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印度“落榜生”拿中国全额奖学金,6年不会中文还夸最好?

0
分享至

火车上的一次偶遇,上海街头的一段采访,两件看似无关的小事,却戳中了无数国人的神经。当印度女生轻描淡写说出“中国给了全额奖学金,所以这里最好”时,再联想到“印度理工落榜生才出国留学”的传言,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眼前:我们砸重金资助的留学生,到底是来交流学习的,还是来“薅羊毛”的?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些拿着资助的留学生,会不会转头就把学到的技术用在“对付”我们身上?






印度理工“落榜生”才留学?神话背后藏着多少水分?

“在印度,没本事的人才会出国留学,真有能耐的都考印度理工了!”这句话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甚至让不少国人信以为真。毕竟印度理工学院(IIT)的“神话”确实够唬人——每年录取率不足1%,比哈佛大学还低;毕业生被硅谷巨头疯抢,谷歌、微软的高管里都有其校友。但神话终究是神话,当我们把印度理工的光环和印度制造业的惨淡放在一起,就会发现这不过是“选择性炫耀”的骗局

数据不会说谎:印度理工学院每年培养约1万名毕业生,其中近70%选择出国就业或深造,留在印度本土的不足30%。而印度制造业的现状呢?根据世界银行2024年数据,印度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仅为17.4%,不仅远低于中国的27.7%,甚至不如越南的18.2%。更讽刺的是,印度连最基础的半导体芯片都无法自主生产,每年进口额超过1000亿美元,占全球芯片进口总量的12%。

所谓“落榜生才留学”的说法,本质上是印度的“舆论造势”。印度理工每年招生名额有限,全国数百万考生竞争,落榜者基数极大,其中真正有实力的学生,大多会选择去欧美留学,而来中国的留学生中,确实有不少是冲着“低门槛+高福利”来的。把印度理工的“精英筛选”和来中国留学的“福利导向”绑在一起,本身就是对中国留学政策的误读,更是印度舆论的刻意误导

不会中文也能留华6年?高额奖学金成“核心诱饵”

上海街头的采访视频里,两个在华留学6年的印度学生,一句中文都说不流利,却对淘宝购物、城市基建赞不绝口。当被问到来中国的原因时,他们的回答直白到扎心:“因为这里有全额奖学金,还有生活补贴和住房补贴,他们把所有东西都给我们了。”这句话像一根刺,扎痛了无数纳税人的心——我们的真金白银,难道就是为了养一群“混日子”的留学生?

根据教育部公开数据,2023年中国共接收外国留学生44.1万人次,其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占比达58.8%,印度留学生数量位列第七,全年资助金额超过2.3亿元人民币。这些资助涵盖了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多个方面,全额奖学金标准为本科生每年8-10万元,研究生每年10-12万元,远超国内大学生的平均补助水平。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重资助轻考核”的现状。某高校国际教育学院教师透露,部分印度留学生入学时汉语水平仅达到HSK(汉语水平考试)3级,远低于“能正常交流”的4级标准,却因“一带一路专项名额”被破格录取。入学后,他们很少参加汉语课程,反而抱团生活在“印度圈子”里,6年下来连基本的购物对话都无法独立完成。拿着中国的资助,却连最基本的语言沟通都不愿掌握,这样的“留学”,到底有何意义?

全额资助换技术“反杀”?警惕善意被钻空子

网友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我们给他们钱,让他们学科技,万一转头就用这些技术对付我们怎么办?”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顾虑,在印度的科技产业布局中能找到影子。印度近年来大力扶持半导体、新能源等产业,甚至出台“芯片激励计划”,拿出100亿美元吸引全球企业投资,而不少回国的印度留学生,正是这些产业的核心技术人员。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在华攻读理工科专业的印度留学生占比达62%,其中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等“高精尖”专业的占比超过40%。某科研机构调研发现,近5年回国的印度留学生中,有35%进入了印度本土的科技企业,18%加入了政府主导的科研项目,部分人参与的“印度版5G技术研发”“新能源电池国产化”等项目,直接对标中国的优势产业。

更值得警惕的是“技术外泄”的潜在风险。2024年某高校就曾查处一起案例:一名印度籍研究生利用实验室便利,拷贝了新能源材料的核心实验数据,试图通过邮件发送给印度某企业,被系统监测后拦截。虽然此类案例是个例,但“重招生轻管理”“重资助轻监督”的模式,无疑给技术安全埋下了隐患。我们的善意是促进国际交流,但绝不能成为别人“偷师学艺”的跳板,更不能让资助变成“养虎为患”的投资

