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美国“驱动”网站战争地带专栏披露的一组商业卫星照片,在全球军事圈掀起轩然大波。
照片清晰捕捉到,成飞、沈飞两款六代机相继现身罗布泊附近的隐秘测试基地,时间跨度从8月下旬至9月中旬。
这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出现两款六代机同框试飞的影像记录,打破了此前单一型号迭代研发的惯例,两款战机涂装迥异却试飞科目趋同,超长跑道与扩建中的基地设施也暗藏玄机。
![]()
中国六代机
双机同框罗布泊,全球六代机领域首见
2025年8月27日,星球实验室的商业卫星掠过中国西北大漠,在罗布泊核试验场附近的秘密基地,捕捉到一架特殊战机的身影。
该机停放在中央停机坪的主机库外,大型改进型三角翼布局搭配“碎片”迷彩涂装,正是成飞研发的六代机歼-36。
![]()
歼36卫星照片
仅仅半个多月后的9月13日,同一基地的卫星照片中,沈飞的J-XDS(又称J-50)六代机赫然出现,两款国之重器在全球最偏远的测试基地完成“历史性同框”。
这组照片的发布方并非军事侦察机构,而是商业卫星公司,要知道,此前全球范围内仅有美国披露过六代机原型机试飞消息,且从未有清晰影像流出。
中国两款六代机同时曝光,且停放在室外接受卫星拍摄,这种“透明化”的展示方式,本身就传递出足够的自信。
![]()
J-XDS卫星照片
罗布泊周边的特殊地理位置,让这次同框更具深意,该区域远离人口密集区,空域纯净无民用航班干扰,是开展高风险试飞的理想场所。
两款战机选择在此集中测试,既体现了试飞任务的重要性,也暗示着相关科目已进入关键验证阶段。
这张跨越数千公里传回的卫星照片,不仅记录了两架战机的实体轮廓,更标注出中国在六代机领域的领先地位。
![]()
歼36正面照片
两款战机的“硬核差异”与技术突破
歼-36与J-XDS虽同属重型隐身多用途战斗机,核心定位一致,但设计路线却截然不同,暗藏多项全球首创技术。
歼-36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独特的三引擎布局,这在全球战术战斗机中尚属首次,翼展达到65英尺,比美国F-111战斗轰炸机的翼展还多出2英尺。
![]()
歼36
三引擎设计带来的不仅是推力提升,更能为机载高耗能设备提供充足电力支持,这种配置可满足激光反导、量子雷达等先进系统的运行需求,同时支撑超远航程与超音速巡航能力。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J-XDS的双引擎设计,搭配λ形机翼布局,翼展约50英尺,更侧重亚音速机动性与多任务灵活性,延续了沈飞在舰载机结构设计上的技术优势。
![]()
J-XDS
两款战机的尺寸差异背后,是不同作战需求的精准适配。
歼-36的大翼展设计优化了气动效率,使其作战半径有望突破3000公里,契合美军提出的六代机超远航程标准,J-XDS则通过紧凑布局,更适合未来舰载部署与复杂空域机动。
而它们的涂装差异,并非单纯的设计区别,而是不同原型机的识别标记,方便地面人员快速区分并记录试飞数据,这种细节设计也从侧面反映了试飞工作的精细化程度。
两款战机的技术差异化,恰恰证明中国六代机研发并非单一路径依赖,而是多技术路线并行推进的成熟体系。
![]()
J-XDS
中国版“51区”的保障实力
能支撑两款六代机开展高风险试飞,罗布泊附近的测试基地绝非普通场地,其硬件配置与战略定位堪比美国著名的51区。
该基地拥有一条长达16400英尺的跑道,是全球最长的军用跑道之一,远超美国51区3000米的主力跑道长度,足以满足重型战机满油满弹起飞、高速降落等极限测试需求。
基地的核心保障能力不止于超长跑道,地面控制室具备每秒百万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实时采集分析试飞过程中的速度、高度、发动机状态等关键参数,既为飞行员安全提供全方位保障,也大幅提升试飞效率。
![]()
罗布泊基地
2025年以来,基地进入大规模扩建阶段,新增大型机库、战斗机专用停机坪及配套设施,东北端新建的大型机库与东南方向的多座附属建筑,显示出该设施正持续扩大工作范围与规模。
此外,该基地也并非单纯的战机测试场,而是融合了空天飞行器研发的综合枢纽。
2020年,这里就曾因支持可重复使用航天飞机着陆测试被曝光,与美国51区同时承担空天项目与先进战机测试的功能高度相似。
![]()
美国51区
与新疆马兰基地专注无人机测试不同,罗布泊基地更侧重先进有人机与空天一体化装备研发,其偏远性与伪装设计有效降低了卫星侦察识别度,而公开停放的六代机则传递出“实力自信”的信号。
这座不断升级的超级基地,为中国六代机研发提供了全球顶尖的测试平台,也成为航空工业创新的“硬核后盾”。

罗布泊基地建设
从空战体系到舰载布局的长远布局
此次罗布泊试飞绝非孤立的战机测试,而是中国未来空战体系的“预演”,舰载化与无人机协同已成为明确的发展方向。
在协同作战领域,马兰基地已部署战斗机大小的协同作战飞机,这类“忠诚僚机”可与六代机形成作战集群,执行侦察、电子干扰或自杀式攻击任务。
这一模式与美国CCA项目形成直接对标,但中国已实现“有人机+无人机”的同步测试,而美国YFQ-44A、YFQ-42A两款无人机虽完成首飞,仍面临武器适配、控制网络稳定等瓶颈。
![]()
YFQ-44A
此外,网络曝光的GJ-11隐形无人作战飞行器舰载版,也已配备拦阻钩,可从航母和大型甲板两栖攻击舰起飞,作战半径超1500公里,标志着中国已构建“六代机+舰载无人机”的立体化作战体系。
舰载化布局是两款六代机的另一重要发展方向,成飞正研发六代机着舰辅助系统,沈飞的J-XDS因紧凑布局与舰载机设计经验,天然具备舰载适配优势,未来有望登上国产核航母。
![]()
福建舰
此外,两款战机仍有多项待解技术谜团,如是否搭载变循环发动机、隐身涂层的雷达探测抗性、无人机蜂群指挥能力等,这些技术突破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空战体系的威慑力。
卫星照片中同框的两款六代机,不仅是当前的试飞主角,更是未来海空一体化作战体系的核心节点。
![]()
海空一体化
结语
六代机的试飞之路,既是技术创新的探索之路,也是国家实力的成长之路。
从西北大漠的隐秘基地到未来的海空战场,中国航空工业将继续以自主创新为引擎,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书写更多“国之重器”的传奇。
这组跨越洲际的卫星照片,不仅记录了当下的辉煌,更预示着中国在未来空战格局中,将拥有更多话语权与主导权,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贡献中国力量。
信息来源:中国新型无尾隐身战斗机均现身神秘测试基地
驱动 2025-11-04
![]()
信源截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