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坝红旗特大桥,刚合龙不到一年,突然垮塌。
现场视频里,桥体断裂,坠入河中,烟尘冲天。
这桥是串联马尔康、金川、壤塘三地交通的关键桥梁,被视作区域交通格局重塑的标志性工程,却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让人不胜唏嘘。
![]()
从垮塌现场视频看,靠近山体一侧的桥墩与桥面率先断裂,这表明边坡滑动产生的推力直接作用于桥梁基础。
有人质疑,发现裂缝才一天,桥就塌了?这速度,真的正常吗?
公平的说,这种缺乏工程经验的地方,没有什么非常高的保障,前几年雅康高速出事,海拔四千多米冲到海拔两千多米的泥石流,拿什么也挡不住。
川西的山,被几次大地震震松了的,没个十几二十年的自然沉降和塌方,是没法稳定的。这种地质不稳定的地方,许多是在探索阶段,没有大量的工程经验来支撑。
并且,山体变形不是按下开关的瞬间事件——它更像一场缓慢的“内伤”积累,直到某根稻草压垮骆驼。
![]()
11月10日发现裂缝,当天管制;11日下午桥塌。表面看只有48小时,但山体的“病程”,可能早已开始。
拿这次来说,红旗桥位于双江口水电站库区,大渡河东源,地质本就复杂。库区蓄水后,水位升降会改变土体应力——换句话说,水泡久了,岩层会“变软”,抗剪强度下降,滑坡风险自然上升。
红旗特大桥的定位是“双江口水电站库区复建公路工程”,这意味着其建设与水电站蓄水存在直接关联。
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地质灾害科普内容,库区蓄水会导致周边地下水位上升,雨水或库水会顺着岩土体孔隙渗透,使土体自重增加、强度降低,如同“泡软的蛋糕”失去稳定性,进而诱发深层滑坡。
![]()
“我们巡路时发现山体在往下沉降,”阿坝州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说,“路面出现了裂缝,随即就管制了。”
这说明,监测系统起了作用。一线人员没当成“小问题”忽略,而是果断响应。
但为什么反应这么快还拦不住?
不妨看看地质灾害的“发作逻辑”。山体滑坡往往有“蠕动—加速—失稳”三阶段。初期裂缝可能只有几毫米,但内部结构已开始撕裂。一旦进入加速变形期,哪怕只持续几小时,也可能直接崩塌。
这次,很可能就卡在了这个临界点上。
库区周边的土体,长期受水位波动影响,含水量变化剧烈。冬春季节,冻融循环加剧——白天融化,夜里冻结,裂缝反复扩张,如同“冻疮裂口”。
这种微小变化,肉眼难察,却在悄悄削弱山体的“骨骼”。
![]()
红旗桥主墩高达172米,主跨220米,设计上已是“云中之桥”。
这么高的桥,对地基稳定性要求极高。桥头引桥部分,往往建在填方路基上,一旦边坡失稳,最先扛不住的就是这一段。
于是,山体一滑,路基跟着位移,桥台受力失衡,结构瞬间“脱臼”。
那大桥设计时,真的没考虑滑坡风险吗?
当然不是。正规工程前期都有地质勘察,滑坡属于常规评估项。
公开资料显示,大桥主桥采用“三跨一联预应力砼连续刚构设计”,这种结构虽适用于大跨度桥梁,但对基础稳定性的要求极高,尤其是在可能发生山体滑坡的区域,需配套更严密的边坡防护与监测系统。
但问题在于:勘察是基于某一时间点的数据,而地质环境是动态的。
![]()
举个例子,十年前勘察说“稳定”,不代表十年后还稳定。尤其是水电站库区,水位周期性升降,会重塑整个边坡的物理状态。
若设计阶段为边坡配备了足够数量的抗滑桩,或在桥头设置了截水系统,或许能延缓甚至阻止滑坡发生。
若红旗特大桥的勘察报告未能准确预判库区水位对边坡的影响,或低估了岩体破碎程度,那么应该说是在设计阶段就已埋下隐患。
那有没有可能加强监测?
其实,现在很多重大工程都上了自动化监测系统,比如GNSS地表位移监测、深部位移计、裂缝计等。
但这类系统,往往优先部署在施工期或高风险点。
通车后,监测频率可能降低,甚至依赖人工巡检。
这次,恰恰是人工巡检发现了问题。那个发现裂缝的巡逻员,真的立了大功——要不是他及时上报,后果不堪设想。
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冲毁多座桥梁;2021年,河南暴雨引发多处公路塌方。
这些都在提醒:基础设施的韧性,不仅取决于钢筋水泥,更取决于对自然系统的持续认知与动态应对。
![]()
我们能做的,是建立更灵敏的“神经网络”——把监测从“定期”变成“实时”,从“点状”变成“面状”。
比如,在边坡布设更多传感器,结合卫星遥感,提前捕捉毫米级位移。
再比如,建立库区水位与边坡稳定的动态模型,预测风险窗口。
技术上,这些都不是难题。
难的是,如何让“预防性投入”获得足够重视——毕竟,它不产生直接GDP,也看不到立竿见影的回报。
可一旦出事,代价就是整座桥,甚至人命。
这次无伤亡,是侥幸,也是制度响应的胜利。
但更值得思索的是下一次,不能总靠“火眼金睛”的巡检员们来兜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