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艾文
2025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6周年之际,一部名为《梦远》的微电影在网上热映!影片中“玄龙08”——这款全球首款实战部署的隐身无人攻击机——正式“亮相”,与歼-20“威龙”组队亮相,瞬间点燃全球军迷的热议!这部微电影不是简单的宣传片,而是空军对未来的“剧透”。
梦想虽远,不懈奋斗
回溯1949年11月11日,空军司令部刚刚成立时,它从零起步,靠着几架老式飞机和一群热血飞行员,硬是击落过美军U-2侦察机和台湾空军的RB-57D,铸就了“空中长城”的传说。
76年后,《梦远》讲述了空军机场小卖部店主一家人见证人民空军的成长,店主女儿长大成了战机飞行员的故事,用一位老人的视角串起历史与现实:从当年小卖部里的军民情谊,到如今“新家伙”划破长空,空军用一架无人机,讲述了从“有人独舞”到“人机合唱”的进化故事。
横空出世
那么,这“新家伙”到底有何神通?公开资料显示,“玄龙08”真名“攻击-11”,是国产隐身无人机的“扛把子”。它的身材修长——机长约11.65米,翼展14米,像一只展翅的巨蝠,却藏着“隐身高手”的绝活。机身45%用高强度复合材料打造,表面涂满纳米吸波层,让雷达反射信号小到0.0001平方米——相当于雷达屏幕上的一只飞虫,敌人想发现它,得贴近到几十公里内才行。
![]()
更绝的是,它抛弃了传统飞机的尾翼,采用无尾飞翼设计,通过机身前部的6个小喷孔微调姿态,尾部扁平喷口还压低了热信号。简单说,它像个“空中忍者”,悄无声息地潜入战场。
火力全开
作战能力呢?别看它无人驾驶,火力却不输有人机。最大航程4000公里,能轻松覆盖西太平洋的第二岛链;作战半径1500-2000公里,巡航速度接近音速(0.9马赫),续航6小时以上。弹舱里塞得满满当当:2吨载弹量,能带8枚精准炸弹(误差不到5米),或2枚“长剑-10”巡航导弹,甚至反辐射导弹和小无人机“蜂群”。在印度S-400防空系统前,它就是“先敌开火”的杀手:敌人刚看到影子,它已发射武器,射程超50公里,形成“发现即摧毁”的铁拳。
最亮眼的,是它与歼-20的“双人舞”。微电影中,歼-16D先遥控“玄龙”升空,然后把指挥权交给“威龙”,三人编队——两架有人战机加一架无人机——直奔目标。这不是简单加法,而是“有人指挥、无人主攻”的新玩法。过去,无人机多是“后勤兵”,只管侦察或打地面;如今,“玄龙”能前出抢“上帝视角”,用传感器分担风险,还能甩出空对空导弹,直接怼敌机。想想看:歼-20隐身突防,“玄龙”长时盘旋输出火力,智能数据链一串联,就织成一张“隐形网”。
![]()
遥遥领先
据智库兰德公司报告,这种“忠诚僚机”模式,能让打击效率翻倍,风险降三成。全球视角下,这步棋意味深长。中国空军成首个实战化“人机编队”的国家,美国的XQ-58A“女武神”、法国的“神经元”项目虽领先研发,但还没上战场。俄罗斯的S-70“猎人”也卡在测试阶段。
为什么中国先拔头筹?一方面,自主创新避开了技术封锁;另一方面,亚太地缘敏感,岛链对抗需求迫在眉睫。客观说,这提升了中国空军的“远距杀伤”能力,能压制敌方预警网,但也可能加剧军备竞赛——美媒已炒作“中俄无人机威胁”,呼吁加速F-35升级。不仅如此,它还推动全球空战从“飞行员英雄主义”转向“体系智能”,无人化占比或在十年内超30%(国际战略研究所数据)。
当然,亮相不等于全盘托出。官方没细说服役细节,影片中“玄龙”尾翼不同于2019年阅兵的“攻击-21”,暗示迭代升级。外界猜测它不是轰-20战略轰炸机,而是专注战术打击的“利刃”。
![]()
中国空军的翱翔蓝图
从台湾媒体看,这也牵动敏感神经——历史镜头中,中国空军曾击落过U-2和RB-57D,如今“新家伙”或重塑台海空中平衡,它的职责更多是防御威慑:覆盖岛链,不是主动出击。
76年风雨,中国空军从“小米加步枪”到“玄龙翱翔”,用一架无人机,书写了“隐形翅膀”的华章。未来,空天战场将更智能、更高效。这不只是装备秀,更是和平守护的信号:科技在手,和平有保障。祝空军生日快乐——并将飞得更高、更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