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赛事经济蓬勃发展,为企业抢抓体育经济红利和体育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从体育消费到城市转型,再到区域协调发展,赛事经济的新动能将加速释放。
![]()
图片来源/新华社
■郭锦辉
以“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为主题口号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于11月9日至21日在广东、香港、澳门举行,11月9日晚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了开幕式。本届全运会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的全国性大型综合赛事,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赛期最长、承办城市最多的一届全运会。正在举办的这场体育盛会,不仅展示出竞技体育的魅力,而且成为拉动内需、激发消费潜力的强劲引擎,在粤港澳大湾区释放出巨大的经济能量。
赛事经济正成为体育消费的新增长极。体育赛事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赛场竞技表现和门票经济。体育赛事、地域文化、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构建起文、商、旅、体、农等多个领域协同发展的消费新格局,让观众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近年来,从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等国际性综合性赛事,到“村超”“苏超”“湘超”等各类联赛,再到各类城市马拉松、越野跑等单项赛事,“赛事兴城”日益火热。《中国赛事经济指数报告(2025)》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北、浙江、福建等7地举行了511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赛事经济有效带动了体育消费热潮。
赛事经济含“新”量不断增加,体现出体育产业加速高质量发展。科技元素正渗透到场馆建设与改造、赛事承办、赛事运营、赛事宣传、服务保障等赛事活动的每个角落,使得体育赛事活动正变得越来越智慧。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为例,在开幕式现场,三台人形机器人共同敲响青铜句鑃。这是国家级综合性运动会首次引入人形机器人作为开幕嘉宾,也是全球首次用人形机器人奏响千年青铜礼乐。中华文明千年遗产与人形机器人同台交融,受到广泛赞誉。此外,人工智能吉祥物、量子加密技术等一批“黑科技”让体育赛事科技感十足,“新”意浓浓。
体育赛事是企业的“竞技场”,为企业提供了抢抓体育经济红利的机遇。例如,广之旅提出“一场赛事,一次多元文化之旅”理念,突破传统票务代理模式,将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门票与粤港澳三地核心文旅资源串联。元隆雅图已获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特许生产和特许零售资质,在广州、深圳、香港开设全运会特许商品零售店51家。“体育+旅游”“体育+文创”等模式激活了企业参与体育赛事市场开发的热情。企业在体育赛事中形成的标准化体系、资源整合能力与国际化视野,也将加速向企业常态化业务转化,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赛事经济正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动力。一个成功的赛事,不仅创造经济价值,而且推动城市更新,重塑人与地方的关系。一方面,通过将赛事IP转化为城市IP,打造城市品牌;另一方面,在赋能城市转型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区域联动。例如,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全运会史上首次实现不新建任何大型场馆,打破全球近40年来“大拆大建办大赛”的刻板印象。从体育场馆、城市空间到交通设施,高品质的城市功能提升,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再如,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由粤港澳三地联办,有利于各地各展所长,推动“赛事经济”向“长效生态”发展,为粤港澳联动和区域协同开辟新路径,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赛事经济潜力巨大。随着赛事经济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赛事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可以预见,从消费市场到城市转型,赛事消费的“乘数效应”未来将加速释放。同时,也要看到,一些赛事在短期爆火后未能形成持续影响力,赛事经济面临着从“流量红利”向“长效价值”转化的挑战。这就需要深挖地域文化,打造差异化优势;加强产业链布局,完善赛事生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逐步弥合区域间的“赛事鸿沟”。
总 监 制丨王列军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