一刀切搞“留学高考”可行?比限制更重要的是精准筛选

面对争议,不少网友呼吁:“国家应该给留学生搞统一入学考试,像高考一样严格,不能让学校随便搞花样!”这个提议看似解气,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一刀切”的考试模式并不现实,甚至可能违背国际交流的初衷。毕竟,留学交流的核心是“双向奔赴”,而非“单向筛选”。

对比其他国家的做法,我们能找到更合理的参考。美国的外国留学生入学,需要通过托福、GRE等标准化考试,同时要求提供推荐信、科研经历等材料,部分理工科专业还会加试专业科目;德国则要求留学生必须通过“德福考试”(德语水平测试),且需提供国内高校的成绩单,确保其学术能力达标。这些国家的核心逻辑是“分层筛选”——语言能力、学术水平、专业匹配度,一个都不能少。

结合中国国情,真正的解决办法不是“统一高考”,而是“精准画像”。首先,提高入学门槛:将HSK4级作为本科生入学的硬性标准,研究生需达到5级,同时增加专业基础笔试,淘汰“混学历”的学生;其次,建立动态考核机制:把汉语水平、课堂表现、科研成果纳入奖学金评定,对连续两年不合格的学生取消资助;最后,强化专业管控:对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专业,严格限制外国留学生的招生名额,同时加强实验数据的保密管理。

某985高校已经开始试点“精准筛选”模式,2024年印度留学生录取率下降了23%,但入学后的汉语通过率从65%提升到92%,科研参与度也提高了40%。这组数据证明:只要筛选到位、管理严格,外国留学生就能真正成为中外交流的桥梁,而不是“福利的索取者”。

奖学金不是“唐僧肉”,留学交流该守好什么底线?

说到底,国人的愤怒,不是反对“印度留学生来中国”,而是反对“不公平的资助”“不负责的管理”;不是排斥“国际交流”,而是担心“善意被利用”“安全被忽视”。奖学金是促进文化交流、技术合作的纽带,绝不能变成谁都能啃的“唐僧肉”,更不能成为某些人“混日子、薅羊毛”的工具。

我们要明确:留学交流的第一底线是“对等”。中国学生去印度留学,能拿到同等标准的全额奖学金吗?根据印度高等教育委员会数据,2023年在印中国留学生仅2100人,获得资助的不足5%,且最高资助金额仅为每年2万元人民币,远低于中国对印度留学生的资助标准。这种“不对等的资助”,不仅容易引发国内不满,更会让部分留学生觉得“中国的福利理所当然”,失去对规则的敬畏。

第二底线是“有用”。我们资助外国留学生,是希望他们能成为中外合作的“润滑剂”,要么带回中国的文化理念,要么带来先进的技术经验。如果一个留学生6年不会中文,不参与科研,不了解中国社会,只是拿着奖学金购物、游玩,这样的“留学”毫无价值,不如把资金用在国内学生的培养上,用在科研设备的升级上。

第三底线是“安全”。对于理工科专业,尤其是涉及核心技术的领域,必须建立“全流程监管”:入学时审核背景,学习中监测科研行为,毕业时核查成果去向。同时,要畅通举报渠道,让“技术外泄”“数据窃取”等行为无处遁形。

国际交流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双向的共赢”。我们欢迎真正有才华、有诚意的印度留学生来中国,也愿意为他们提供合理的资助,但前提是:你得尊重中国的语言、遵守中国的规则、珍惜学习的机会。如果只是抱着“薅羊毛”的心态来中国,那么这样的留学生,我们不缺,也不要。

关注老犟,带您另眼看世界。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浓眉将结束独行侠生涯?大学校友沃尔爆料:有传言说他想回芝加哥

浓眉将结束独行侠生涯?大学校友沃尔爆料:有传言说他想回芝加哥

罗说NBA
2025-11-14 06:15:26
大幅降温!今年下半年首场寒潮来袭 青藏高原至西南地区多阴雨雪

大幅降温!今年下半年首场寒潮来袭 青藏高原至西南地区多阴雨雪

极目新闻
2025-11-14 08:56:37
重庆这个“低调”的医院,凭啥让全国患者纷纷慕名而来?

重庆这个“低调”的医院,凭啥让全国患者纷纷慕名而来?

白宸侃片
2025-11-14 07:10:40
石破茂卸任后直言:中日若开战,日本百分之百会亡国

石破茂卸任后直言:中日若开战,日本百分之百会亡国

丹徒生
2025-11-12 05:53:54
于和伟羽绒服成焦点,红毯规矩被打破?300元涨幅背后藏着什么?

