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育人共同体,家庭勿缺席

0
分享至


半月谈评论员 汪鹏

中共中央近期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明确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推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家校协同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式发展,值得大力倡导。

最近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的2025思政课一体化发展与创新交流大会上,《新华思政学堂》全国微课堂优课遴选工作启动。从湖北一些地方和部门单位的探索看,家庭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频共振,可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促进思政课教育走深见效。

推动思政课从“笔头”到“口头”,需要强化家校协同认知。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家庭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共同价值,德才兼备是家庭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共同目标。青少年的价值认同受到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需要家校文化双向赋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特别是家长的言行示范直接影响孩子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家庭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持续情感浸润和代际传递,强化个体对家庭、国家的情感联结,在涵养孩子“小家”紧系“大家”的家国情怀方面彰显着独特作用。

为此,要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引导社会各界深化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学校则要举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大思政’背景下的家庭首课”等学生和家长乐于参与的活动,指导广大家长配合学校关注孩子思想动态,提升家庭教育针对性。家长们要强化家庭是“第一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意识,利用传统节日、孩子生日和国庆节等节点,以言传身教实现“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

一些地方和单位大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中的丰富家教家风的基因,推动家庭美德转化为孩子的社会责任。例如,中南民族大学通过廉洁家风讲座、家校共育实践等活动,持续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融入育人全过程,有效构建“修身-齐家-治国”的价值链条。

推动思政课从“口头”到“心头”,需要打造“行走的思政课”。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新时代青少年不仅想了解“是什么”,还关注“为什么”,更关注“做什么”。这就要求构建大中小一体化分层递进的思政课程体系,并积极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在沉浸式实践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让“真理的味道”从“纸面”到“地面”,从教师和家长的“口头”到学生的“心头”。而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视角转化及角色转换能力,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0月21日,由湖北省妇联指导,武汉市妇联、市文明办与中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的湖北省最美家风进高校活动在中南民族大学光谷音乐厅举行

近年来,一些高校组织开展“家国情怀”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用脚步体悟家乡变化,丈量祖国大地,给精神加油,为实践赋能,构建“看得见”“听得进”“有意思”的思政课。有些高校将寒暑假与田野调查结合,拓展思政教育场景,努力把“最难讲”变成“最精彩”。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对口帮扶,共同组建湖北省城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依托本禹志愿服务队、阡陌学堂、耕读学堂等平台,探索打造高校教育、家庭教育、乡村教育融合的社会大课堂,塑造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本领的时代新人。

凝聚“大思政”工作合力,需要建立家校协同机制。制度机制管根本管长远。构建各方协同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需要在教师家访、家长入校、德育评价等方面探索针对性的制度机制。为此,湖北省政府印发《湖北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出台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的方案,武汉等地积极探索校园开放日、亲情沟通日等机制化措施。这些制度探索将有助于构建“家校社政”多元协同的育人共同体。

来源:《半月谈》2025年第21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学申论的谈妹 incentive-icons
学申论的谈妹
时事政策顾问,学习生活益友
14459文章数 253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