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6G发展大会将于11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作为国内6G领域技术覆盖最全面、专业水平最高、国际影响力最大的盛会,其核心目标是推动6G全球统一标准制定,凝聚全球智慧共商6G技术创新生态。
结合大会主题及6G技术特性,6G产业链涵盖“基础层-设备层-网络层-应用层”四大核心环节,涉及系统设备与标准、卫星互联网、芯片与射频、光电子集成、材料与器件、应用场景与配套服务六大板块。
以下是各板块的核心个股梳理(均来自公开信息):
一、系统设备与标准:6G网络的核心架构与规则制定者
系统设备与标准是6G网络的“骨架”,负责定义网络架构、技术标准及核心设备研发,直接影响6G网络的性能与兼容性。
中兴通讯:全球通信设备龙头,6G专利申请量超1.32万件(含PCT国际专利),其中太赫兹通信、智能超表面(RIS)等关键技术专利占比显著。已完成单用户峰值速率1Tbps的太赫兹原型系统验证,调制器技术通过ITU认证;智能超表面(RIS)技术在雄安新区试点落地,覆盖效率提升40%。携手中国移动、MediaTek完成手机直连低轨卫星NR-NTN实时语音验证,计划2026年启动6G基站预商用设备生产。
烽火通信:光通信全产业链龙头,开展6G智能内生架构研究,提供光纤及光模块完整解决方案。与紫金山实验室合作参与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建设,支持厘米级定位精度和毫秒级时延。
信科移动:央企背景的6G预研领军企业,承担多项国家6G专项课题。2025年10月发布第二代6G测试仪,支持太赫兹频段(0.1-1THz)实时信道测量,性能较第一代提升40%;主导智能超表面(RIS)技术标准制定,在星地融合、超维度天线等10余个技术方向取得突破。
二、卫星互联网:6G“空天地海一体化”的关键支撑
卫星互联网是6G实现“全球无死角覆盖”的核心环节,涉及卫星制造、运营及终端设备,连接地面网络与太空资源。
中国卫星:航天科技集团旗下卫星制造核心企业,承担国家低轨星座重要组网任务。太赫兹相控阵天线技术随星发射测试,星载相控阵T/R芯片系列产品在多型号卫星中大规模应用,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卫通:国内唯一商用卫星电信运营商,垄断高通量卫星转发器租赁市场(2025年国内市占率78.6%)。参与“中国星网”1.3万颗低轨卫星组网计划,规划2026年前发射300颗低轨卫星,构建“高轨+低轨”协同发展格局。
通宇通讯:基站天线全球前三,毫米波产品批量供应华为,6G天线订单量同比增长65%。卫星通信全产业链布局,涵盖星载相控阵天线等核心部件,深度适配低轨卫星互联网组网需求。
海格通信:北斗+卫星通信双轮驱动,2025年推出6G手持终端原型机,支持卫星电话、物联网数据传输等多模功能。中标应急管理部“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系统项目,金额超5亿元。
三、芯片与射频:6G设备的“心脏”与“神经”
芯片与射频是6G设备的核心组件,负责信号处理、传输及频率控制,其性能直接决定6G终端的速率与稳定性。
铖昌科技:国内领先的微波毫米波模拟相控阵T/R芯片企业,产品频率覆盖L波段至W波段。研制的硅基毫米波模拟波束赋形芯片实现量产,性能优异,已与多家科研院所及优势企业合作,助力卫星互联网低成本发展。
国博电子:国内领先的氮化镓模组企业,2025年10月与头部终端厂商共同研发的硅基氮化镓功放芯片实现量产交付(累计交付127.6万只),填补业内硅基氮化镓功放终端射频应用空白。6G基站用氮化镓射频模组已完成送样测试。
信维通信:毫米波天线模组通过高通认证,卫星通信相控阵天线进入量产阶段,LCP天线材料适配6G高频场景。2025年11月与华为签署《6G天线联合研发协议》,重点突破太赫兹波束赋形技术,预计2026年商用落地。
盛路通信:太赫兹技术专利储备国内领先,完成6G通信与感知融合试验系统开发,获中国星网重大项目订单。毫米波组件业务占比持续提升。
四、光电子集成:6G高速传输的“血管”
光电子集成是6G网络实现“超高速率”的关键,涉及光模块、光纤光缆等,负责数据的快速传输与处理。
光迅科技:全球TOP3光模块供应商,800G/1.6T光模块已量产。2025年11月宣布1.6T硅光模块实现量产,并完成与英伟达GPU的兼容性测试,支撑6G网络10倍于5G的传输速率跃升。与英伟达合作开发6G光互联方案。
