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岭南稀罕物,今在盘锦棚里熟!11月10日,记者走进兴隆台城区西南郊上房村兴隆生态农场,83栋暖棚次第排开,20余种南果同时挂果——台湾金钻凤梨、释迦、暹罗红柚、长果桑……空气中弥漫的甜香,让人恍若置身三亚。谁能想到,脚下1020亩土地,3年前几乎是“不毛之地”的盐碱地。
![]()
3000株凤梨树春节前后就能采摘。
科技破局:
南果北种扎根北方大棚
走进台湾金钻凤梨大棚,清香扑面而来,半米高的植株整齐排列。“再过一段时间,到春节前后就能采摘,这3000株凤梨都是喝‘调酸水’、吃蚯蚓粪长大的。”农场副总经理王立红道出南方水果成功“定居”北方的关键。
在释迦果大棚,矮化果树绿叶掩映间缀满青果。技术顾问刘柯明介绍:“南果北种,最难的就是土和水。我们引进‘客土’,掺入自制的蚯蚓粪、草炭和珍珠岩改良土壤,还用草炭浸出液把本地碱性水调酸后浇灌。”所有南方果品均采用生态种植——杂草落叶发酵还田,病虫害以物理方法防治。就连泰国四季蜜芒,也能通过人工调控花期,自然长到半斤重。
目前,农场已成功培育释迦、芭乐、芒果、百香果、暹罗红柚等品种。最引人注目的是25栋长果桑大棚,十几厘米长的果实紫红饱满、汁水丰盈,市价每斤超过百元,仍供不应求。“一年两茬,每茬能产六七百斤,不少游客专程为这‘甜蜜长果’来打卡。”王立红说。
![]()
百香果挂满枝。
沉浸体验:
采摘+认养玩转田园
“快来看,我们的小白菜能摘了!”在认养农业区,市民李先生正忙着采摘自家地块的蔬菜。“我每周都来打理,手机就能远程控制大棚温湿度,全托管模式既省心又有参与感。”李先生笑着说。
作为占地1020亩的“城市后花园”,农场将种植与旅游深度融合。除了果蔬采摘,200亩蚯蚓粪生产基地更是科普亮点,孩子们能近距离观察蚯蚓如何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直观理解生态循环的奥秘。
农场已形成“南果采摘、菜园认养、研学科普”三大核心体验板块,认养大棚已全部订满,二期还计划增设户外菜园和景观步道,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
![]()
挂满果实的木瓜树。
生态赋能:
打造都市农业的 “盘锦样本”
走出热带水果大棚,生态蔬菜区的彩椒、太空椒挂满枝头,碱地柿子等本地特色品种同样令人惊艳。“我们用蚯蚓粪滋养土地,既保证了农产品品质,又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刘柯明介绍,农场的蚯蚓粪不仅自给自足,还成了周边农户争相采购的有机肥料。更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改良的南方水果已完全适应北方暖棚环境,加之北方温差大、日照足,果实甜度甚至超过南方原产地。
如今,这座距市中心仅半小时车程的生态农场,已成为市民周末休闲的热门去处,未来,兴隆生态农场将以科技为支撑、生态为底色、文化为灵魂,持续探索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努力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生态农业园区,既为都市人提供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心灵栖息地,也为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辽河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