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灭郑后,郑国人申不害成为韩国官吏,后被韩昭侯赏识,提拔其为重要谋臣。公元前351年,在看到秦国商鞅变法成效显著后,韩昭侯破格提拔同为法家的申不害为韩国国相,在韩国推行变法。
在战国的时候法家的学派分为三种:法、术、势。法是指健全法制(商鞅为代表人物);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慎到为代表人物);术是指驾驭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申不害为代表人物)。
这个术,其实就是权术、权谋手段,极其符合君主的胃口。而韩昭侯又是韩国为数不多的明君。重用申不害,显然是对申不害的学说极其认同。
既然韩昭侯、申不害都通晓权术、权谋,那么自然知道,对于君主而言,人事权这个东西是个禁忌。为什么申不害却堂而皇之地向韩昭侯要求聘任他自己的堂兄弟为官呢?
退一步来说,就算申不害真想用他这个堂兄弟,完全可以直接安排个小职位,然后慢慢提拔。何必要用这种方式呢?
![]()
先从申不害的角度来说。这个时候,申不害已经是韩国的国相。登上高位之后,必然有很多人来找他攀亲戚、套关系,希望他能给个官来做做。面对这两种来疏通关系谋取权力的人,申不害能否答应?当然可以。不过只要他答应了,那么他这个韩国国相的位置就到头了。能不能不答应?也可以,只不过就得罪了很多人。
于是申不害找到韩昭侯,希望韩昭侯任命他的堂兄弟为官。韩昭侯严词拒绝,而申不害从愤然到心服口服。俨然一副君主英明、国相秉公的样子。
为什么“申子有怨色”?其实这个就是做给别人看的。如果申不害在说完诉求被驳回后,面无表现不悲不喜,这个求官的人就会觉得申不害在糊弄人,没有用心。但是如果有这个表情变化——不高兴,就说明申不害是真在给他办事。
通过这一来一回,申不害成功把那些找他求官开后门的人挡住了:“你们看,我给君上说了,就算这个人是我的堂兄弟,君上还是不同意、不给面子,我也没办法。以后别找我了。”一方面把不办的责任推给别人,另一方面先声夺人,说明这件事还给自己带来了麻烦。双管齐下,让对方知难而退不再找你。
韩昭侯则狠狠地刷了一波声望,同时也等于告诉别人:“你们看,连国相推荐的人我都拒绝了,何况你们的。以后别找我了。”
至于是不是有人真的找到申不害求官,这个已经不重要。申不害与韩昭侯的目的已经达成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