亨通光电:光纤光缆覆盖天地海场景,海底光缆支持0.5-115GHz信号传输。子公司科大亨芯开发量子-太赫兹融合芯片,低轨卫星用光纤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中际旭创:全球光模块龙头,开展CPO(光电共封装)相关研究,进行光电协同设计及融合封装开发,技术路径符合6G光电融合趋势,产品适配6G超高速传输需求。
仕佳光子:在薄膜铌酸锂调制器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支撑6G超高速光传输,光通信核心器件研发与量产能力领先,为6G光互联提供关键支撑。
五、材料与器件:6G设备的“基石”
材料与器件是6G设备的基础,涉及高频PCB、散热材料、连接器等,其性能直接影响设备的稳定性与寿命。
东阳光:氟化冷却液技术突破,适配6G高功耗设备散热需求,战略合作中际旭创,为6G设备提供高密度散热解决方案。
有研新材:高纯金属靶材与稀土材料供应商,支持高频通信器件制造,开发的半导体材料为6G核心器件提供基础支撑,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
沃特股份:LCP(液晶聚合物)材料、高频覆铜板供应商,产品用于6G基站天线和射频模组,适配6G高频通信需求,已实现规模化供应。
意华股份:高端连接器龙头,太赫兹通讯连接器全球市占率超20%,56Gbps高速连接器通过华为认证,深度绑定华为供应链,适配6G设备互联需求。
六、应用场景与配套服务:6G价值的“落地出口”
应用场景与配套服务是6G技术转化为实际价值的关键,涉及车联网、量子通信、物联网等,推动6G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
广和通:车联网模组适配6G-V2X通信标准,已完成星地直连模组预研,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增速超60%,6G模组业务占比将突破25%。
国盾量子:国内量子通信龙头,QKD(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已与华为6G基站完成联调,实现太赫兹频段动态密钥生成,保障6G通信安全。
国脉科技:深度参与东数西算工程,抢先布局太赫兹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综合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为6G落地提供电信服务支撑。
中国电信:提出“6G全域智惠网络(UIN)”架构目标,2025年11月试验数据显示,其UIN架构在跨网协同场景下实现AI数据传输时延低于1ms(较5G提升10倍)。完成首个6G分布式跨网协同AI数据服务试验及首个中轨NRNTN多频段在轨试验,实现船载相控阵终端的数据与语音业务验证。
中国移动:全球最大通信运营商,6G研发链长企业,已组建400余人专业研发团队,2024年研发投入超300亿元。建成全球首个系统性6G网络架构,发射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2025年11月试验网扩展至18个站点(覆盖北上广)。
![]()
七、6G产业链的投资逻辑
6G产业链的核心逻辑是“技术突破-标准制定-设备研发-应用落地”,其中系统设备与标准是规则制定者,卫星互联网是覆盖延伸,芯片与射频是设备核心,光电子集成是传输保障,材料与器件是基础支撑,应用场景是价值出口。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技术储备深厚、产业链布局完整、与头部企业(如华为、中兴、中国移动)深度合作的个股,聚焦企业公开披露的研发进展与业务布局。
八、风险提示
1、技术研发风险:6G商业化落地预计至2030年,部分技术(如太赫兹通信、量子通信)存在迭代不确定性,可能影响企业发展进度。
2、估值波动风险:概念股当前估值多反映预期,需警惕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导致的回调,如卫星互联网企业的发射计划延迟。
3、国际竞争风险:频谱分配、标准制定等领域仍需应对国际博弈,如美国在太赫兹通信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可能影响国内企业的发展空间。
![]()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内容、数据、信息来源于网络,由本人基于公开信息收集汇总、编辑整理。其相关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交流参考使用,不构成市场投资买卖操作依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