻰德施泰特的第⼀爱将,克莱斯特和⻰德施泰特关系之深厚是别⼈难以想象的。尽管克莱斯特在波兰战役后并没有获得骑⼠铁⼗字勋章,但这丝毫不影响⻰德施泰特对他的信任。1940 年 1 ⽉,组建装甲集群的任务被交给了⻰德施泰特,⻰帅毫不犹豫选了克莱斯特担任装甲集群司令。法国战役结束后,⻰德施泰特强烈推荐克莱斯特担任摩托化集团军群司令,注意是集团军群 Heersgruppe司令,直接跳过了集团军⼀级。)
更值得关注的是,与格奥尔格·施图梅中将的对⽐恰恰证明曼施坦因的新任命绝⾮贬谪。这位与曼施坦因同期晋升中将(均⾃ 1938 年 4 ⽉ 1 ⽇⽣效)的将领,虽在 1938 年秋就任第 2 轻型师师⻓(该部在波兰战役后改编为第 7 装甲师),具备摩托化部队指挥经验,最终却与曼施坦因同样被授予步兵军(第 40 军)指ഀ权。
若论"屈才",施图梅显然⽐曼施坦因更有资格抱怨。
![]()
正在和隆美尔元帅一同研究地图的施图梅将军
(笔者的话:因为⼩胡⼦的关系,⼭地兵出身的隆美尔将军成为第7装甲师师⻓。)
关于曼施坦因被任命为第 38 军军⻓是否意味着贬谪的问题,最后还需提出⼀个关键反证:⾃ 1940 年 5 ⽉底起配属该军的师级部队,⼏乎均为精锐部队(此处原⽂批注是:配属部队包括第 2 摩托化步兵师及第 6、9、27、46 步兵师等一波次师,仅第 57 步兵师属于新编⼆波次师,官兵作战经验相对⽋缺。)——这⼀事实同样驳斥了所谓"OKH 刻意打压"的说法。
然⽽值得注意的是,哈尔德当时似乎已陷⼊舆论质疑。1940 年 3 ⽉ 4 ⽇的作战⽇记显示,国防军最⾼统帅部(OKW)对其⼈事安排提出异议:他们不仅不理解这次调动,更质疑继任者是否具备曼施坦因履⾏职务时展现的"必要魄⼒"。这暗示着外界普遍认为,曼施坦因的调离绝⾮常规⼈事轮换或应其个⼈请求所致。
(笔者的话:曼施坦因的调动依然造成了很⼤震动。在许多军官看来,曼施坦因应该接替凯特尔成为 OKW 负责⼈,或者成为陆军总司令或者总参谋⻓,⽽不是只当⼀个普通步兵军的军⻓,尽管这⼀任命符合流程。我们可以在 1940 年 2⽉中旬豪⾟格的讲话中略知⼀⼆,豪⾟格是曼施坦因的铁杆粉丝,他是这么说的:
当⽣死存亡之际,个⼈好恶必须让步。在上次⼤战中,我们启⽤鲁登道夫就已经太迟了。除了曼施坦因,我想不出还有谁能胜任这场世界⼤战的重任——凯特尔显然不⾏。我们必须继续为此铺路。
对于 OKW 实际负责⼈凯特尔⽽⾔,尽管他很讨厌曼施坦因,但他认可曼施坦因的能⼒。⾯对曼施坦因的离职,他也会表达⾃⼰的不满。)
![]()
1953年,刚获释不久的曼施坦因元帅与其妻子
综上所述,关于曼施坦因被解除 A 集团军群参谋⻓职务⼀事,可以确认的是:哈尔德⽆疑乐⻅其离职,这位陆军总参谋⻓也必然极⼒主张满⾜曼施坦因执掌军级部队的意愿。但若将此次调动视为对其 1939 年 10 ⽉⾄ 1940 年 1 ⽉间作战建议的惩罚,则与事实不符——即便哈尔德本⼈在事后作如是解读。曼施坦因对⻄线作战⽅案的持续建⾔或许加速了他的职务变动,却绝⾮根本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