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泊升
近期,济南百年老天桥维修改造工程启动,受到市民广泛关注。本次维修改造都要实施哪些工程,老天桥会变成什么样?
![]()
主桥加固取得进展
桥下空间整治正同步开展
近日,不少经过纬二路的市民发现,老天桥已经开始施工,建设者在各点位对主桥、引桥以及桥下空间进行施工。
记者从济南市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老天桥维修改造已经启动,本次施工主要包括加固主桥、改造引桥、桥下空间优化等内容。其中,针对主桥跨铁路的位置特殊性,建设单位制定了主桥专项维修方案,推进主桥维修加固施工。目前已完成裂缝修补、防抛网更新、桥下梁体涂装及检修道改造等工作,后续将实施桥面铺装,以提升桥梁耐久性与铁路运营安全性。
![]()
在引桥改造方面,结合其双曲拱桥结构特点,经各单位论证,决定采用自下而上、对称平衡施工工艺,依次对桥梁桥墩、主拱圈、桥面等结构进行维修加固。目前正结合桥下商铺拆除进度,稳步推进桥墩加固施工。
![]()
同步开展的桥下空间整治与功能提升,主要改善桥下及周边区域的通行条件,打造更友好、更舒适的城市活力空间,让老桥之下亦成风景。
一百多年内多次升级
曾是全国最大规模旱桥
老天桥的诞生,与清末民初济南城市格局的变迁息息相关。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胶济、津浦铁路相继通车。为打破铁路对城区的分割,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纬二路跨铁路天桥启动建设,并于1911年正式建成。作为山东首座公铁立交桥,它贯通老城与商埠,不仅重塑城市交通格局,更推动了济南从封闭古城向开放商埠的历史性跨越。
随着城市发展,1951年至1964年间,老天桥历经三次改造。通过拓宽桥面、优化人行道坡度、增设自行车道等方式,有效应对日益增长的车流和人流,提高市民通行效率。
老天桥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一处充满烟火气的文化空间。桥畔商铺云集,桥洞下山东快书、二胡声不绝于耳,形成了集交通、商业、文化于一体的复合空间。1955年,济南市行政区划调整,天桥区因桥得名,标志着老天桥从实用交通设施升华为城市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
![]()
(早期老天桥 图片来源网络)
1975年,老天桥拆除重建为一座长854.5米、宽18.1米的10孔旱桥,成为当时全国最大规模的旱桥。自此,它作为贯通城市南北的重要节点,车流如织、人潮涌动,持续支撑济南的城市运行。
![]()
(1978年《济南市交通图》中的老天桥)
1982年,天桥与纬二路全线贯通,成为济南城区交通路网的关键一环。天桥不仅强化了城市的物理连接,更深深融入了市民出行的日常轨迹。
“这次维修改造是为延续这座历史地标的生命力。”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有关处室工作人员称,交通运输部门正稳步推进天桥维修改造工程,在加固结构、保障安全的同时,推进桥下空间品质提升,让老天桥焕发新彩。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