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新闻网)
转自:河北新闻网
雄安新区全面推动政务服务提“智”增效
让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以前办事最担心的就是不知道要带啥材料、填得对不对,到了政务服务大厅才发现缺这少那,只能回去补。现在不一样了,不管是办企业的事还是办个人的事,在家用电脑或手机上就能办。智能客服还能在线预审材料,哪里不对直接线上修改、线上提交,不出门就能办成事!”近日,雄安法安企业管理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广惠,在线上体验雄安政务服务高效顺畅的办事全过程后,不住地点赞。
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零障碍办好每件事”,雄安新区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以技术赋能打破传统办事壁垒,推动政务服务从“可办能办”向“好办易办”升级。如今,指尖轻点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的服务愿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
10月31日拍摄的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河北日报记者刘光昱摄
一网通办
变“线下跑”为“网上办”
依托数字城市建设优势,雄安新区建成包含“雄安新区政务服务网”、“政通雄安”App、微信小程序、综合自助端、公众号等线上服务“一张网”,实现新区、县、乡、村四级全覆盖,1374项(主项)政务服务事项应接尽接、同源发布,企业和群众在这“一张网”内,就能办成不同领域的事项。
“所有事项都可以实行网上申请,并且大部分已做到全流程网办。”雄安新区营商环境局政策法规处负责人靳惠介绍,“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为例,目前已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从项目申报到项目竣工验收全生命周期业务协同网上办理,审批数据同步推送。”
“一张网”高效联动背后,是政务数据“流动”更畅通。
靳惠表示,雄安新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加速升级融合,已对接省一体化垂管系统、雄安新区自建系统50余个,实现部门间业务协同、数据共享,支持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的业务办理,“一网通办”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为进一步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雄安新区政务服务网”上线“高效办成一件事”特色服务专区。目前,国务院2024年两批清单21个“一件事”、2025年第一批10个“一件事”已上线运行,整合政务服务数据资源,优化网上办事流程,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
10月31日,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右)协助办事群众通过线上智能客服“雄小智”办理业务。河北日报记者刘光昱摄
云上好办
北京的事雄安能办,雄安的事北京能办
“想不到在雄安就可以办理北京的业务,包括材料提交、审核,‘云窗口’真是太方便了!”刚在雄安办完北京公司相关手续的冯女士,言语间满是惊喜。
走进雄安新区政务服务大厅京雄“同城化”专区,“云窗口”帮办人员丁思佳正忙碌着。她通过“北京副中心政务服务平台”与北京经开区审批人员远程视频对接,在线上传企业申报材料、核对信息细节……几个简单步骤,就完成了相关手续办理,后续还可实现证照“点对点”寄递。不用跑北京,在雄安就能享受到同质同效的办事服务。
锚定“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初心,雄安多措并举推动京雄“同城化”。在政务服务办理上,新区全域加入跨省通办“云”窗平台,建立起双向互通的服务网络:北京市、区两级3500余项事项可在雄安直接办理,雄安本级全域事项在北京可办,雄县120项、容城258项、安新156项高频事项也能在北京办理,建起京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政务服务一体化格局。
雄安还推出一系列创新政策,进一步升级“同城体验”:京雄两地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用”;企业“一键迁移、无感畅办”;北京的社保专线在新区设端口,疏解单位和人员可以在新区办理参保登记、人员增减等9项高频事项……
目前,278项京雄政务服务实现“同城化”办理,209项资质资格互认事项在雄安全面落地。
智慧易办
政务服务有“质”更有“智”
打开“雄安新区政务服务网”或“政通雄安App”,一个7×24小时随时待命的智能助手会第一时间回应您的需求,它就是基于深度求索(DeepSeek)大模型的线上智能客服“雄小智”。
“经过多轮精细化的大模型训练,‘雄小智’目前已梳理完成上万条办事指南和政策文件等相关材料,能根据企业、群众的咨询指令互动对话,实时、自动、便捷地提供政策解读、办事流程、业务办理等自助式咨询问答服务,利用多轮对话精准捕捉用户个性化需求,有效提升咨询服务的准确性和针对性。”靳惠介绍。
考虑到部分个性化需求可能超出AI解答范围,新区还同步配套了人工客服帮办代办服务,不仅能详细解答疑问,还可协助完成材料填报、业务提交等操作,确保企业群众的每一个办事需求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数字赋能的触角还延伸至政务工作关键场景。近日,雄安新区正式上线首个面向评标专家的智能问答系统,以DeepSeek大模型和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为支撑,深度融合雄安本地化政策与操作知识库,具备政策咨询、操作指导和服务辅助三大核心功能,为评标工作注入“智慧动能”。
“过去,专家遇到政策疑问或操作难题,需反复咨询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不仅耽误评标进度,还容易因信息传递偏差产生误解。”雄安新区营商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有了这位“新同事”,专家可实现“一键找政策、一问出答案、一查得指引”,现场技术人员答疑次数下降80%,极大提升了评标质效。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优化该智能问答助手,基于AI平台问答日志校准内容、扩充本地化知识库,进一步优化应用编排与回答限定,提升服务精准度。”雄安新区营商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暖心帮办
小切口改革便民利企有温度
“您好!我是雄安新区营商环境局工作人员,现在对您申请办理的建筑垃圾运输许可进行远程踏勘,请您配合!先看下周边环境……”近日,雄安新区营商环境局对启动区一项目建筑垃圾运输核准开展远程视频现场核查工作。项目现场负责人使用手机视频通话,带着营商环境局工作人员“走”了整个核查区域。传统踏勘方式至少用时两个多小时,线上仅用20分钟就完成了。
现场踏勘是部分事项审批办理流程中的关键一环,踏勘结论是作出审批决定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助力新区大规模建设,降低办事成本,雄安新区营商环境局以依法依规、便民利民为原则,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优势,创新推出远程踏勘服务,以远程视频踏勘替代传统人工现场核查,提供“自主选择、云端踏勘、即时反馈”的全流程闭环服务,实现行政成本与企业群众办事成本“双降”、审批效率与服务体验“双升”。得益于远程踏勘服务模式的推出,大量审批业务突破工作时间、空间限制,短时间即可完成现场踏勘工作并形成踏勘结论推送至审批窗口。
“多亏提前收到短信提醒,让我们及时办理了食品经营许可延续。”新区一家居民服务区超市经理张兰说,“以前总担心错过换证时间,现在新区推出了证照到期前提醒,心里踏实多了!”
“我们依托新区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推出‘政务闹钟’便民服务。通过系统自动比对,提前筛选临期证照,以短信方式主动提醒企业和群众办理证照延续或换证手续。”营商环境局工作人员张柳介绍,药品经营许可证、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等近50项常见证照都在“政务闹钟”提醒业务范围内。结合各类证照有效期,提前1至6个月进行短信提醒,让办事群众和企业有充足时间准备办证材料和手续。目前,已进行短信提醒300余人次。
雄安新区营商环境局局长高立春说:“我们将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场景落地为核心,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构建智能、精准、高效的政务服务新生态,为服务疏解提效能、服务发展强支撑、服务创新添动力,持续擦亮‘雄安服务’金字招牌。”(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郝金钰 记 者 刘光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