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抒情,诗言志,诗能让生活更加美好。
本文分享7首精彩的诗篇,读完这些诗令人会更加热爱生活,都是不可不读的佳作。
到底是哪7首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揭晓谜底。
第1首 北宋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这首诗前两句写行舟所见,阴云低垂的原野上,偶尔一树明艳野花照亮旅途,如同生活中不期而遇的小确幸。
后两句则气象峥嵘,古祠下孤舟独泊,面对满川风雨潮涌,这种壮阔让人心生敬畏。
这首诗告诉我们,生活既有幽花照眼的温柔,也有直面风雨的豪迈,二者都是生命的馈赠。
![]()
第2首 唐朝王建的《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看中庭栀子花。
这首诗用最朴素的笔触勾勒出山村雨景,带给人诗意和美感。
鸡鸣点缀雨幕,竹溪掩映板桥,而“妇姑相唤浴蚕去”的劳作场景,因庭院中静静开放的栀子花而诗意盎然。
农事繁忙与花香悠然形成奇妙对比,揭示生活之美就在劳作与休憩的韵律间。那株无人采摘的栀子花,正是自然赠与辛劳者的精神慰藉。
![]()
第3首 北宋秦观的《纳凉》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本来炎夏追凉是寻常事,却被诗人写得风雅无限。
柳荫、画桥、胡床构成消夏图卷,而月下断续的船笛声与风停后愈发清幽的莲香,共同营造出多维度的清凉世界。
后两句尤其精妙,声音参差而起,香气自在弥漫,无需刻意安排,一切顺应自然。这种“自在”的状态,正是生活之美的最佳体现。
![]()
第4首 唐朝王维的《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道出随缘自适的生活智慧。水流尽头本是绝境,却成为坐观云卷云舒的新起点。这种不执着于既定路径的从容,恰是生活之美的精髓,在困顿中转身,便能遇见开阔。
与林中老叟的偶遇谈笑,更添人间烟火气的温润,展现了中国文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精神境界。
![]()
第5首 唐朝裴度的《溪居》
门径俯清溪,
茅檐古木齐。
红尘飘不到,
时有水禽啼。
这首小诗构建出世外桃源。门前清溪、檐畔古木构成天然屏障,将尘世喧嚣隔绝在外。“红尘飘不到”尤为精妙,既写物理距离,更写心理超脱。
这种“大隐隐于市”的生活理想,告诉我们心的安宁才是最美的栖居,不必远求,当下即是。
![]()
第6首 唐朝杜甫的《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杜甫在颠沛流离后暂得安宁,将江村夏日写得生机盎然。燕子的自在来去、鸥鸟的亲密无间,映衬着人间烟火,老妻画纸为棋盘,稚子敲针做鱼钩。
这些琐碎细节因爱与安宁而熠熠生辉。尾联的知足,道出乱世中寻常生活的奢侈,那些看似平凡的天伦之乐,实则是精神最坚实的寄托。
![]()
第7首 唐朝储光羲的《钓鱼湾》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写尽观察之妙,清澈见底的水潭让人误以为很浅,直到荷叶摇动才恍然有鱼嬉戏其间。这种由错觉到发现的微妙过程,正是生活馈赠的惊喜。
诗人等待的或是恋人,或是知己,但更像是在等待生活中那些不期而遇的美好,在杏花纷飞的春深时节,美从来不需要刻意寻找。
![]()
写尽生活之美、读后令人更加热爱生活的7首诗分享完了,确实都是诗意盎然的佳作,不读是莫大的遗憾。
朋友们,欢迎欣赏好诗,令人更加热爱生活的诗除了文中这7首还有哪些?欢迎进行分享。
驶向一江秋
文化领域创作者
4409篇原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