于和伟羽绒服成焦点,红毯规矩被打破?300元涨幅背后藏着什么?

勺哥乡村味道
2025-11-14 12:53:01
奥运冠军李晓霞,退役当大学教授,结婚生俩娃,年入百万很幸福

奥运冠军李晓霞,退役当大学教授,结婚生俩娃,年入百万很幸福

篮球国度
2025-11-14 10:06:34
2909亿身家有何用?97岁的李嘉诚无力回天,两个60岁儿子已成心病

2909亿身家有何用?97岁的李嘉诚无力回天,两个60岁儿子已成心病

特特农村生活
2025-11-14 07:57:56
江苏快递员被捅后续:双方争执女子丈夫失控,知情人透露更多

江苏快递员被捅后续:双方争执女子丈夫失控,知情人透露更多

史行途
2025-11-14 13:37:38
朱元璋为啥不愿传位给朱棣?史学家:其实谁都可以,唯独朱棣不行

朱元璋为啥不愿传位给朱棣?史学家:其实谁都可以,唯独朱棣不行

掠影后有感
2025-11-10 08:02:51
一人身亡!北京五环发生严重事故!

一人身亡!北京五环发生严重事故!

美丽大北京
2025-11-13 17:47:33
陈伟霆机场接妈妈,何穗穿情侣装首晒照迎婆婆

陈伟霆机场接妈妈,何穗穿情侣装首晒照迎婆婆

日不西沉
2025-11-12 05:45:28
日本政府正式宣布!11 月 11 日日本政府官宣 2026 年上调签证费

日本政府正式宣布!11 月 11 日日本政府官宣 2026 年上调签证费

南权先生
2025-11-13 15:52:13
见过自带财运的人吗?来自网友分享:感觉财神爷都跟着他走

见过自带财运的人吗?来自网友分享:感觉财神爷都跟着他走

一桶浆糊要一统江湖
2025-10-14 23:50:03
快递员河边救下一儿童,却被拘留7天,获释后被救者一家五口被灭门

快递员河边救下一儿童,却被拘留7天,获释后被救者一家五口被灭门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1-06 10:39:29
福特CEO自述拆解特斯拉及中国电动车后“自愧不如”,“发现的东西令人震惊”

福特CEO自述拆解特斯拉及中国电动车后“自愧不如”,“发现的东西令人震惊”

环球网资讯
2025-11-12 17:06:55
赵丽颖和冯绍峰一起送儿子上学,两个人步伐一致,看上去关系很好

赵丽颖和冯绍峰一起送儿子上学,两个人步伐一致,看上去关系很好

老吴教育课堂
2025-11-12 10:10:14
1-0!1亿人口国家狂欢:第91分钟绝杀!送8次晋级世界杯常客出局

1-0!1亿人口国家狂欢:第91分钟绝杀!送8次晋级世界杯常客出局

球场没跑道
2025-11-14 10:28:28
暴跌19℃!常州一地开始集中供暖!

暴跌19℃!常州一地开始集中供暖!

中吴网
2025-11-14 13:28:44
蔡磊已确诊晚期!拒见老婆孩子,3名阿姨伺候,用针管喝水都勉强

蔡磊已确诊晚期!拒见老婆孩子,3名阿姨伺候,用针管喝水都勉强

来科点谱
2025-11-01 09:26:41
林生斌现状曝光:定居澳洲富人区,一家幸福,现任是前公司员工

林生斌现状曝光:定居澳洲富人区,一家幸福,现任是前公司员工

林轻吟
2025-09-21 09:21:51
2025-11-14 17:07:00
爱下厨的阿椅
爱下厨的阿椅
分享美食视频,分享生活
123文章数 404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2026年全球就业力大学排名,北大清华港科大居前三

头条要闻

29岁程序员疑被骗至东南亚 出租屋内留下一张神秘纸条

头条要闻

29岁程序员疑被骗至东南亚 出租屋内留下一张神秘纸条

体育要闻

40岁C罗肘击染红 离场时怒骂对手主帅

娱乐要闻

《国色天香》编剧发长文质疑古二?

财经要闻

统计局:前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4.7%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艺术
健康
教育
手机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伟人写给宋庆龄的信:狂草艺术的巅峰之作

金振口服液助力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

教育要闻

九宫格填数字,四年级三阶幻方

手机要闻

天玑霸榜!安兔兔10月安卓次旗舰手机性能榜出炉

军事要闻

美军多海域再现“航母真空”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