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静
合规产品因被虚构“质量问题”而滞销,正常经营主体遭遇付费删帖勒索……一些涉企网络“黑嘴”扭曲真实信息,设下陷阱,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今年以来,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与算法典型问题,彰显守护良好网络生态、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
涉企网络“黑嘴”的本质,是披着舆论监督外衣的违法牟利行为,其运作甚至形成“产业闭环”。上游“内容工厂”专职造假,中游“传播矩阵”扩大声势,下游“变现环节”直接索财……这些行为突破了法律红线,必须坚决遏制。
“黑嘴”乱象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是违法成本低、获利高。一台电脑、几个账号就能造谣,复制粘贴即可传播;即便被查,往往只是账号封禁或小额罚款。其网络特性也增加了监管难度:一些“黑嘴”用境外服务器注册,监管锁定线索时,账号已注销、资金已转移,难以追踪。这类乱象不仅危害企业,也会损害社会信用环境,扰乱市场秩序,决不能姑息。
面对“黑嘴”,法治是最有力的武器。当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已较为成熟。民法典明确企业名誉权受保护,刑法划定“高压线”,行政法规进一步完善、细化了相关规定。
也要看到,一些新问题有待破解。比如,AI生成让“黑嘴”能伪造“企业负责人承认造假”之类的视频,现有法律对其认定标准、举证责任不明确,企业在证明视频是伪造时面临重重困难;一些平台以用户生成内容为由,对虚假信息只做形式审核,相关法规对审核义务程度缺乏清晰指引,责任追究容易陷入扯皮。化解新问题、应对新挑战,亟待在当前整治成果基础上形成依法治理的长效机制。
一方面,企业需要提高法治素养和防范意识,遇到“黑嘴”,应依照规范程序快速反应,避免相关证据灭失、损失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要推进全链条治理,形成网信部门监测移送线索、公安侦查追赃、市场监管部门查处不正当竞争、司法机关依法审理裁定的治理合力。同时,还要升级技术监管,善用大数据分析“黑嘴”账号特征、IP轨迹,开发虚假信息识别系统,推动平台建立“企业白名单”,在核实后强化正面信息推荐,对冲“黑嘴”影响。
良好网络生态已经成为优质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好法治手段、明确平台责任、加快完善机制,保障广大企业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让企业心无旁骛投入生产经营,才能更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护航、为高质量发展助力。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法学院)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2日 05 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