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撰写山神庙一文,读者“稼穑”、“颐乐”留言和私信,谈到一些山神庙周边的往事,提及下放到舒兰的中医“王大膏药”,以及“杨大肚子”、“高小脚子”等个性鲜明的老住户。“颐乐”介绍:“高小脚子”名叫叫刘秀婷,外号因此人缠足而得。她住在护昌街(今青年路)八号,是高提“吊”的第六房太太。娶刘秀婷过门时,高提“吊”64岁,而刘秀婷才19岁。他们应该有很多孩子,传闻他们的六儿媳妇,是王百川的女儿。
对于“颐乐”提到的高提“吊”,应该是误写了一个字。我知道“提调”是个旧时代的职务,故而高提“吊”当是过去沿袭下来的尊称——“高提调”才对。在吉林城,有许多类似的称呼,如住在西关的韩统领,住在牛马行北头的明主事。除统领、主事这样的高阶官职之外,还存在一些鲜被记载的低官阶。如《满洲纪行甲种本》里就记载过“办事”、“经历”等1885年时的官职称谓,也就是在那时,吉林城已经出现了“提调”这个官职。
我最先看到“提调”这个官职,是在翻阅吉林机器制造局史料时。晚清时,一代名臣吴大澂筹建吉林机器局,他深知兴洋务、办工厂需要专业人才主持,于是先后去信邀请江南制造局徐华封和福建船政局的游学诗,结果二人以“吉林太冷,没南方繁华”等理由拒绝了吴大澂的邀请。
无奈之下,吴大澂只好请示李鸿章,希望能调天津机器制造局精通外语、机械,且有创建机器局工作经验的王德均到吉林城。李鸿章没有派王德均去东北,而是推荐自己的另一个幕僚宋春鳌赴吉协助吴大澂创办吉林机器局。宋春鳌在天津机器制造局担任的就是提调一职。
根据记载,吉林机器制造局受天津机器制造局影响较大,这不仅源于吉林机器局的厂房设计图就出自王德均之手,同时,也和“于机器中委曲繁重事宜,考核精详,才明心细”的宋春鳌有较大关系。从目前本人所见的记载上判断,清代吉林机器局的管理机制应与天津机器局相近:设总办作为最高管理者,总办之下设有会办、提调、委员等协助管理 。
这其中的会办为总办的副手,提调通常承担总管厂务的工作,委员是参与机器局事务管理的骨干,如天津机器局设有文案处、收支处、稽查处等各类事务机构,每处设有正委员、副委员(相当于各处正、副处长)负责管理 。
基于目前本人所看到的资料,尚未见吉林机器局中提调一职的责权范围,感觉其职责应与后来工厂中的总调度类似,即主要负责日常生产活动的统一调度指挥,确保生产计划的执行,协调物料、产销、动力和检修的平衡,监督生产动态及设备运行情况,实时协调和应急处理生产异常等。此处必须强调的是吉林机器局虽然是一个工业企业,但其为官办,管理者都是“官”,与普通工商业店铺掌柜的“民”身份不同。
作为吉林机器制造局的职务,提调应随庚子年机器局被破坏而消失。因此曾居住在山神庙附近的高提调,应该是出生在十九世纪末的人。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天津机器局创办初期,崇厚曾任命一个叫高从望的人担任提调 。单纯从时间线上判断,这位天津的高提调应与吉林的高提调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对于缺乏文献记载佐证的历史,谁又敢轻易做出什么言之凿凿的论断呢?
![]()
![]()
![]()
![]()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鸣谢“颐乐”先生、“稼穑”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