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会失蹄,人会失足,这话不假。
但当一个年轻的生命说没就没了,我们是不是该多想一步?
如果当时有人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检查一道安全环节,这场悲剧是不是根本就不会发生?
我始终觉得,比起事后那些宏大的反思,我们更需要的,是每个环节里具体的人,对具体安全细节的那点“不放心”。
毕竟,生命从来开不起玩笑。
![]()
11月9日,一位武汉网友发帖透露,当地一所211高校的一名博士生不幸意外去世。这名同学出生于1998年,年仅二十多岁,却在校园内因失足溺水而失去了生命。
最让人惋惜的是,他距离完成博士学位只有一步之遥。多年的寒窗苦读,本该在今年迎来收获的季节,生命却在这一刻戛然而止。
![]()
发帖人原来是这位博士生的亲姐姐。她透露,弟弟是在11月7日发生意外的,而悲剧的直接原因,是校园里那片没有任何防护的水域——那里不仅没有安装护栏,他失足的位置还是个45度的光滑石坡,人一滑下去根本没法自救。
![]()
45度的光滑石坡,人一旦滑下去,靠自己是绝对爬不上来的。更可怕的是,整个区域既没有“水深危险”的警示牌,也没有配备任何救生圈、救生杆这样的应急设备。
在这样的地方,会不会游泳已经不重要了——掉下去就是绝境。
![]()
这位姐姐在网上发声,目的特别简单,也特别让人心疼:她不想让别的家庭,再经历一遍她家这样的痛。
她不是在博同情,而是想用弟弟的血泪教训,敲响校园安全的警钟。在另一个平台的帖子里,她没有回避,直接点出了学校的名字——华中农业大学。随后,也有其他网友确认,出事地点确实就在华中农大校园里。
![]()
这事儿现在媒体已经证实了。
不幸溺亡的男生,确实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博士生,专业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校的工作人员也回应了,说学校正在按程序处理,不过很多具体细节他们也不清楚。
![]()
工作人员还特别强调,学校对发生这样的事非常惋惜和悲痛。同时他澄清,这位同学不是因为做实验或者取实验器材才落水的,排除了这个可能。他还提到,关于这件事的更多具体情况,"有关方面是知晓的",意思是该知道的部门是掌握信息的。
简单来说,就是学校承认了此事,正在处理,并排除了与实验相关的猜测,但许多细节仍未向公众完全公开。
![]()
从华中农大的地图和现场照片能清楚地看到,校园里水域面积不小,而事发地点的水泥路边直接就是水面,中间没有任何护栏阻隔。
![]()
更关键的是,结合天气情况看,隐患就更明显了。事发前两天(11月6日、7日),武汉都是阴雨天,导致水泥路旁的泥土变得湿滑。人一旦在上面行走,很容易失足滑倒。
而下方就是带坡度的水泥岸基,光秃秃的,没有任何可以抓扶的地方。一旦滑倒,整个人就会直接滑入水中,后果不堪设想。
![]()
其实解决方式并不复杂。就像指出的那样,只要在临水的红线位置安装上坚固的护栏,或者密集地放置一些景观石,形成一道物理屏障。这样即使有人不小心滑倒,也能被挡住,而不至于坠入水中。
![]()
不过也有人认为:
“都读到博士了,又不是小孩子,看到水塘自己不知道绕着走吗?校园那么大,总不能把所有水边都盖上盖子吧?自己不小心滑倒了,全怪学校好像也不太对。”
![]()
![]()
![]()
但反过来想: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他是不是博士”,而在于“这个地方是不是真的危险”。
既然有人在这里滑倒淹死了,就说明这个地方存在实实在在的风险。
是个人就可能脚滑、可能分神、可能摔倒,这是人性共通的部分。
学校不是荒郊野外,是学生们天天生活学习的地方。在这种人流密集的区域,明知有危险却不做任何防护,这说得过去吗?
我们讨论的不是“追查谁的责任”,而是“怎么避免下一个悲剧”。
装个护栏、放几个救生圈,花不了多少钱,却可能拦住无数个意外。这不是娇惯,这是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就像我们会给楼梯装扶手、给电源装保护套一样。
说到底,安全措施防的不是“不小心的人”,而是“人总会有的那些不小心时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