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1月12日讯(记者 陈俊兰)在CEO职位空缺近四个月后,渣打证券(中国)迎来了新的掌舵者。
11月11日,渣打证券(中国)正式宣布,任命王允来为公司首席执行官,全面主持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履历显示,王允来在金融市场拥有超过20年的工作经历,在证券、资管、银行等领域均有相关经验。
渣打集团对此次任命的解读直指业务需求核心。集团大中华及北亚区金融市场及战略客户主管曾继志明确表示,王允来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洞察,尤其在固定收益领域的深刻理解,与渣打证券的发展方向高度匹配。
在行业竞争加剧与转型压力的双重驱动下,外资券商正借助高层人事调整,重塑发展战略并强化业务协同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开放政策密集落地,外资控股券商的动作愈发集中,从批文获取、高管任命到选定落户地开展业务,均展现出加速布局的态势。
外资券商已定掌舵人,王允来接任
渣打证券(中国)通过官方公众号宣布正式任命王允来为渣打证券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公司经营管理,并向公司董事会负责。
![]()
公开履历显示,王允来是金融行业深耕超20年的“老兵”。2001年至2011年任美国Vining Spark InvestmentBankingGroup大中华区首席代表,2011年回国后,先后在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渤海汇金资管等机构任职。加入渣打证券前,他担任汇华理财副总经理兼销售及营销总监,而汇华理财作为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其运作模式与渣打证券的外资背景高度契合。
作为2020年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后首家获批新设的外资全资控股券商,渣打证券于2024年3月正式在北京展业。展业首年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49.66万元,但报告期内共亏损7808.73万元。在经历首年亏损后,渣打证券在2025年业务拓展步伐明显加快,首家分公司上海分公司已于今年1月获准营业。
尽管面临短期挑战,中国资本市场的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仍在稳步推进,但巨大的增长潜力持续吸引着国际金融机构。渣打集团在其2025年下半年的市场展望中,明确维持超配中国股票的配置,显示出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曾继志在本次任命中也重申:“渣打集团始终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和中国市场的丰富机遇,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和投入一如既往。”
市场分析认为,选择具有深厚本土经验的高管执掌证券业务,反映出外资机构正在调整在华发展策略。同时,相较于空降国际高管,熟悉中国监管环境和客户需求的本土化人才更利于业务落地。王允来上任后,如何依托其丰富的固定收益领域经验,并协同渣打集团的全球网络优势,带领公司尽快实现盈利,将是其面临的核心任务。
外资券商竞争加剧,高层变动频现
高管变动频现已非内资券商独有现象,这一趋势正加速向外资金融机构蔓延。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内至少有10家证券公司董事长变动,有14家证券公司总经理发生变更。其中,就有包括摩根大通证券、大和证券(中国)、瑞穗证券(中国)三家机构总经理变更。
3月,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总经理余学勤离任,由公司董事长、执行委员会主席陆芳兼任总经理职位。
7月,大和证券(中国)首任总经理耿欣离职,该职务暂由董事长野吕濑元太兼任。后在9月底,证监会核准设立瑞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由大和证券原总经理耿欣出任总经理。
耿欣是具备近三十年企业经营与证券行业从业经验的资深从业者。履历显示,耿欣早年有17年企业经营管理背景,后深耕证券行业15年,历任中信证券投行执行总经理,华菁证券董事总经理兼投行负责人。2019年主导大和证券(中国)筹建并担任总经理四年。
这一系列人事变动呈现出两个鲜明特点。其一,在过渡期内,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成为普遍安排,反映出外资机构在确保管理连续性与审慎决策之间的平衡;其二,具备中国市场监管经验与本土化视野的高管,正成为外资券商争相延揽的核心人才。耿欣的职务平移,正是业内资深的合规与业务骨干在机构间流动的典型案例。
安永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外资券商在华机构数量再创新高,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在此背景下,外资证券的人事落定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关键一步,也为外资机构深耕中国市场的人才战略提供了新样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