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八条减负措施直指教师负担过重的痛点:不得随意设置“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不得安排教师参与巡河护林等非教学任务、严禁随意扩大课后服务范围……
这些规定背后,是一个令人揪心的现实:教师平均寿命仅 59.3 岁,远低于国民平均寿命 76.1 岁。
这意味着不少教师可能难以完整走完职业生涯,甚至无缘安享退休生活。
也许你会说:“这也太夸张了。当教师那么轻松与安逸,一年有两个假期,一天就两三节课,还说累,你觉得累你可以辞职,有大把的人想进来,农民工可比你们辛苦多了!”
其实每个职业的辛苦都值得被看见,无需横向比较,但教师的累,真的被太多人低估了。人们只看到“一天两三节课”的表面,却看不见课表之外的无尽琐碎 —— 那些才是压在教师肩上的真正重量。
备课上课只是冰山一角,他们还要应对各类会议、培训、检查、评比,承担创城执勤等社会事务,甚至要督促家长完成扫码打卡等行政任务。一位教师坦言:“课堂上 45 分钟是最轻松的时光。”
![]()
不知道你们是否留意过一种现象,大多数家长是特别害怕孩子放长假、长时间待在家中的,因为他们根本管不了自己的孩子。
人类的天性倾向于追求自由。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做事的节奏与自主选择权。人们反感他人的管束,因为这威胁到他们的自我认同、自尊心、个体身份与地位,还有个人自由。
面对这样的难题,家长可以选择把孩子交到学校,交给国家,但是这份教育和管束就落在了教师的手里,成了他们的本职工作。
弘一法师说过:“不要参与他人的因果,不要搅动他人的气数,否则消耗的是自身,你渡不尽天下人。故师不顺路,医不叩门,不问不说。”
因为不管你的修为有多么高,都会有你渡不了的人,这样的人会拉低你的能量,让你好久都缓不过来。
所以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是一份反人性的工作 —— 要违背人的天性去引导、管束,还要为他人的成长结果负责。
作为教师,他们前有各级领导,后有学校同事,中间还有几十或者几百个孩子,以及孩子身后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一大家子人。
千人千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爱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种差异会在教师与他们的交流合作中引发观念上的碰撞,导致彼此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困难。
领导要考核成绩,同事要协作事务,家长要即时反馈,孩子要个性化关注 —— 这些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对教师而言就是一场持续不断的能量消耗。
《被讨厌的勇气》指出“人的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而教师正是深陷其中的典型。
今天的教育环境已发生巨变。
信息爆炸让学生的认知远超从前,教师权威自然削弱;家长对教育的高期待与过度保护形成新的矛盾;社交媒体放大个别教师的失当行为,让整个行业蒙上阴影。
有教师感叹:“从未有一个时代如此不尊师重道。”
“教师是蜡烛”的颂扬变成道德绑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成为精神枷锁。
一位教师直言:“大厂拿命换钱至少对等,教师拿命换来的只有情怀。”
当回家不等于下班,当管教学生反要道歉,职业尊严正在流失。
减负通知释放了积极信号,但关键在落实。
需要真正让教师从形式主义中解脱,从过度考核中松绑。
社会需要少一点苛责,多一点理解;少谈“情怀”,多给实质支持。
![]()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当教师被迫在各类杂务中疲于奔命,教书育人的核心使命必然受损。
给教师减负,就是给教育加分;让教师保有尊严,就是给未来留希望。
愿每一份教育热忱都不被辜负,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育人路上收获应有的温暖与体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